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爲限制性條件。

這個通告的頒發,對於非全日制學歷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件利好的事情。至少在招聘的時候,他們不會被歧視了。

他們也是有被平等對待的機會了!

同時,這也間接的證明全日制畢業的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競爭對手更多了。若是不好好學習,壓力更大了。

這是好事,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學生,不唯學歷爲根本,誰的能力大誰就上。無疑,這就給了更多人一些機會。

看到這樣的消息,非全日制的你,是不是更開心了。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什麼是全日制學生,什麼是非全日制學生。

我們這裏普及一下:

全日制學生:就是通過高考之後,直接考上大學的這一部分人。他們或者是上三年,或者是上四年成功畢業。畢業之後,拿到的畢業證就是全日制畢業證。

因爲這些人在上課的時候,每天都是在學校裏,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所以,被稱爲全日制畢業學生。

非全日制學生:就是參加工作後,通過自考、成考、函授等形式拿到的畢業證。當然了有些人中有一些人,可能沒有參加工作,在家裏或者培訓班完成的這些學業,也是被稱之爲非全日制畢業學生的。

他們拿到的證書,就是非全日制畢業證書。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最大的區別,就是全日制的學生,他們是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成的課程,非全日制的大部分都是靠自學爲主。

最終都是拿到了國家承認的學歷。但是,非全日制的學生向來都是受到歧視的,即便是現在也是如此。

就如同大家看到的,很多城市放開的落戶要求。大專和本科畢業生都是可以直接落後的,但是,這個大專和本科畢業生是指的全日制學生。非全日制是不可以的。本來是國家承認的學歷,人家不認可你也沒有辦法。

非全日制畢業的學生,在面臨工作的時候,也是面臨着這個問題。很多企事業單位,尤其是大企業,他們招聘的時候,都是要求985、211大學,最差也就是全日制普通大學,非全日制的學生根本沒有機會面試,就不用說工作了。

所以說教育部12月1日公佈的這個非全日制學生和全日制學生,在招聘的時候,應該享受同等的對待,是對非全日制學生來說,利好的一件大事。

當然了這樣的規定,也是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議的。

全日制的學生就會認爲,我辛辛苦苦考上了大學,在學校上了三、四年的時間課程,憑什麼要給你非全日制的享受同等待遇呢?

這個確實也是很多人吐槽的,但是,學歷永遠不代表能力。不管怎麼樣,只要有能力,能給企業帶來利益,這樣的畢業生就是合格的畢業生。

所以,國家的這個政策,我覺得還是很正能量的!每一個人都享受平等的對待,這不是我們一直期待的事情嗎?

不過,也有一些人表示擔憂,企事業單位他們招聘的時候,向外宣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同等對待,但是,錄取的時候只錄取全日制的。

若是遇到這個情況怎麼辦?

只能說無解!

畢竟你不能強迫人家企業聘用誰,不聘用誰吧。不過,我相信大部分企業是不會這樣乾的,是會響應國家的號召的。

之所以對非全日制學生有歧視,其實就是覺得他們的能力不如全日制的學生。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非全日制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經驗的。在很多行業,這樣的人更具備優勢。再加上他們是努力的一羣人,因爲努力所以纔去晉升自己的。

所以,在我看來非全日制的學生,未必比全日制學生差。現在大學擴招的, 很多大學生,到了學校就打遊戲。這樣的人出來畢業之後,能給非全日制工作了幾年,然後又有學歷的比呢?

所以,是時候不要戴着有色眼鏡看學歷了。希望城市落戶,也不要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爲準則了。

只有這樣才能給每一個人一個均等的機會,才能激勵更多的人通過學習提高自己。只要人才多了,還愁我們不發展,還愁我們不強大嗎?

其實我們最終的競爭,是在國際上的競爭,是和世界上其它國家的人競爭,而不是自己人內部的競爭。

你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