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天氣越來越冷,孩子起牀也越來越困難。家有一個“起牀困難戶”,想必父母都很頭疼。鬧鐘響了好幾次,孩子依舊縮在被子裏“不動如山”。

好不容易把孩子叫起來了,你剛轉身出門,孩子又一秒躺平!叫醒孩子怎麼會這麼困難呢?

父母叫醒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有這幾種:

掀被式

孩子上學的點快到了,而孩子還在呼呼大睡,這時很多父母會選用直接掀開孩子被子的方式讓孩子快速醒來,他們會覺得這種方式十分簡單且有效。

拖起式

這也是父母常用的方式,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能會一把抱起孩子,孩子稍大一些之後則會選擇一把拖起孩子。

之後再看孩子反應,如果孩子迷迷糊糊的則會搖晃孩子一下,如果醒了便放開孩子,這樣的方式的確也能起到讓孩子快速醒來的效果。

反覆叫喚式

“七點啦,該起牀了!”“怎麼還沒起來,都快八點啦!”“再不起來遲到了!”這是部分父母的日常,有部分父母叫孩子起牀會選用每過三五分鐘就叫孩子一次的方式。

這種方式也是受到孩子吐槽最多的方式,有部分孩子會覺得明明時間還早,剛睡五分鐘父母又叫醒一次,整得自己一驚一乍的。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方式例如:用聲音刺激的方式、拉窗簾讓光線進來的方式、用味道吸引孩子的方式、甚至還有潑一盆冷水等簡單粗暴的方式。

但並不是所有叫醒孩子的方式都是正確的,例如我們上面提到的“反覆叫喚式”。

這種方式對比起“掀被式”和“拖起式”看似溫柔了些許,但也不是一種正確的方式,因爲父母每叫孩子一次只是相當於讓孩子重新啓動一次。

但這只是停留在啓動層面,並沒有讓孩子有想起牀的慾望,只是在半睡半醒之間隱約知道父母好像叫了自己,然後又接着睡過去。

有的孩子甚至會因爲父母叫喚過多而不在意,覺得時間還充足,在每次被叫後能快速繼續進入睡眠。

5分鐘又5分鐘,半個小時過去了,孩子依舊賴牀不起。不僅父母自己感到很疲憊,也容易導致孩子養成拖延、磨蹭的壞習慣。

父母每天叫醒孩子的方式,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簡單粗暴叫醒孩子的方式尤爲錯誤,試想孩子原本在香甜的夢中,這時你突然給了孩子一個刺激。孩子醒是醒了,但是卻被你嚇了一跳,孩子的感受會好麼?

簡單粗暴叫醒孩子的方式我們也稱作“殺傷式叫醒”。會讓孩子神經、心理受到刺激,從而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簡單來說就是有“起牀氣”,孩子被打擾了睡眠後,會莫名其妙地生悶氣,對人大發脾氣;以及經常性的煩躁,發牢騷,變得衝動易怒等。

父母總是採用過簡單粗暴的方式叫醒孩子,會讓孩子變得壞脾氣,甚至對父母不滿,導致親子關係疏遠。

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孩子更不喜歡父母來叫自己起牀。曾看過一個叛逆的孩子,直接摔碎牀邊的玻璃杯,把來叫自己起牀的父母轟出門外。

所以,父母千萬要注意叫醒孩子的方式,上面提到的那些簡單粗暴的方式,父母別再用了。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叫醒孩子纔好呢?

有的父母選擇“美食喚醒法”,比如提前十分鐘在孩子牀邊放上香噴噴的早餐,通過香味引誘孩子起牀。

或者父母在前一晚上告訴孩子:“明天媽媽做你喜歡喫的肉包子,起晚了就沒有了!”讓孩子爲喫到美食有動力起牀,這樣的方式既溫柔,孩子的接受度也較高。

也有的父母選擇放舒緩的音樂,讓孩子聽着音樂逐漸恢復精神;或者“獎勵起牀法”,比如孩子能夠連續一個星期按時起牀,就能得到一定的獎勵。

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不需要父母每天費心費力地去叫醒,孩子就能自己主動起牀,甚至還能爲父母做好早餐。

今日話題:你是怎麼叫醒孩子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