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醫的歷史,可以上述到先秦時期。這是中國歷史從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階段。在這長達1800年的歷史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一套完整的傳統文化基礎。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是數位偉大的醫學家在不斷的臨牀實踐中,與廣大百姓共同創造的中華瑰寶。

但是,隨着時代發展和西醫的引進,許多現代人對中醫的瞭解和體驗越來越少。殊不知中醫醫藥對國人有着巨大的影響力,以及在我們醫學領域的不可撼動地位。中醫文化,其實已經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是那些源自中醫文化的智慧時常被人們所遺忘!

貢方堂作爲源自萬密齋祖籍江西的中醫館,承襲“醫聖”萬密齋醫學理論,爲您梳理了我國中醫醫藥之最,總結了一系列有關中醫的歷史知識。希望您多多轉發,讓更多人認識到中醫文化的魅力!

最早的醫學著作: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是我國最早的醫學著作。該書約著於春秋戰國時期,書中記載52種疾病的治療方法,現能辨認的約有280個醫方。

最早的藥物學專著:1977年在安徽阜陽殘存的漢簡中發現的《方物》,是我國目前最早的藥物學專著。該書約在春秋戰國時期編纂而成,它比《神農本草經》還早400多年。

最早的“五官科學”:唐代孫思邈,首創五官科學,在《千金方述要》中,分設眼、耳、鼻、喉、口、齒、脣等病,名爲“七竅病”。

最早的《藥典》:公元659年,唐代朝廷頒行《新修本草》,此書共54卷,對唐以前的藥物學成就,進行了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是最早由國家制定的藥典。比世界著名的《紐倫堡藥典》早9個世紀。

最早的醫書機構:第一家校術和校制醫藥書籍的專業機構,是北宋朝廷於公元1057年設立的“校正醫書局”,對宋代以前醫書的保存和流傳起了重要作用。

最早的婦產科專著:婦產科專著唐代大中初年咎殷所著《產寶》(後由周遷增輯爲《經效產寶》三卷)一書,爲我國現存最早的婦產科專著。此書原已散佚,後在日本發現得以重新刊印。

最早的婦科醫生: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爲帶下醫(“帶下”泛指婦科疾病)。”可知,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是我國最早被稱爲婦科醫生的人。

最早提出“人工流產”的醫生:古代著名醫學家果元方(公元550-630年)在其所著《諸病源候論》中詳細闡述了人工流產的適應證:婦人懷孕以後,如果瘦弱或有疾病,即不能養胎,而且對孕婦的身體有害,可以考慮將胎兒去掉。

最早用於婦科疾病治療的方劑:在2000多年前的古醫籍《素問·腹中論》中,記載有一首名叫“四烏魚則骨——蘆茹丸”的方劑,方中用烏龜則骨(即烏賊骨)4份,蘆茹(即茜草)1份,共研細末爲丸,主治婦女血虛虧氣傷而致的血枯經閉之症。據有關專家考證,該方是我國最早用於婦科疾病治療的第一首方劑。

世界上第一位女醫:義姁,她誕生在2000年前的西漢初期,是河東(今山西夏縣)人,從小喜愛藥草,十幾歲就上山採擷新鮮中草藥,搗爛給鄉鄰外敷治病。她虛心好學,醫道頗深,因救活一個腹部鼓脹,奄奄待斃的病人而聞名遐邇。後被漢武帝召入宮中,任命爲女侍醫。

第一個著書立說的女醫:胡愔生活在唐代的太白山(今陝西眉縣南),對養生長壽、吐納導引有獨特見解,她廣泛蒐集解剖資料,整理中醫臟腑理論,編繪了一卷“披圖而六情可見,開經而萬品昭然”的《黃庭內經圖》,使人體臟腑在圖中得到形象的展現。

第一個女灸學家:鮑姑,她姓鮑名潛光(約309—363),晉代山西上黨人。其父鮑靚任廣東南海太守,通醫術,她隨之習醫,長成嫁給著名道士葛洪,在浮羅山採藥煉丹,治病救人。她創立灸法急救術,用艾線灸身,專治贅瘤、贅疣,聞名嶺南地區,人稱“鮑仙姑”。

第一個開創婦科的女醫:談允賢(1461—1556)是明代正德年間無錫人,自幼隨祖母學醫,治療婦女疑難雜症,在民間設館行醫。她被召入宮廷,開創婦科,並建立女醫制度。晚年將祖母傳授的醫術和自己多年臨牀經驗總結,挑選31例婦科醫案,寫成《女醫雜言》,成爲治療婦科病症的最早專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