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秋楓

公元1600年1月,決定日本歷史走向及豐臣家前途命運的關原之戰打響。

交戰雙方一方是由德川家康組織的東軍(以江戶爲大本營,位置在東,是爲東軍),另一方是以石田三成爲首的西軍(以大阪爲大本營,在西。爲西軍)。德川方企圖取代豐臣政權,掌握天下。石田一方則針鋒相對,要擊敗德川,維持現狀。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豐臣政權本部的主要將領,如福島正則,加藤嘉明,藤堂高虎,黑田長政,淺野幸長等人竟率部出現在東軍陣列。西軍方面,除了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少數人等是豐臣本部將領,主要依靠的是依附於豐臣家一部分大名(日本實施封建領地制,擁有年收入一萬石以上封地的武士稱爲大名)的兵力。而這部分大名如小早川秀秋,毛利秀元等基本首鼠兩端,搖擺不定。結果,不到半天,西軍遭到慘敗。

此戰,德川家康基本打垮了幕府內部的主要反對派,實質上取代豐臣氏掌控了政權。而豐臣家從此則日益衰弱,直至滅亡。

在這場命運之戰中,爲何豐臣家主要將領會支持敵方?爲何部分大名會倒戈?爲何豐臣家會衆叛親離,不堪一擊?這要從豐臣秀吉晚年的一系列失誤說起。

(一)偏聽偏信 疏遠親將

豐臣秀吉於結束戰國亂世,基本統一日本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管理國家。自1585年起,即陸續發佈了刀狩令(收繳民間武器),檢地令(統一丈量國家土地,便於中央管理),天下總無事令(禁止大名間私鬥),南蠻貿易令(鼓勵商業,增加財稅)等政令法令。從而有力地加強了中央集權,使日本出現了安定繁榮的局面。

在管理建設國家,推行政策法令的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開始依賴重用行政文職人員。他非常信任出任奉行(豐臣幕府政務官)之職的石田三成,長束正家等人。本來,信用文職治理天下是非常正確的舉措。可是,他做的太過,對三成等人信任幾乎是無以復加。到了偏聽偏信,言聽計從的地步。一時,三成等人權傾朝野。有很大的很強的話語權。而三成等人恃寵而驕,橫行無忌。除了秀吉本尊誰都不放在眼裏,誰都敢欺壓。這就造成了一原先在統一戰爭中受到重用的以福島正則爲首的親隨武將們的失落和不滿。以三成爲首的文臣派和以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人爲首的武將派矛盾即由此而生。

出於管理及築固政權的需要,秀吉對全國各大名尤其是自己的親隨將領管理很嚴。石田三成等人領會和秉承其意圖。 對以加藤清正爲首的將領們進行了嚴厲的管束和壓制。比如在封地的增減方面石田三成等人就屢屢的打壓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人。又比如,限制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人修路築橋,稍有違犯則訓斥,治罪。

文臣派與武將派的矛盾在侵朝戰爭開始後愈演愈烈。三成等人屢屢壓制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人的戰功。又在後勤方面常常扯他們的後腿。又動輒要治他們的罪。造成三成爲首的文官與加藤等人矛盾激化。武將派非常痛恨三成等人,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可是,屬下文治派和武將派的嚴重對立。並沒有引起豐臣秀吉重視。其基本採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

心生不滿及怨恨的福島正則等人對豐臣家產生了離心傾向。這就給後來野心家德川家康以可乘之機。豐臣秀吉去世不久,德川家康企圖奪權。而這些武將派毫不猶豫背叛豐臣家,投靠倒向了家康。

(二)吞明失利,怨生於內

征伐有功。國可興盛。勞而無功,怨生於內。

與織田信長一樣,豐臣秀吉有着強烈的大陸情結。認爲日本國土狹小,資源緊張,難成大國。只有以朝鮮爲跳板,進軍東亞大陸。方能使日本真正成爲大國,布國威於四方。於是,1592年,豐臣秀吉剛剛統一日本不久,即自恃戰爭經驗豐富,武力強大,悍然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想要先滅亡朝鮮,然後再侵佔中國。

可是他沒有想到,當時的中國明朝雖然處於衰敗中,仍然擁有很強的實力。侵朝戰爭開始不久,即出兵朝鮮與日軍交戰,阻止了其攻勢。1592年-1597年,經過長達數年的戰爭。由於中朝聯軍的頑強抵抗。日本遭到失敗。這次戰爭,日本損兵折將,陣亡十七萬,傷數十萬。損失不小。而且,爲了支持戰爭,豐臣政府與下屬各大名財政也損失巨大。

不僅如此,戰爭也惡化了豐臣政權與下屬各大名的矛盾。本來,各大名只是懾於豐臣氏強大,暫時歸服而己。此次戰爭,他們積極參與。只不過想撈點好處。但沒有想到,結果日本戰敗了。大名們不僅啥好處沒撈着,反而因領地內過度徵糧徵兵而差點傾家蕩產。他們內心怨恨可想而知。還有,這次戰爭中,因封賞,供應問題,豐臣家武將派屢屢受到壓制,與文官派矛盾劇烈,己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戰爭本身及戰爭失利所致種種後果,嚴重動搖了豐臣家的根基。

(三)殘害外甥,家族內訌

早年秀吉很英明,知人善任,寬宏大度。可是到了晚年,他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荒淫無度,陰險殘忍。且心胸狹隘,極度自私。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事業成功以後自大自滿,再無顧忌,可以任性而爲。而且與他身體狀況有關。據記載,他身患多種疾病:一是腳氣病,這種病跟足癬不一樣。是隻喫精米導致的維生素缺乏症。主要症狀反應在足部水腫,伴有易怒,抑鬱。非常可怕。這病時好時壞,讓他時不時大小便失禁,臥牀不起。一是性病,他這個人生活極度混亂。據記載,他長期與二百多個女性保持關係。私生活不檢點導致了他得了梅毒。病毒侵害他的神經,骨骼,心血管。令他常常煩燥易怒,苦不堪言。

基於上述原因所導致的性情大變讓他處理事情變得越來越急噪,毫無章法。最終將他的事業引向災難。

公允1588年,僅僅因爲心腹茶人千利休在大德寺山門樹自己木像(秀吉上山拜佛要從木像下走過,因而懷疑對己不敬)之事,便一怒之下竟下令其切腹自盡。這件事發生後,朝野大震。人們驚呼,那個平易近人,雅量非常的人不見了。現在的關白太嚇人。

不久之後,又發生件更可怕的事。他下令殘害了外甥豐臣秀次一家。事件的由來是這樣的。豐臣秀吉婚後長期不育。爲了後繼有人,收養了姐姐家的孩子秀次,打算確定爲繼承人。但是,豐臣到了晚年意外地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鶴松(秀吉的第一個孩子,三歲左右便不幸天折。之後,秀次於1591年被正式確立爲繼承人),一個叫秀賴。當秀賴逐漸長大後,秀吉改變了心意。秀吉認爲他辛苦得來的江山決不能傳給自己的外甥,而應該傳給自己的兒子。於是,在極度自私心理驅使下,飽受病痛折磨的他痛下決心,以謀反爲名將秀次殺掉。

此事誅連甚廣,與秀次關糸密切的有數十個大名或或殺,或除封,或流放。一時,朝野上下對秀吉大爲不滿,謂人望大失。逃過一劫的秀次親弟小早秀秋,秀次岳父最上義光,好友伊達政宗等人在後來的關原之戰中要麼選擇臨陣叛變,要麼直接投靠東軍。

(四)大老政治 平衡失敗

秀吉在統一日本的戰爭中爲減少阻力。採取了拉攏和打擊並用的手段。對歸附者或封官或保留封地。而對反對者要麼削減封地,要麼實施武力滅亡。從而快速建立了自己的統治。對於歸附自己的2百多個大名。他從中選擇了五個實力最強的大名,任命爲自己手下的大佬,協助自己統治日本。是爲大老政治。

這五位大佬分別是,封地250萬石的德川家康。封地100萬石的前田利家,封地57萬石的宇喜多秀家,封地36萬石的小早川隆景(去世後大名職位由封地120萬的上杉景勝接替),封地120萬石的毛利輝元。秀吉讓他們組成大老團,輔政參政。以互相牽制,維持政治上的平衡。

有人說,秀吉早應該看出德川的野心將之除掉,豐臣家即可平安無事。事實上,豐臣秀吉在世時,德川家康是其得力助手,爲其出了大力。參與了秀吉的小田原征伐及侵朝戰爭等等。而當時九州的薩摩藩,關東的後北條氏,四國的長宗我部氏這幾個強藩,纔是真正給豐城市造成重大麻煩的角色。維持大老政治最主要的就是執政者不能出問題。一旦豐臣政權出現分裂,衰敗跡象,大老政冶即難以繼續。秀吉不知加強本身,對大老政冶期望過高,是其政權後來毀滅的重要原因。1600年,秀吉死後不到兩年,五大老即分裂爲德川家康,前田利長一派,另三人在石田三成領導下爲另一派,走向了關原戰場。

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過程過程中奮發有爲,建立了豐功偉績。但成功之後忘乎所以,任性胡爲。不知持盈保泰之道。他晚年的一系列失誤。嚴重的損害了豐臣家的根基。結果其死後不久,其政權陷入分裂內戰。最終在衆叛親離之下走向滅亡。

本文參考書目:

《日本史》

《日本簡史》

《豐臣家的人們》

《日本社會的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