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很多熱愛音樂的朋友來說,剛剛過去的週日晚上,音樂圈的一則消息一定是打破了寧靜。

11月29日,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在微博爆料: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還有@果殼放大燈也爆料,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有可能將要解散。

在網友們“爺青結”的評論中,我們先來看一下蝦米的歷史,爲什麼一款音樂APP引發了衆多網友的懷念。

蝦米創始人王皓認爲,互聯網音樂經過20年的發展,已經變成一門越來越難賺錢的生意,把蝦米賣給阿里巴巴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爲了讓公司活下去。

2015年堪稱中國數字音樂的元年,版權戰的興起重塑了音樂市場格局。業內公認的觀點是,飛漲的版權價格成爲蝦米破圈的巨大阻礙。

在 2013 年的時候,蝦米音樂的收入還能勉強覆蓋版權的支出,但是到了 2014 年,要做到收支平衡就相當困難了。實際上,如果沒有阿里巴巴在背後撐腰,蝦米音樂可能又將回到 2010 年和 2011 年那個瀕臨倒閉的狀況當中。

在版權戰最激烈時,一家唱片公司的版權價格起初只有 5 萬,但被各大平臺爭相競逐後一下子飆升到幾百萬。

王皓覺得這對音樂產業來說不是什麼好事。“這個市場變得非常無趣了。五年前大家好歹還拼拼產品吧,現在就特別無聊了,你想獨自創業做個音樂類的服務的話基本沒有可能,要麼你就徹底不要碰版權,一旦碰版權你沒有幾個億的資金玩都別想玩。門檻非常高的。”

“我不會像有些人說的那個當時沒賣就好了,這種話毫無意義。不賣當年就是死了,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王皓補充道。

就在今年,網易創始人丁磊也表示:“在拿版權方面,我們一直的態度都是願意花錢,但問題是目前國內個別廠商不願意賣。”丁磊透露,目前版權費用依然是雲音樂業務成本的大頭。

可見獨家壟斷的版權已經成爲制約音樂平臺發展的頑疾。

週日的消息,對於許多蝦米的忠實粉絲來說,無疑是難以接受的。很多網友表示,雖然蝦米在版權上有缺失,但是這座“音樂圖書館”所承載的文化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隨着中國整個音樂產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唱片已經死了,流媒體還不賺錢,但蝦米音樂還在找新的出路,讓音樂變得更體面。

誕生於2006年的蝦米音樂,在當時還是電腦端的網站形式,叫EMUMO,寓意是EARN MUSIC&MONEY,有一些理想主義的情懷在:讓音樂人能用音樂賺錢,而不是用愛發電。

當然,在這個基因之下,蝦米音樂還有另一個打動音樂人的“法寶”:創始團隊熱愛音樂的基因深深植入APP,也讓其具備了其他音樂APP不具備的專業性。

比如在扶持原創音樂人上,蝦米引領了扶持獨立音樂的風潮。在談到培養這些獨立音樂人是想要從他們的音樂中賺錢時,王皓認爲,這個錢在我看來就不該他們掙。我們是希望通過這個平臺這些音樂人可以長出來,而不是我看好幾個人,就籤個約,歸到我旗下,然後我來做商業化。

平臺上高質量的用戶和音樂人才是蝦米一直追求的目標。

不僅如此,近兩年蝦米還在提升用戶聽歌的品質上做了很多努力。無損音頻格式開發商MQA早前宣佈,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合作,蝦米音樂成爲中國第一個使用MQA無損格式的音樂流媒體服務。

網友斯內普通評論到,蝦米的MQA真是厲害,就算是無損也完爆網易,網易的音質真的不行,下一年我還是優先選擇蝦米。

這也是爲什麼作爲數字音樂領域的創新代表,蝦米憑藉自己的專業和調性贏得了無數音樂發燒友的喜愛。

雖然我們不知道留言背後的真假,但是蝦米留給我們的音樂記憶永遠會是最美好的回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