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德國步入法西斯主義後,希特勒撕毀了一系列限制德國軍事發展的條約,大力開發新型裝備,並且普及新式戰術。德國第一所傘兵訓練學校是由德國空軍元帥戈林在1936年1月29日建立的,1937年德國陸軍從全軍選撥最優秀的士兵,組建了德國第一個傘兵連。德軍在二戰前將傘兵部隊的觀念轉化成實際的精英部隊,德國傘兵作爲德國最爲精銳的部隊,其裝備十分精良,與其他德軍部隊裝備有顯著區別,其獨特頭盔和綠色軍裝也爲其贏得了一個令人生畏的外號''綠魔鬼''。

德國傘兵

德國傘兵頭盔研製過程

由於傘兵部隊的特殊性,其武器裝備一定要便攜,誕生不久的德國傘兵需要一款輕便,體積小,阻力小的頭盔,德國剛列裝不久的M35型頭盔對於傘兵來說還是非常笨重,其寬大的外檐也不利於在擁擠的機艙中活動,在空降過程中容易和傘繩纏繞,加上M35型頭盔的帽帶只是簡單的兩點固定,在空降過程中容易脫落。

M35頭盔

設計新式頭盔的任務自然由設計了M35頭盔的艾森霍藤公司公司承擔了下來,艾森霍藤公司首先大量接觸當時的德國傘兵,聽取他們對M35頭盔在跳傘過程中的不滿意見,並且還測量當時德國傘兵使用的飛機空間數據,不久後,一種在M35頭盔上進行了簡化的鋼盔出現了,它取消了M35頭盔寬大的外檐,設計目的是爲了減少跳傘着陸時頭部受傷的風險,同時也是爲了減少風阻和跳傘過程中由風阻造成的頸部創傷。

M36型傘兵盔

同時還採用了更爲堅固的內襯和帽帶設計,爲德國傘兵提供了更多的頭部防護。帽帶採用三點固定方式,在跳傘過程中不容易脫落。

M36型傘兵盔內襯和三點式帽帶

該頭盔還有獨特的四個傾斜的用於二次固定槍支的掛槍帶口。

M36型傘兵盔後視圖 和後掛槍帶口

德國於1936年將這款新型頭盔正式命名爲M1936型傘兵頭盔,簡稱M36型傘兵盔。

德國傘兵頭盔改進過程

M37型傘兵盔:由於M36型傘兵盔的4個掛槍帶孔在實戰中使用價值不大,於是將M36型傘兵盔上的4個掛槍帶孔改爲2個平行的掛槍帶孔,並命名爲M37型傘兵盔。

M37型傘兵盔

M38型傘兵盔:M36和M37的三點帽帶固定方式在使用容易扯壞內襯降低使用壽命,M38將帽帶三點固定方式改爲了四點固定方式,並取消了通氣孔。

M38型傘兵盔

對內襯的鋁材進行了加厚,使用當時比較昂貴的橡膠作爲緩衝材料。由於當時德國傘兵的戰術不再隨身攜帶武器,而是統一放置在武器空投箱中投放,M38型傘兵盔也取消了不太實用的掛槍帶孔設計。

M38型傘兵盔內襯

德國傘兵頭盔生產工藝和產量

德國傘兵盔和M35頭盔的製造材料相同,用鎳鋼合金薄板經過多次機械模具衝壓後,再放入工業烘烤箱中進行一系列的熱處理恢復金屬的硬度,再進行上漆和安裝內襯。有部分M36型傘兵盔是由M35頭盔改裝的。其中M38型傘兵盔產量最大。由於德國傘兵盔總體產量非常少,在老軍品市場中德國傘兵盔的價格很高。

裝備M38型傘兵盔的德國傘兵

總結

德國傘兵頭盔獨特的外形也成爲了德國傘兵的標誌,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專門爲傘兵量身定製的頭盔,德國傘兵頭盔的帽帶和內襯設計影響日後很多軍用頭盔的發展。

樂高第三方德國傘兵人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