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是個情緒上很敏感的人,但是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只是個空無一物的軀殼,跟現實和周遭事物不在一個頻道上……”

身邊的世界感覺不真實?像是人生的旁觀者而沒有真正活在其中?爲了識別情緒而傷腦筋或是找不到一個詞來描述它?發現和自己的身體失去了聯結,如同處於自動巡航模式?

乍一聽起來可能有些自相矛盾,但確實有很多情緒敏感的人會遭遇“情感麻木(emotional numbness)”——這是一種內在的死亡或空虛感,滲透他們的整個存在,剝離了生活的全部色彩和意義。

人格解體障礙(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是一種感覺不真實、分離——以及通常情況下——無法感受到情感的主觀體驗。遭遇人格解體的人會感覺他們好像是一個自己的外部觀察者,而且他們常常報告說感覺好像失去了對自己的思想或行爲的控制能力。

情感麻木的根源部分來自於我們太過痛苦而被強行壓抑的個人歷史。排斥傷痛是人類的本能。一旦我們經歷了身體上或情感上的痛苦,比如被侵犯或背叛,便會調集所有的精力來防止它再次發生。

面對身體、情感或關係上的創傷經歷,人類有三種反應:戰鬥、逃跑或急凍。如果說爲了避免受傷而切斷與他人的聯結是“逃避”,那麼完全麻痹自己的情緒就是“急凍”(詳見:受創與急凍反應:是好是壞,抑或好壞參半?)。

當面臨極端情境時,如被拒絕、遺棄或羞辱,作爲急凍反應的一部分,我們的身體和心理會進入一種“麻木模式”。事實上,解離是一種“生物默認設置(organismic default)”:它來自我們的動物本能,讓我們能夠在最難以想象的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當事情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切斷聯結可能是讓我們不至於發瘋或死去的唯一途徑。

然而,這種保護反射有時會在真正的危險過去之後繼續存在一段很長的時間。情感麻木往往不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甚至直到它成爲你的“日常”生活方式後,你才意識到這種模式的成形。

最初,情感上的隔離可以提供一種僞飾的平靜感,一種無波無瀾的輕安感,來讓你得以塑造出一個可被社會接受的人格面具。你也許會感到自己能正常生活了——該起牀的時候就起牀,然後穿好衣服,接着出門工作。但最終,一切變得死氣沉沉,而你也麻木無感。

這張防護盾剛開始的時候似乎確實有用:你將會感受到痛苦逐漸遠離,而你的生活也“漸入正軌”乃至於“漸入佳境”。雖然這種模式起初是一種保護你不受他人傷害的方式,但它最終可能演變成你逃避自己或完全否定自己需求的生存模式。

情感麻木或解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你可能會有一種如影隨形的倦怠和空虛感,就好像你無法表現或感受任何情緒一樣。你可能會失去用喜怒哀樂這些慣常情緒來回應事件的能力,又或者你可能掙扎於無法以一種深刻而有意義的方式與他人建立關係。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作“情感厭惡(affect phobia)”,描述的是一些人在面對自己所認爲無法承受的情緒時,採取迴避情緒的傾向。這樣做的結果是,他們與自己的真實感受失去同步,活在一種“分離(dissociated)”或“解離(depersonalized)”的狀態中。

這種防護盾的運作方式就好比心理學家傑弗裏·揚(Jeffrey Young )所說的“分離保護者模式(detached protector mode)”。這種模式的跡象與症狀包括“人格解體、空洞、倦怠、物質濫用、暴食、自傷、神經性生理不適、‘虛無感’、採取一種犬儒式的諷刺或悲觀立場來回避人際或活動投入。”

凍結情緒的傷痛與隱憂

儘管看上去像是一種體面的情緒生存策略,但屏蔽痛苦存在許多副作用。舉個栗子,壓抑的情緒會在你的身體裏越攢越多,平靜外表掩蓋着真正的精神創傷:意識到或沒有意識到的憤怒、對往昔的追悔、經歷過的背叛的傷痛,又或是對一段未來得及展開的關係匆匆完結的哀傷。

因爲揹負了太多的“內傷”,你可能會感到尤其的敏感和易怒,比如只需要一些小事情就能戳破你的“燃點”,然後你便會被突如其來的情緒爆發或崩塌搞得措手不及。如果你與自己的整體存在完全割裂,你就可能會做出一些與你的真實意願不一致的事情。比如,如果你對舒適和安全的基本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你可能會轉向暴飲暴食、過度消費或其他衝動行爲來尋求自我安慰。

當我們逃避感受糟糕的情緒時,我們也就同時放棄了自己感受生活中的快樂的能力。你於是成爲了生活的旁觀者,看着它從身邊淌過而無法“融入”其中。部分人甚至會經歷記憶喪失,因爲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已經記不得太多了——即使是看着自己以前照片也會感到不真實。生活的痛苦似乎有所緩和,但你卻也感受不到完整的積極情感了——愛、快樂或親密。

雖然事情表面上看起來很好,但你可能會覺得快要被悲傷或孤獨的浪潮所淹沒。任何呈現出生命的有限性的線索都會引發苦痛交織的存在性自我意識和負罪感。這是因爲,即使一部分的你堅持要凍結情感,在你的內心深處,依然會有一些無法被完全壓抑的東西提醒你,你在虛度人生。

在內心深處,你知道把自己的心封鎖起來的策略不再有效,以及要全然投入地去生活意味着允許自己的心去感受、感動和疼痛。在你之中,有一個無拘無束、天真,還有點頑皮的孩子。內心深處,你渴望全身心地投入生活,渴望在他人面前感到徹底的安全,渴望毫無保留地去愛,因爲那是來自你天性的召喚。

通過構建情感技能和心理彈性,你可以開始感到足夠安全,從而嘗試踩進情緒的淺灘裏,然後步步深入直到真正地迴歸正軌。我們可以先從一些小的策略開始,比如學會給情緒貼標籤和自我調節。一旦你開始發展出一定程度的情感能力,“解凍”的過程自然就會隨之進行。在某一刻,你將重新打開那扇門,體驗到生活的快樂、富足和活力——那些你內心深處渴望已久的東西。

靜觀練習:處理你的防護盾

1.放下責備與羞愧,並承認自己的悲傷。處理你的情感麻木的第一步是放下任何與之相關的羞恥或自我批評。除了受困於空無的痛苦之外,你可能還積累了與之相關的羞愧之情和心理衝突。例如,你的親密伴侶可能會指責你在他們需要你的關愛時,你對他們冷漠以待或自衛疏遠。

然而,知道這一點很重要的——你的鈍化與麻木發軔於內心的痛苦和脆弱,只是絕望之中的一種生存策略。無視這一點,一上來就因爲變得木然而羞辱或懲罰自己只會強化這種防禦機制。

一旦你止息了喧囂的內在批判,你就爲從自我慈悲的角度來處理麻木做好了準備。這是很重要的,因爲當你第一次意識到你的麻木在多大程度上使你無緣生活中的快樂時,也即你直面悲傷之時。這悲傷源自於你對喪失的哀悼——這麼長時間以來,你已經同你自己和真實的本性闊別了太久了。不要繞開你的悲傷,試着靠近它,感受它,就這樣讓它被消化,而不是被壓抑。

2. 查驗你的防護盾。發揮你的想象力,思考下面這幾個問題: 如果你的情感麻木是一堵牆或一個盾,它有多厚? 它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金屬、木頭還是塑料? 密度有多大? 當你摸到你的牆或盾時,感覺是溫暖還是寒冷? 它是根據你的生活環境或能量水平而改變的,還是一成不變的? 如果你的牆/盾有聲音,它在說什麼?

3. 感謝並轉化麻木。繼續靠近你的防護盾,在這個過程中輕柔而透徹地呼吸,直到你觸及到它下面柔軟的傷口。那時,你可以對它說: “謝謝你這麼多年來對我的守護。如果沒有你,我可能根本就沒辦法活下來。不過,現在我比從前更堅強了,如果你想休息一下現在就可以休息了。”

我們的目標不是爲了去除防護盾,而是與之爲友,嘗試體諒它,進而引導它退居二線。事情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變化,你可能需要不斷重複這個過程,一次又一次地靠近它、勸慰它。

下次當你發現自己用這面防護盾來抵抗情緒的時候,或者當你在想要有感知或臨在的地方察覺到麻木的時候,你會更加清醒。至此,你的麻木便不再是一種無意識的、破壞性的力量。

情感防護盾之所以存在是爲了防禦,你可以選擇使用或不使用它。而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那份力量都仍會在你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