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交友已经十分普遍。但是在网络的另一端,你所认为的“朋友”“闺蜜”,却说不定另有目的。

真实案例

近日,苏州警方成功阻止一起电信网络诈骗。通过5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使80多岁的老人意识到被骗子“忽悠”了,为老人避免了近9万元的损失。

“一位外国友人的包裹被扣了,应该怎么才能让海关放行?”11月23日傍晚,一位老人急匆匆的来到吴中公安分局木渎派出所接处警大厅,神色凝重,向警方求助道。

民警了解到,竺老太今年83岁了,前几日,一位“法国老太”请求加她为好友,聊了几天以后两人十分投契,竟成了闺蜜。一日,“法国老太”称她准备到中国定居,已经将一些贵重物品打包放在包裹里。由于她在中国没有熟人,就请竺老太代为接收下。随后,“法国老太”将一家国际快递公司的微信推荐给她。

过了两天,这家“KFC”快递公司发来消息,称“法国闺蜜”寄给竺老太的包裹正在接受香港海关检查,如果遭到开箱,包裹里的贵重物品极有可能被扣留。但是只要缴纳89000元人民币,就能获取一张“非检查证书”,从而可以顺利过关。

信以为真的竺老太赶紧到就近的银行汇款,却并未成功,着急助人的她直接转头到了木渎派出所,弄不清楚网络转账付款的她想请民警帮她实现“跨国相助”,一心助人的她情绪激动,连连央求民警帮忙。在听老太讲了情况后,民警判断老太正在遭遇诈骗,是披着外衣的“交友”,立即对竺老太进行劝阻,向她讲述相关诈骗案例。但老人始终相信闺蜜的友情是真的,素来热心的她一定要帮这个“外国友人”的忙。

虽然没有帮老人转账,但为了防止老人受骗,民警将老人送回家中,并联系她的儿子到场一起做工作。经过近5个小时的劝阻,老人渐渐意识到被骗了。而随后赶来的老人的儿子也确认,他的母亲正在遭遇诈骗。民警告知其儿子一定要做好后续的防骗工作,以免其母亲再次落入网络诈骗的陷阱。

目前,警方正在搜集相关信息,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那么,如何才能识别“套路”呢?

↓↓↓

案例分析

PART-1

此类诈骗骗子往往自称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外籍人士以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PART-2

骗子往往会在短期接触后即表达想来国内投资、生活,并与受害人长期保持密切联系。

PART-3

骗子自称遇到困难,如需要缴纳海关罚款、机票无法付款、要办理国内信用卡、行贿当地政府官员等,如不立即解决后果非常严重,但他自己无法付款需要受害人帮助。

PART-4

骗子提供他人名下的国内或港澳银行的个人账户指导受害人打款。

警方提醒

1.骗子自称欧美国籍人员,但英语水平有限,使用词汇简单,句子语病较多,有些情况下是团伙多名成员轮流联系,语言风格变化明显。

2.交友时,一定要及时、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大多数受害者都是被诈骗分子的花言巧语与表面行为所迷惑,并未认真核实其真实身份。

3.在涉及钱财问题时,不要轻信对方的任何借口、说辞。骗子大多是以“高回报”“高额利益”等借口诱导受害者“投资”“充值”“缴纳手续费”,网上交友一定要认真核实真实情况,并与身边亲友多沟通、多询问,防止落入骗子的圈套。

4.不论是海关、银行、航空公司等单位都可以在官方网站上查到准确的办事流程并且绝不会要求向个人银行账户内汇款。

为免上当受骗,在网上交友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轻信陌生人,也不要过多透露个人信息。交往中涉及金钱时,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自己被骗,不管被骗金额大小,都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