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亳州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

行走在這片熱土上,

卻時刻可以感受到

發展的脈動、奮進的力量。

近年來,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亳州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一刻也沒有停歇;連續多年來,亳州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保持全省前列,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突破千億,2018年GDP全省唯一兩位數增長,2019年GDP增長9.4%,居全省第2位……亳州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攀升,被省政府辦公廳、省統計局總結爲“亳州現象”。

亳州,已是安徽發展最快、最具活力、最具潛力的城市之一。

爲何快,活力來自哪裏,未來潛力如何?

讓我們到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新引擎”——開發區去尋找答案。

到去年底,亳州市6個省級開發區已入駐生產經營企業6578家。2017年以來,全市連續3年有2個開發區在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綜合考覈評價中進入前30名。

今年,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下,前三季度,全市6個省級開發區實現銷售收入1207.9億元、增長6.6%,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9%。

疫情之下,園區活力不減;苦幹實幹,全市發展韌勁十足。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05.2億元、同比增長2.1%;財政收入170.9億元、增長0.3%,居全省第4位。

高質量發展新高地,正在亳州隆起;

經濟建設主戰場,我們交出了新答卷!

迸發新活力

再創新作爲

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作爲安徽省唯一一家獸用生物製品企業,位於亳州高新區的安徽東方帝維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出場就自帶高新科技光環。

2018年,安徽東方帝維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產品豬僞狂犬病耐熱保護劑活疫苗,一經面世便獲得國家三類新獸藥證書,是國內首家採用耐熱保護劑技術的僞狂犬病疫苗。全國包括東方帝維只有3家企業擁有該項技術。

2019年,亳州經開區正式收到省政府同意其更名爲亳州高新區的批覆。

近年來,亳州高新區堅持把推動高新企業發展作爲優化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壯大區域經濟的主攻方向,明晰思路抓產業、培育梯隊促發展、優化服務強保障。一批又一批擁有高新技術的企業嶄露頭角,更多的高新“智”造產品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大舞臺。

杉杉集團亳州公司生產車間

目前,亳州高新區已有投產工業企業320家,獲藥品生產許可藥業企業106家,成藥企業9家,中藥提取、配方顆粒企業6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01家、規上藥業企業76家、高新技術產業企業82家、高新技術企業31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49家,2019年獲得省級“專精特新”稱號企業2家、“兩化融合貫標”企業13 家,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中藥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2019年,亳州高新區簽約項目96個、總投資494.7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9.6億元,財政收入突破20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全區簽約項目82個、總投資217.7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0億元,財政收入17.5億元。

亳州高新區的成長,是我市科技強市戰略的縮影。

“十三五”以來,我市先後出臺“科技創新10條”“研發投入12條”等系列重磅政策,從頂層設計到制度安排,從人才培養到科技成果轉化,以制度創新推動科技創新,打出了一組“政策組合拳”。

五年來,我市組織實施176項省級以上科技項目,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底預計達到180家,創新驅動更強;2019年度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10.5億元,比2018年增加2.3億元、同比增長27.9%,居全省第四位,相比2016年度增長114%;全市獲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個、培育國家級衆創空間2個,創建國家“星創天地”5個、“一室一中心”2個,省級開發區1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7個,10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獲批組建市級重點實驗室3家,市級衆創空間、孵化器7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12家,擁有各級各類研發機構143個,雙創環境更優。

抓住新機遇

譜寫新篇章

11月16日上午,江淮安馳公司中高端MPV下線暨百臺交車儀式在蒙城經濟開發區舉行。今年6月底,江汽集團與我市簽訂中高端MPV項目投資協議,將瑞風M4、瑞風L6等生產線全部轉移至蒙城。僅百餘天時間,就實現了產品下線交付。

這是我市“入長”後大力承接產業轉移的一個縮影。去年的10月15日,亳州正式“入長”。加入長三角,更要融入長三角。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爲我市跨越發展、創新發展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緊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我市重點圍繞現代中醫藥、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等主導產業,按照強鏈、延鏈、補鏈的思路,主動融入長三角,全力打造亳州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聚焦“一區一都一基地”,大力開展精準招商。

聚焦“世界中醫藥之都”建設8個方面重點工作,我市積極引進長三角優質資源資本,強力推動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2019年以來,我市實現中醫藥製造業產值556.3億元,中藥流通貿易額1532億元。目前,全市992箇中藥配方顆粒品種進入省醫保目錄,14個藥品品種成功轉入,131個品種簽訂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合作協議,12家本地藥企與市外知名企業進行重組,57家全國中醫藥100強企業落戶亳州。

明確招商方向,全面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爲有效保障疫情期間招商工作“不掉線、不降溫”,我市加強招商力量,創新招商方式,深入分析長三角區域內與重點產業相關聯的企業分佈情況,見縫插針,借力商會,有針對性地拜訪產業領軍、上市或知名企業,持續挖掘產業轉移、擴張佈局和科研成果落地等機遇,找準更多合作點,精準施策,實現長三角地區招商力度不減。去年以來新落地長三角區域億元以上工業項目55個、總投資143.9億元。

麥收資料圖

亳州是農業大市,當前正高標準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推動農業大市轉型升級爲農業強市。

去年9月份,上海農產品批發中心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與蒙城縣人民政府“上海市外(蒙城)蔬菜主供應基地”簽約活動在上海舉行。這是上海在安徽的首個“市外蔬菜主供應基地”,而以此爲契機,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共向滬蘇浙銷售農產品27.4萬噸、銷售額15.7億元。借力長三角一體化,我市還在積極引進來,10月16日上午,在省農交會上,我市7個招商引資項目參加現場簽約,簽約總金額48.65億元。

共建新平臺

開啓新合作

今年4月21日,福派園(亳州)食品產業園項目在譙城經開區奠基。該項目由福建福派園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約16億元,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建造集研發、生產、貿易、物流,包含上、下游配套支撐在內的現代化全產業鏈食品加工項目,項目投產後年產值可達10億元,用工達2000人。

據統計,譙城經開區已入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100家。其先後榮獲“首批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安徽省兩化融合示範園區”“安徽省十佳開發區”“第二批省知識產權示範園區”“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稱號。2019年在進入國家級開發區培育期的省級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覈評價中位列第5名,全省開發區綜合考覈中進入前30強。

我市以6個省級開發區爲載體,着力打造特色園區。2017年以來,我市連續3年有2個開發區在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綜合考覈評價中進入前30名。2017年度,蒙城經濟開發區、譙城經濟開發區榜上有名;2018年度,渦陽經濟開發區、蒙城經濟開發區榜上有名;2019年度譙城經濟開發區、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榜上有名。

特色發展之路,全市省級開發區各顯“神通”。

亳州高新區作爲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的先導區,已有近20個長三角區域投資項目簽約落地,總投資近240億元。目前,亳州高新區積極推動園區共建,與上海月浦工業園區、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溫州浙南沿海先進裝備產業集聚區平陽濱海分區、浦江經開區分別簽訂園區共建合作協議,大力發展“飛地經濟”。

亳蕪園區以南北共建園區合作爲基礎,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與浙江開發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建設了五金機電產業園和中興科創產業園項目。

蒙城經濟開發區形成了汽車及現代農機裝備製造、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新型建材及智能家居三大支柱產業,被列爲全省“產城一體化”試點園區和全省第五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譙城經濟開發區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已形成以中醫藥製造業爲主、食品加工和電子、鞋服爲輔的特色產業開發區。2020年以來,譙城經濟開發區醫藥製造業產值達到147.5億元,佔全部產值的68.99%。

利辛經濟開發區以紡織服飾產業爲首位產業,形成色紡、混紡、針織、服飾、服裝等門類較爲齊全、產業鏈條較爲完整。年產值達到70億元的產業體系。

渦陽經濟開發區積極打造四大產業集聚區,即光機電集聚區、現代醫藥和綠色食品產業集聚區、綠色裝配式建築產業集聚區、循環經濟科技產業園。

去年12月,亳州進入高鐵時代(資料圖片)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千帆競發,勇進者勝!

回望過去,我們奮力幹在實處;

守望未來,皖北振興亳州一定走在前列!

--End--

文:汝平 圖:張延林

編輯:張珍 審校:方璐 審覈:鄧傳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