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商發展勢頭迅猛,而衍生出的快遞行業更是如日中天,爲人們所熟知的幾家快遞巨頭,順豐以快聞名,三通以穩取勝,韻達便宜,京東物流送上門。

就在各大快遞巨頭爲爭奪市場搶佔先機而各顯神通時,也有不少在夾縫裏求生存的二三線快遞公司因爲無法抵禦欠薪、停擺的寒冬而黯然退出歷史舞臺,快捷、如風達、全峯相繼關門大吉。

也就在不久前,號稱是大陸地區元老級別快遞公司的全一快遞也宣告停止運營。就算是這樣,在全一快遞成爲明日黃花後,看客們對待這家大陸元老級別的快遞公司關停的態度竟是疑惑大於震驚。

看客的疑惑:資歷最老知道的人也最少,全一到底是何方神聖?

2000年成立的全一快遞是中國大陸地區最早一批的快遞公司,作爲大陸地區快遞行業第一批"喫螃蟹的人",全一快遞坐擁着國內最全面的客戶資源和流通渠道。

原本可以先發制人一舉做成大陸地區一線快遞企業,卻一路走的坎坷而艱辛,始終在二三線徘徊,先後委身於DHL、友和道通以求解決自身困境,最終垂死掙扎也還是沒能抓住機遇發展自身,成爲快遞行業的炮灰。

而就在不久前,全一發布了《告客戶書》,文中提到全一快遞即將停止服務並提醒客戶做好將寄件轉投其他快遞企業的準備,在快遞發展勢頭大好的如今,快遞公司倒閉絕對算得上是爆炸性大新聞,然而直到全一快遞公司停運的消息登上新聞,衆人仍表示從未聽說過這個快遞品牌。

甚至有人打趣,"請問全一是全峯快遞的兄弟公司嗎?"也有不少人唏噓,第一次聽說全一快遞竟是在它公司倒閉上新聞的時候,而與此同時,落後於全一快遞很多年後才成立的順豐快遞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發展的"順風順水"成爲快遞行業裏的先鋒。

不得不說,全一在這些年裏辛苦打下的江山皆因公司的倒閉而全部拱手讓人,頗有些"身先士卒""替他人做嫁衣"的蒼涼感。

再回首:在沒落以前,全一快遞也曾是行業裏的領頭羊

回顧全一快遞從成立到成爲歷史,它竟在我們身邊默默地存在了19年之久,在這19年裏,全一快遞從一個由17家小型私人快遞企業合併創辦的整合型快遞企業慢慢發展成一個在巔峯時期擁有12000名企業員工的大中型快遞企業。

公司創立之初,電商的嘗試仍處於襁褓之中,而國內的快遞市場也尚不存在激烈的競爭,這便爲全一快遞的發展壯大提供了絕佳的機會,畢竟背後有17位老闆的鼎力支持,全一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密織了一道覆蓋全國的營業網,在這道營業網裏設置了有一百多個營業網點。

也許在現如今看來這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但在十多年前絕對稱得上是快遞行業的大手筆。

經過幾年的發展積澱,全一快遞的業務範疇不斷擴大,除去成立之初就有的國內整車長途運輸,國內的快遞業務發展還涵蓋了次日達、國際幹線快遞、零擔速遞等等。

爲拓展國際航空快遞業務,全一快遞公司重金購買了10臺運輸機投入到航空快件的投遞運營中,在國內外的多個一線城市建立快遞分撥中心和轉運中心,逐漸形成較爲成熟的快遞轉投配送一體化服務網絡,由此全一快遞在一個階段內真正實現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也由此迅速成爲了國內快遞行業的領頭羊。

不意外:再強勁的行業對手也比不過漏洞百出的全一自身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時代洪流教會我們的生存法則。強盛一時的全一快遞又怎麼可能從一開始就預知自己行業龍頭也有氣數將盡垂死掙扎的一天?在全一快遞的時代,電商的紅利尚未被挖掘,使用全一快遞的也大多是集團而非個人。

由此看來,全一快遞不被多數人知曉也就並不奇怪了。但是說起全一快遞緣何後勁不足走向沒落,剖析其運營模式便可知,走向沒落的實體無一例外有着漏洞百出、行差踏錯的自身經歷。

17個股東17條心

前文提到全一快遞公司是由17家小型私人快遞公司整合形成,一個公司17個老闆,個個都是公司的股東,大家都能夠行使決策權,一塊大蛋糕,分了十七份,尾大不掉,責任和權力分散大大影響了公司上層判斷、決策的精準度。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即便最初,大夥兒奔着一個目標一同嘔心瀝血建立了一家大公司,共苦過後卻是不能同甘的尷尬局面,誰都想分一杯羹,誰都希望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那麼毫無疑問,在各自喝血喫肉中飽私囊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後,全一快遞公司本身成爲這場權利的博弈裏最無辜的犧牲者。

這17個股東個個兒都是精英的一把好手,誰還沒當過老闆拿過主意?但就是這樣,本以爲全一快遞能夠在17個風雲人物的帶領下蒸蒸日上,沒成想建成後卻是走下坡路的開始,在公司的運營管理上大家都是各有各的主張,並且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一言不合就撂挑子不幹。

久而久之,大家便只想着多爲自己撈點油水,試想一家公司的高層如果都在想着如何快速收回屬於自己的那份分紅,軍心渙散無法組建一支核心團隊來共謀企業未來,那麼它離分崩離析已然不遠了。

果然公司成立不到六年,這17個股東里已然有幾個坐不住了,2004年時,公司開始整合股東,由原先的17個整合爲9個,然而整合股東並不能夠解決全一的根本問題,不到兩年,兩個股東就自己在外成立了自己的快遞公司,並將全一快遞的資產轉移到了自己新成立公司的名下。

所謂牆倒衆人推,其他股東也紛紛想要撇清自己,開始出售自己手中握着的全一快遞的股權,偌大的全一岌岌可危。

缺少發展規劃錯失良機

全一快遞的高層們糾結於如何爲自己攫取更大紅利,而全然不顧公司的未來規劃,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決策失誤就在於錯失了抓住電商紅利的良機。在2003年時,馬雲的淘寶網迅速崛起,電商紅利的潛力不可估量。

而當年極有眼光的三通一達瞅準了機會牢牢抱住了電商的大腿,紛紛轉向快遞件,與淘寶合作成功走上巔峯日進斗金,成功在電商快件中紮根,實現飛躍式成長。而此時的全一深陷股東的利益糾紛分身乏術,整體業務仍停留在整車快件運輸,和普通運輸隊別無二致,不能怪對手太強大,只能怨自己太掉以輕心。

錯過了電商這班紅利高鐵,全一快遞每況愈下,在委身於友和道通後再次出現了決策失誤。沒有將企業的基本狀況瞭解清楚就輕易下定論,主打高端航空快遞,勢必要同順豐一較高下,所謂市場佔有率,在這時比的不過是誰更財大氣粗。

顯然,順豐爲了實現登頂卯足了勁,彷彿不鬥敗對手就絕不罷休,相比較而言,全一就沒有那麼樂觀,寄人籬下看人眼色,底氣不足實力不夠,卻硬要打腫臉充胖子,不比還好,一比直接衝了家,差一點就關門大吉。

而直營快遞的定位更是讓全一喫了大虧,的確直營快遞能夠有效把控服務的質量,但這也建立在資金力量雄厚的基礎之上,友和道通的盲目決策再次陷全一於不利。

寄希望於金主來力挽狂瀾

全一快遞在經歷了股東分家瀕臨破產的噩夢之後,開啓了一波盲目自救。先是將自己賣給了DHL快遞,作爲接盤俠,DHL在接過全一的爛攤子沒多久就放棄了掙扎,隨後全一又委身於金主友和道通,全一快遞強烈的求生欲讓它不得不放下身段迅速攀附權貴。

但傍身金主也絕非易事,想要得到金主關照的前提就在於你能爲金主帶來多少價值和收益,而全一快遞顯然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盲目地攀附讓金主不堪重負,兩次易主,自救失敗,全一快遞也不得不消逝在時間的洪流中。

全一快遞的案例引人深思,一手好牌被打爛,原本可以找準定位抓住機遇扶搖直上,最終卻因爲種種不得已落得一個無人問津銷聲匿跡的下場,不得不說,這樣失敗的嘗試當真是得不償失。

一家企業無論做小做大,首先都需要明確自身的定位,識時務者爲俊傑,要麼早早找好穩定靠譜的靠山,以最佳狀態被收購以謀求更長遠的發展,要麼立足自身發揮優勢做精服務,形成能被自己所掌控的穩定生態圈,而絕非牆頭蘆葦頭重腳輕落得兩端不討好的下場,最終只能夠飲恨被市場所淘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