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个情绪上很敏感的人,但是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只是个空无一物的躯壳,跟现实和周遭事物不在一个频道上……”

身边的世界感觉不真实?像是人生的旁观者而没有真正活在其中?为了识别情绪而伤脑筋或是找不到一个词来描述它?发现和自己的身体失去了联结,如同处于自动巡航模式?

乍一听起来可能有些自相矛盾,但确实有很多情绪敏感的人会遭遇“情感麻木(emotional numbness)”——这是一种内在的死亡或空虚感,渗透他们的整个存在,剥离了生活的全部色彩和意义。

人格解体障碍(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是一种感觉不真实、分离——以及通常情况下——无法感受到情感的主观体验。遭遇人格解体的人会感觉他们好像是一个自己的外部观察者,而且他们常常报告说感觉好像失去了对自己的思想或行为的控制能力。

情感麻木的根源部分来自于我们太过痛苦而被强行压抑的个人历史。排斥伤痛是人类的本能。一旦我们经历了身体上或情感上的痛苦,比如被侵犯或背叛,便会调集所有的精力来防止它再次发生。

面对身体、情感或关系上的创伤经历,人类有三种反应:战斗、逃跑或急冻。如果说为了避免受伤而切断与他人的联结是“逃避”,那么完全麻痹自己的情绪就是“急冻”(详见:受创与急冻反应:是好是坏,抑或好坏参半?)。

当面临极端情境时,如被拒绝、遗弃或羞辱,作为急冻反应的一部分,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会进入一种“麻木模式”。事实上,解离是一种“生物默认设置(organismic default)”:它来自我们的动物本能,让我们能够在最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当事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切断联结可能是让我们不至于发疯或死去的唯一途径。

然而,这种保护反射有时会在真正的危险过去之后继续存在一段很长的时间。情感麻木往往不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甚至直到它成为你的“日常”生活方式后,你才意识到这种模式的成形。

最初,情感上的隔离可以提供一种伪饰的平静感,一种无波无澜的轻安感,来让你得以塑造出一个可被社会接受的人格面具。你也许会感到自己能正常生活了——该起床的时候就起床,然后穿好衣服,接着出门工作。但最终,一切变得死气沉沉,而你也麻木无感。

这张防护盾刚开始的时候似乎确实有用:你将会感受到痛苦逐渐远离,而你的生活也“渐入正轨”乃至于“渐入佳境”。虽然这种模式起初是一种保护你不受他人伤害的方式,但它最终可能演变成你逃避自己或完全否定自己需求的生存模式。

情感麻木或解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你可能会有一种如影随形的倦怠和空虚感,就好像你无法表现或感受任何情绪一样。你可能会失去用喜怒哀乐这些惯常情绪来回应事件的能力,又或者你可能挣扎于无法以一种深刻而有意义的方式与他人建立关系。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作“情感厌恶(affect phobia)”,描述的是一些人在面对自己所认为无法承受的情绪时,采取回避情绪的倾向。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与自己的真实感受失去同步,活在一种“分离(dissociated)”或“解离(depersonalized)”的状态中。

这种防护盾的运作方式就好比心理学家杰弗里·扬(Jeffrey Young )所说的“分离保护者模式(detached protector mode)”。这种模式的迹象与症状包括“人格解体、空洞、倦怠、物质滥用、暴食、自伤、神经性生理不适、‘虚无感’、采取一种犬儒式的讽刺或悲观立场来回避人际或活动投入。”

冻结情绪的伤痛与隐忧

尽管看上去像是一种体面的情绪生存策略,但屏蔽痛苦存在许多副作用。举个栗子,压抑的情绪会在你的身体里越攒越多,平静外表掩盖着真正的精神创伤: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的愤怒、对往昔的追悔、经历过的背叛的伤痛,又或是对一段未来得及展开的关系匆匆完结的哀伤。

因为背负了太多的“内伤”,你可能会感到尤其的敏感和易怒,比如只需要一些小事情就能戳破你的“燃点”,然后你便会被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或崩塌搞得措手不及。如果你与自己的整体存在完全割裂,你就可能会做出一些与你的真实意愿不一致的事情。比如,如果你对舒适和安全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你可能会转向暴饮暴食、过度消费或其他冲动行为来寻求自我安慰。

当我们逃避感受糟糕的情绪时,我们也就同时放弃了自己感受生活中的快乐的能力。你于是成为了生活的旁观者,看着它从身边淌过而无法“融入”其中。部分人甚至会经历记忆丧失,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已经记不得太多了——即使是看着自己以前照片也会感到不真实。生活的痛苦似乎有所缓和,但你却也感受不到完整的积极情感了——爱、快乐或亲密。

虽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你可能会觉得快要被悲伤或孤独的浪潮所淹没。任何呈现出生命的有限性的线索都会引发苦痛交织的存在性自我意识和负罪感。这是因为,即使一部分的你坚持要冻结情感,在你的内心深处,依然会有一些无法被完全压抑的东西提醒你,你在虚度人生。

在内心深处,你知道把自己的心封锁起来的策略不再有效,以及要全然投入地去生活意味着允许自己的心去感受、感动和疼痛。在你之中,有一个无拘无束、天真,还有点顽皮的孩子。内心深处,你渴望全身心地投入生活,渴望在他人面前感到彻底的安全,渴望毫无保留地去爱,因为那是来自你天性的召唤。

通过构建情感技能和心理弹性,你可以开始感到足够安全,从而尝试踩进情绪的浅滩里,然后步步深入直到真正地回归正轨。我们可以先从一些小的策略开始,比如学会给情绪贴标签和自我调节。一旦你开始发展出一定程度的情感能力,“解冻”的过程自然就会随之进行。在某一刻,你将重新打开那扇门,体验到生活的快乐、富足和活力——那些你内心深处渴望已久的东西。

静观练习:处理你的防护盾

1.放下责备与羞愧,并承认自己的悲伤。处理你的情感麻木的第一步是放下任何与之相关的羞耻或自我批评。除了受困于空无的痛苦之外,你可能还积累了与之相关的羞愧之情和心理冲突。例如,你的亲密伴侣可能会指责你在他们需要你的关爱时,你对他们冷漠以待或自卫疏远。

然而,知道这一点很重要的——你的钝化与麻木发轫于内心的痛苦和脆弱,只是绝望之中的一种生存策略。无视这一点,一上来就因为变得木然而羞辱或惩罚自己只会强化这种防御机制。

一旦你止息了喧嚣的内在批判,你就为从自我慈悲的角度来处理麻木做好了准备。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当你第一次意识到你的麻木在多大程度上使你无缘生活中的快乐时,也即你直面悲伤之时。这悲伤源自于你对丧失的哀悼——这么长时间以来,你已经同你自己和真实的本性阔别了太久了。不要绕开你的悲伤,试着靠近它,感受它,就这样让它被消化,而不是被压抑。

2. 查验你的防护盾。发挥你的想象力,思考下面这几个问题: 如果你的情感麻木是一堵墙或一个盾,它有多厚? 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金属、木头还是塑料? 密度有多大? 当你摸到你的墙或盾时,感觉是温暖还是寒冷? 它是根据你的生活环境或能量水平而改变的,还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你的墙/盾有声音,它在说什么?

3. 感谢并转化麻木。继续靠近你的防护盾,在这个过程中轻柔而透彻地呼吸,直到你触及到它下面柔软的伤口。那时,你可以对它说: “谢谢你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守护。如果没有你,我可能根本就没办法活下来。不过,现在我比从前更坚强了,如果你想休息一下现在就可以休息了。”

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去除防护盾,而是与之为友,尝试体谅它,进而引导它退居二线。事情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你可能需要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一次又一次地靠近它、劝慰它。

下次当你发现自己用这面防护盾来抵抗情绪的时候,或者当你在想要有感知或临在的地方察觉到麻木的时候,你会更加清醒。至此,你的麻木便不再是一种无意识的、破坏性的力量。

情感防护盾之所以存在是为了防御,你可以选择使用或不使用它。而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那份力量都仍会在你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