近日,安徽建築大學教務處官網悄然發佈了一則通告:關於雷某某等六名學生試讀的通知。

從通知的內容來看,雷某某等六名學生連續兩次受到學業警示,本應作退學處理,但基於這幾名學生提出的試讀申請,學校最終網開一面,同意編入下一年級試讀,如在試讀期間所獲學分低於32學分,將予以退學處理。

至於爲何受到學業警示,箇中原因無從得知,但大致可能是所獲學分沒有達到相關要求。從名單上看,這六名學生分別來自於不同的學院,土木工程學院1名,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1名,數理學院2名,公共管理學院1名,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1名。

無一例外,均是理工科專業的學子。

讀過大學的同學可能知道,要想獲得相應的學分並不是一件難事,甚至可以說是很簡單。每門課程的學分,期末考試取得60分或以上的成績,就能獲得對應學分,如果萬一沒有考過,大多還有補考的機會。

如果淪落到被勸退的地步,那對待學習的態度可想而知。

無獨有偶,西南交通大學力學工程學院也在網站上公佈了對於六名同學的退學決定。但後來因爲鬧得沸沸揚揚,這篇公告又被悄然撤下,不見蹤影。

從相關報道中得知,這六名被退學的交大學子,有五名沉迷於網絡遊戲不可自拔,還有一名對力學無興趣,沉迷於小說與追劇,導致學業荒廢,在規定時間內無法修滿相應學分,故而被勸退。

看到這些被勸退的報道,爲之感到可惜。寒窗十二載,好不容易考取大學,本應是人生輝煌的起點,卻成了墮落的轉折點。

筆者想起了此前聽聞的兩個真實案例,希望能給正在讀大學的學子們一些啓發與警示。

一名985大學學子的墮落歷程:從優秀學子到網癮少年

某縣城中學的A,成績優異,高考發揮穩定,考上了某985大學。

進入大學的第一學期,初入大學的大一新生們,都想表現出自己的過人之處,證明比別人更優秀,小A也不例外,競選班長,參加社團等都沒有落下,由於還有點音樂特長,小A一時間成爲了班上的風雲人物。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大二下學期,小A購置了電腦,成爲了班級裏最早擁有電腦的那批人,令其它沒有電腦的同學羨慕不已。

也就是從那時起,小A開始瘋狂沉迷於網遊,經常是整天整天的逃課,在牀上放一張摺疊電腦桌,就開始了一天的遊戲生活,白天玩不說,到了晚上同寢室同學睡覺之後,還會繼續玩,可以說是到了癡迷不可自拔的程度。

就連暑假,小A都沒有回家,騙父母說在學校學習,其實一直都待在寢室裏玩遊戲。

就這樣惡性循環,小A從一名優秀學子變成了網癮少年,學分落下很多,最終被留級處理,據說留級後還是繼續沉迷網遊,再後來就不得而知了。

大學食堂裏的父與子,父嘆息,子不語

筆者讀大學時,曾在食堂裏見過令人心酸的一幕。

一名穿着樸素的父親和一名頭髮蓬亂的同學,看得出來是父親與兒子的關係。雙方相視而坐,父親沉默不語,時不時嘆息,兒子精神萎靡,甚至可以說是蓬頭垢面,似乎好幾日沒有打理,一言不發。

我坐在附近喫飯,偶然間聽到他們的談話,大致猜出事情原委。這名同學入學後沉迷網遊,學分落下了很多,學校聯繫家長處理,於是這名父親來到了學校,找兒子溝通。

當看到自己昔日優秀的,令人引以爲傲的兒子變成如今這番模樣,父親除了驚愕,更多的是心酸。

含辛茹苦十幾年,本以爲以後有個依靠,卻變成了如此境地。

對於大學生而言,自制力尤爲重要,面對誘惑要有清醒的認知

在大學裏,常見的退學原因便是沉迷於網絡不可自拔。不論是在大專院校,還是在985高校,每年都有學生因爲沉迷網絡而退學。

有人迷途知返,有人卻無法自拔。

因此,自制力尤爲重要,同樣是一所大學的學子,爲何別人能如此優秀,而有些人卻自甘墮落?歸根到底,還是自制力帶來的自律影響。

讀大學,尤其是對於剛讀大一的新生而言,誘惑太多。許多人第一次完全脫離父母開始獨立生活,沒有了約束,面對各種誘惑,逐漸放飛自我,缺乏對未來,對人生的清醒認知。

換句話說,以前順風順水習慣了,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毒打,最終爲自己的“任性”買單。

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評論,我是教育向前衝,漫談教育,關注教育二三事,你身邊是否有因爲沉迷網路而退學的案例?歡迎留言分享,圖文等部分素材源自網絡,侵聯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