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舉辦“謀劃新開局,引領新徵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第64期內蒙古發展改革論壇,來自自治區黨委政研室(改革辦)、北辰智庫、自治區能源局、內蒙古農業大學及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學者,緊扣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書記孟青龍以“‘數說’建議”的方式,從12個方面解讀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專家們認爲,《建議》中最具時代特徵和深遠影響的就是提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經濟調控政策的着力點更多地向國內傾斜將會成爲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區在融入國家“雙循環”發展格局中既要勇於承擔責任,更要善於抓住機遇。專家提出抓住國家強化糧食安全機遇,把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做優做強;抓住國家強化能源安全機遇,加大推動現代能源化工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的力度;抓住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機遇,爭取佈局一批重大科技平臺和基礎設施;抓住國家推動消費擴容機遇,努力提高我區城鄉居民收入並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抓住國家擴大精準有效投資的機遇,繼續發揮好上項目、穩投資的關鍵作用;抓住國家向世界分享市場的機遇,擴大我區的對外開放合作水平。

我區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能源經濟體量大,但“四多四少”的產業狀況、“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以及粗放型資源開發模式仍未改變。與會專家提出,要從重點實施綠色、清潔、數字三個轉型入手考慮內蒙古能源行業“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路徑。針對我區人均碳排放量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峯目標任務艱鉅的實際,與會專家建議推動能源生產方式和使用方式雙變革,以打造國家低碳能源基地爲方向,破解內蒙古能源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制約。

近年來,內蒙古營商環境建設雖有所進步,但與全國其他先進省市相比,總體滯後,形勢逼人。專家建議,我區要借“十四五”時期中央“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持續優化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之機,配合國家政策順勢而爲,同時更要多方協同,做好內蒙古自己的事情。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十四五”時期的一個重要任務,我區還存在很多欠發達生態功能區,作爲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內蒙古必須要堅持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爲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與會專家提出,自治區黨委政府應進一步簡政放權,持續加大生態功能區旗縣的扶持力度。相關縣域編制“十四五”規劃時,也要注意體現協同性和文化性,特別要重視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讓“綠水青山”真正變爲“金山銀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