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是讓我們身體各個器官變得有力量、工作能力強的精華物質。那很多人會問,怎麼把虧虛的氣補起來?下面這些藥物,都是具有補氣功能的良藥,有需要的一定要好好看,從中選取一味到兩味,可以泡水喝,每天補一點,才能“氣完神足”。一.黨蔘

想記住黨蔘的功效,先看一個例子:

宋代《圖經本草》說,想知道黨蔘的功效,可以選兩個體格大體相同的人做實驗,一個給他嘴裏含一塊黨蔘,一個不給含,讓他們比賽跑步,賽程是5裏地。結果,嘴裏含着黨蔘的,跑完全程,氣定神閒,並不感覺很累。而不含黨蔘的則累的氣喘吁吁,甚至都快“喘”了。

古人進行的這個實驗,生動的告訴我們,喫了黨蔘,會讓運動能力增強,而且不累,不喘、不疲勞。

我們前面說了,運動能力強,不感覺累、不喘、抗疲勞,是氣足的表現,這說明黨蔘可以補氣,讓臟腑的功能增強。

具體來說,它可以補脾氣、補肺氣。

黨蔘爲何可以補脾氣呢?

首先,大家得知道脾在人體裏究竟起什麼作用。

脾,就是把胃腸道中食物的精華給吸收,再往上傳輸的人體需要的地方的臟器。

那麼,從藥物來說,哪些東西具備吸收、傳輸這兩大功能呢?

大家取象比類,就能想到,草木的根部,類似人體的脾,既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又可以往上傳輸到每片樹葉、枝條。

所以,大家可以明白了,大部分補脾的中藥,都是植物的根,不信你可以挨個分析。

但是,植物的根太多太多了,成千上萬種,怎麼知道哪些能補脾呢?

根據五行分類系統,甜味的東西、土黃色的東西,是與脾土劃分一類的,所以,補脾的樹根,再帶有甜味、土黃的顏色,就可以嘗試用它來補脾。

經過古人長期觀察、總結,發現黨蔘正好符合上述原則,它甜甜的,而且是土黃色,所以黨蔘能補脾。

脾好了,首先是消化能力強,喫了東西后,消化能力健旺,不會老覺得脹、不消化。

其次,脾好了後,能把體內的水溼運化走,不會老堆在那裏,讓肚子贅肉一大把。

第三,脾好了後,吸收能力完善,氣血充足,不會臉色蠟黃、不會老出虛汗、不會老愛感冒、不會肌肉瘦削。

所以,黨蔘那可是補脾的絕佳人選。

那爲何黨蔘還可以補肺呢?

因爲脾胃屬土,土能生肺金。脾好了後,會給肺提供充足的營養,肺也會跟着強盛起來,這就叫土生金,或者叫脾生肺。

肺氣足了後,喘氣不會覺得憋得慌,經常咳喘的也會減緩,

說話聲音低的,也會讓聲音變得有勁。

所以黨蔘,對於氣虛的人來說,可真是一個寶。二.人蔘

你只要明白了黨蔘爲啥能補脾肺之氣,那麼人蔘你肯定也明白了。

來,跟我走一遍。

第一,人蔘是植物的根,這沒錯吧?植物的根能夠吸收土壤的營養,還能把營養不斷往上傳輸,這跟脾吸收食物的營養,然後傳輸到身體各個部分一樣。

所以,中醫說,脾是後天之本。人的脾的功能要是不足,就跟樹爛了根一樣,它絕對活不長久,所以中醫把脈,會考察病人的脈象有沒有根,沒根的重病病人,很難救得活。

第二,人蔘既然能補脾,那麼脾土強盛之後,就會生肺金,所以人蔘還能補肺。

第三,那麼,黨蔘和人蔘,同樣能補脾肺之氣,爲啥兩者價格相差很遠呢?人蔘究竟還有什麼是黨蔘所不及的?

關於這個,我們的中醫老祖宗們,是從人蔘的形狀上考慮的。

人蔘比黨蔘更特殊的地方,是它長得更像人,有頭,有身,有腳,還有鬍鬚,這個形狀可太神奇了,一般的植物長不出這個形狀。

它既然長得像人,那麼它的體內就有更多與人的特性相接近的地方,比如,人的智力在所有的生命中是最發達的,所以人蔘可以益智。教材中明明白白告訴你,它可以:安神益智。

那麼人蔘還有什麼地方是比黨蔘更突出的?答案是:急救。

人能存活,靠的是元氣。元氣藏在腎中,一般的藥物補不了,但人蔘能,因爲它長得像人,與人就更接近,所以黨蔘補不了元氣,而人蔘可以大補元氣,讓垂死的病人活過來。它抗休克的功能已經被現代醫學所證實。

三.太子參

太子參也是根,也是土黃色,也帶有甜味。

所以它也能補脾、補肺。

但是,大家千萬別以爲它就是長得小的人蔘,其實太子參和人蔘不是一個科的,太子參是石竹科,而人蔘是五加科。所以他倆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別弄混了。

太子參,太子參,它長得肯定小,因爲年青的纔會叫太子嘛。

所以按照中醫的用藥習慣,太子參一般比較適合兒童使用。

尤其是小兒出虛汗。

《中國藥用植物誌》中就說:治小兒出虛汗爲佳。當然他也可以健脾胃、補肺陰,適合脾胃不好,喫飯不香,身體瘦弱,還經常咳嗽的兒童使用。

每次用6克,給孩子煮水,可以治療上述疾病。

四.西洋參(花旗參)

西洋參也是根,也有黃色,也有甜味。所以他也能補氣。

但是,西洋參的顏色,並不是土黃色,而是黃色偏白。

白色,是西方、秋天、肺的顏色,所以西洋參更偏重於補肺。

而且白色,這個顏色對應的是秋天,秋天是比較涼的,所以西洋參藥性也偏涼。如果氣虛,同時有火,這個時候最適合用西洋參了。

那怎麼判斷體內有沒有火呢?比如口渴,比如小便發紅,比如覺得嘴裏乾燥,比如咳嗽少痰、痰發黏,這都是有火的表現。

氣虛,同時伴有上述症狀的,那就要選用西洋參。

五.黃芪

黃芪,與上面的黨蔘、人蔘、西洋參,在理解起來一樣。

比如,黃芪是根,它的顏色是土黃色,嚐起來有甜味。

所以黃芪能補肺氣、補脾氣。

那麼,黃芪與上述藥物,不同點在哪裏呢?

你觀察黃芪的整個根部,會發現它的根,非常長。甚至長得大的,可以有1米多長。

這給我們一個什麼感覺呢?

就是它可以從地下很深的地方,把營養給輸送到上面,就跟一個高樓電梯一樣。

所以,黃芪還有一個“提氣”的作用,中醫稱之爲昇陽舉陷。比如,內臟下垂、脫肛、子宮脫垂、頭部氣虛而暈,都需要黃芪把氣提上去。

同理,如果皮表營養不足,也需要用黃芪把體內的營養“提”到體表,治療自汗、潰瘍。

六.甘草

甘草是根,是甜味的,是黃色的,所以能補脾氣、補肺氣。

但是,甘草的黃色,是裏面發黃,它的皮,其實你仔細看,是發紅的。

紅色,是血液的顏色,所以,甘草還能補心氣,因爲心臟是主血的,也就是紅色的東西會偏重於走心臟。

明白了這一點,《傷寒論》中炙甘草湯爲何可以治療心悸、脈結代,你就徹底明白了。張仲景用甘草的祕密,也就被我們揭示了。

七.大棗

大棗,它不是根,但他也能補脾,爲何呢?

首先顏色,大棗裏面是黃色的,味道是甜味的。這也可以大體說大棗補脾。

同時,大棗的外皮是紅色的,所以大棗可以補血。具有養心氣、養心血的作用。心氣、心血充足了,纔會精神安定。所以張仲景著名的甘麥大棗湯中會選擇紅棗。

最關鍵的一點,大棗的肉很厚實,這個就像大地一樣厚實,大地是土,棗肉發黃厚實也屬於土的樣子,所以《黃帝內經·五常政大論》中說:(脾)其果棗。

八.白朮

白朮,儘管名字上帶一個白字,其實,我們看白朮的中藥,其實它是黃色的。

也可能是白朮剛剛挖出來的時候顏色偏白,但是在外面放一段時間就自動變黃了。

而且白朮經過炮製(一般是黃土),它的顏色就更黃了。

黃色當然入脾。而且白朮嚐起來也有點甜味。甜味也補脾氣。

那麼,白朮與上面所有健脾氣藥相比,它有什麼特點呢?

你對着藥材看的話,就會發現白朮特別乾燥,你想,把它放到熱烘烘的土裏炒過,它裏面的水分肯定蒸發殆盡。所以白朮特別乾燥,一干燥,裏面看上去甚至會有很多空隙。

所以白朮除了補脾氣外,還能燥溼。乾燥的東西會把水溼給吸收。有孔,也會幫助吸收溼氣。

所以,身體裏不管是哪裏溼,比如肚子肥肉多是溼氣的表現,清鼻涕多、拉肚子、各種關節積液等等,凡是液體不正常聚集,都可以用白朮燥溼。補氣藥的總結

大家一定要記住,補氣藥雖好,但是不可多用,尤其是日常保健,不要一次大量使用,否則可會上火哦。

怎麼才能既能補氣,又不上火?

第一,用量要小,嘗試着從少開始。

第二,搭配一些滋陰藥物一起用,比如黃精、玉竹、石斛,這些藥物可以滋脾陰,可以制約氣太旺生火的現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