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表了一篇關於山東魯能段劉愚的文章,裏面有一句話引發了一位廣州恒大的感慨,他是這樣評論的,段劉愚是15歲進入山東魯能足校,沒有一個人說魯能是挖掘機。同樣情況,譚凱元和王世龍等恒大球員也是15歲進入廣州恒大足校,大家都說廣州恒大是挖掘機,大型雙標現場啊。

個人觀點,按照國際足壇對青訓的定義,青訓是培養精英球員的過程,而挑選精英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等青訓營確定他們有培養價值,球員的年齡大多已經到了15歲左右,所以廣州恒大的王世龍,譚凱元應該屬於廣州恒大青訓培養出來的球員。那爲何有這麼多球迷不承認這個事實呢?客觀地說,除了他們不喜歡廣州恒大以外,廣州恒大球迷有很大責任。

每次有人發問,廣州恒大青訓這麼厲害,爲何沒有培養出一名入選國足的球員呢?恒大球迷的回答是統一的,廣州恒大足校建立時間只有八年,需要時間。每次有人發問,王進澤,帕爾曼江他們都是15歲才進入恒大足校,這算不算挖來的?恒大球迷的回答也很統一,在有些人眼裏,只有7歲進入廣州恒大足校的孩子,纔算恒大青訓。

請大家回想一下,對於類似問題,廣州恒大球迷的回答是不是上面兩個答案。話說這兩個答案,分開講是對的,但放在一起,就明顯有邏輯上的錯誤。難道八年前,廣州恒大足校成立時,就只招收了7歲的孩子,沒有招收15歲的青訓球員嗎?若是當時招收了15歲左右的孩子,那他們現在爲何不在廣州恒大一線隊呢?

個人觀點,廣州恒大足校初創時和山東魯能足校有很大不同,魯能足校是第一家足校,他們有外教這個加分項,有更好的訓練條件,自然可以招到最好的青訓球員。廣州恒大足校建立時,基本上只能從山東魯能,根寶基地,杭州綠城足校不要的青訓球員裏挑人。所以,先天不足註定廣州恒大足校短時間內不可能出成績。

說到這裏,肯定有恒大球迷不愛聽了,因爲在他們眼裏廣州恒大是最好的,廣州恒大成立足校,那些家長還不哭着喊着送孩子來啊。

另外一個因素是,廣州恒大足校培養出來的青訓球員在恒大一線隊無法立足,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比如青超最佳射手陳國抗,“真香”王進澤,再到譚凱元,前兩位也曾經受到媒體的吹捧,什麼“恒大三傑”,希望之星,但現在都已經淡出球迷視野了。

現實情況就是,廣州恒大足校培養出來的青訓球員,基本上在恒大一線隊無法立足,都已經加盟了天津泰達,上海申花等其他中超球隊。最近提拔上來的年輕球員是爲了應對足協的規定,每家中超球隊報名單裏必須有四名出自自己家青訓營的球員。

總之,廣州恒大已經爲中超,中甲球隊培養出了球員,但是這些青訓球員離廣州恒大一線隊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青訓是一件需要積累經驗的事情,再過幾年,等有恒大足校的青訓球員在廣州恒大一線隊站穩腳跟,那時再說也不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