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傳統思想是“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繁衍後代一直是國人的執念。

爲了傳宗接代,爲了養兒防老,爲了延續基因或是爲了完整自己的人生。這些原因驅使着人們結婚生子。

但是就是有這樣一羣人還是選擇“丁克”,選擇不生孩子。

“音樂才子”李健就是娛樂圈“丁克”的代表。

接受採訪時李健說出了自己丁克的原因。

他覺得“沒必要延續自己的基因,沒什麼了不起的,也不是什麼瀕臨滅絕的物種,沒必要延續自己。”

這原因乍一聽就沒什麼說服力,很敷衍。但他之後說出的另一個原因卻刺痛了很多人。

李健稱:

李健這句話道出了許多丁克父母的心聲。不是不願意生孩子,是他們知道自己還沒準備好。

沒有把握把孩子教養成優秀的人,沒有把握能爲他消解社會、人生的種種苦痛。

有網友指責李健是不想承擔責任,是逃避。

但李健正是因爲太有責任感,所以纔會選擇不生。

如果不能保證將完整的愛帶給孩子,不能保證孩子有個幸福的童年和人生,不如不生。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蕭敬騰曾表示自己不想生小孩,因爲“我生出來的小孩絕對是個壞蛋”。

與李健覺得沒有必要延續自己基因一樣,蕭敬騰也不想延續自己的基因,只是他認爲自己是“壞基因”,必然會生出“壞蛋”。

因爲蕭敬騰就曾是一個“壞小孩”。

蕭敬騰家庭經濟條件差,家中還有4個孩子。

“家是沒有門的,下雨天會被淹。颱風天,玻璃被吹破了也沒錢換。我們連飯都喫不飽。”

這樣的生活壓力導致蕭敬騰父親脾氣十分的暴躁。

兒時頑皮的蕭敬騰經常回到家就是父親的一頓“毒打”。

蕭敬騰在採訪中回憶到,一週7天有5天都在捱打,他卻常常不知道自己錯在哪。

每次蕭敬騰和同學吵架、打架引起校方注意,父親都是站在學校一邊指責蕭敬騰。不對的永遠都是蕭敬騰。

蕭敬騰在接受採訪時帶有一絲怨恨的說:“父親從來沒有想過去了解一個孩子爲何會有這樣的反應。”

所以從小就叛逆的蕭敬騰就從父母那裏學會了“以暴制暴”。

犯了錯的蕭敬騰進入了青少年輔導所接受教育。在那裏蕭敬騰感受到了之前沒有的親切和關照。

“他們不會像我爸爸,知道我抽菸的那一瞬間就直接賞我幾個耳光,然後說你是廢物,就羞辱你,揍你這樣子,我就很喜歡他們。”

他們會關心蕭敬騰喜歡什麼,會想要了解蕭敬騰某個行爲背後原因是什麼。

他們做的不是暴力的糾正,而是正確的引導。

也正因爲那段經歷,讓蕭敬騰意識到自己有多麼熱愛音樂。才迷途知返,浪子回頭。

小孩怎麼對待世界的方式完全取決於,這個世界怎麼對待他。你的暴躁易怒,孩子也會暴躁易怒。

蕭敬騰:“我是個惡魔,卻拿到善心人士獎,我想到我心臟就會跳。”

即便現在這麼成功,受衆人崇拜的蕭敬騰還總覺得自己是“惡魔”,認爲自己的帶着“惡魔”的基因。

他害怕孩子會成爲當年的自己,害怕孩子走上自己曾經的道路,誰能保證他的孩子也能像他一樣幸運,遇上一個爲其指引方向的老師。

他不想自己的悲劇重演,也不想拿孩子的人生去賭。

因爲養育一個孩子的任務太過重大,重大到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如果不能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生活,不如不生。

爲人父母,說的不是“生”,而是“教”和“養”。

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爲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 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而更可怕的是,許多人將生育、傳宗接代視爲理所當然,卻並不考慮自己是否有能力撫養一個新生命健康正常地成長。

去年上映的電影《何以爲家》就引發了網友關於“生養”問題的探討。

電影中黎巴嫩一個12歲的小男孩贊恩將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理由是“他們生了我”。

因爲在贊恩的認知裏,父母對兒女最大的付出就是毒打和咒罵,而子女回報父母的就是出賣力氣,甚至是出賣自己換取嫁妝。

在法庭上贊恩控訴父母“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或毆打,鏈子、管子、皮帶,我聽過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你這垃圾’。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錢,我住在這裏的地獄,我像一堆腐爛的肉。”

生活已經貧窮不堪,孩子的基本教育已經不能保證,但是父母能想到的卻是通過生育來改變這一現狀。

孩子不僅意味着年輕的勞動力,說不定哪一個孩子有出息,就能帶着家人一步登天。

在他們看來生育就是一種改變命運的低成本、低風險的投資。

電影中,贊恩作爲家裏年齡最大的哥哥,年僅12歲就要打工賺錢補貼家用,帶弟弟妹妹給父母減輕生活壓力。

在那樣的社會中,大孩帶小孩是十分常見的。

而父母則是爲了生計忙碌,再就是繼續“造人”。

而面對來自孩子的質疑,他們的理由是,他們也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沒有人爲他們打抱不平,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

他們既然都從那樣的環境中長大成人,那他們的孩子爲什麼不可以。

對於他們來說養孩子的責任就是讓他長大成人,其他的就看這個孩子的命了。

但是在李健、朴樹他們的眼中,養孩子就那麼簡單了。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最重要的經濟問題,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教養一個孩子最重要的還是要對孩子的品行、能力、性格、健康負責。

很明顯,現在的他們並沒有做好對一個生命負責的準備,他們自己看世界都還沒有積極的態度,還怎麼能奢望能帶給孩子健康向上的教育呢?

他們因爲知道自己還沒有愛孩子的能力,沒有讓孩子獲得幸福的能力,所以他們選擇不要孩子。

人們總說:“生個孩子你纔會嚐到人間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你纔會感受到眼裏有淚,臉上有小的感動。有個孩子纔像一個家,沒有孩子,人生留有遺憾!”

“不要孩子享受不到人生的天倫之樂”

這是規勸年輕夫妻生孩子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理由。

有人說不生孩子是自私,但是,真正的自私難道不是那些想要利用孩子來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人嗎?

他們拿孩子當養老的工具,用來傳宗接代,用來填補自己不完整的人生,甚至將孩子作爲改變命運的工具,這纔是成人的自私。

孩子應該是在父母的愛意下和期盼下降生的,應該是準備好了,擁有了愛孩子的能力。

“如果沒有一個人愛我,如果沒有一個人在睡前親吻我,如果我每天就是捱打,我不知道我爲什麼出生。”

如果沒有準備好,請不要隨便把一個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