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主動一點兒,纔會有故事

明代陶宗儀的《輟耕錄·井珠》中有一段有關人事管理的描述:“凡納婢僕,初來時,曰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曰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此雖俗諺,實切事情。”

後人稱此爲“三珠戲語”,把婢僕比作算盤珠。那些剛上崗的員工像是小細珠,做事情自動自發;那些疲軟期的員工則像算盤上的珠子,需要撥了纔會動;至於那些有“資歷”的老員工,就像是佛頂上的珠子,不論怎麼說都不動。

斯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講到的七個習慣,被稱爲職場成功的七個心法,而第一個習慣就是要積極主動。

一位全球500強公司的CEO說過這樣一句話:“對於沒有藉口,主動執行的人,我願意爲他付出他想要的待遇。”

生活在這個時代,爲了衣食溫飽,爲了養家餬口,爲了實現人生理想,爲了對社會有所裨益,不論是自願還是被迫,大多數人時刻都在奔跑。忙碌、焦慮,籠罩着每一個人。而有的人實現了晉升,有的人卻慘遭淘汰。

在職場,你的每一次主動,都會被別人看到。畢竟,領導不可能時刻關注到每一位員工的工作情況,工作主要靠自覺。主動的人,做事情更投入、更專注,去發現別人忽略的細節。主動一點,纔會有故事!

01

成功,從來不是靠等,而是靠自己去爭取,爭取更多的機遇,更快的成長,更多的貴人。主動的人,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上帝爲他關上了門,也能一腳踹開。被動的人,早已將自己的命運雙手遞出,一邊得過且過,一邊哭訴着難遇良人、時運不濟。想要不被擠下去,就必須主動出擊。

02

職場都是以結果爲導向的,而員工工作的方式、方法、效率等,主要靠自己把握,公司也不可能制定實施細則,讓每個人執行。如果你能力並非絕對的出類拔萃,憑什麼妄想能夠享受“區別對待”?主動去爭取心中想要的,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補齊短板,才能遇見更優秀的自己。

03

在企業裏,雖然聽命行事相當重要,但是個人主動進取的精神更重要。在新經濟時代,昔日那種“聽命行事”的員工已經失去競爭優勢了,今天企業欣賞的是那種不必老闆交代,就自動自發去工作的人。積極主動,不是喫虧,而是一種成長。你主動走的每一步,絕對都算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