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土球員爲主的水原藍翼面對擁有豪華陣容的廣州恒大,無論是在場面上還是技術統計數據上,都佔有一定優勢,這實在是出人意料。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個人總結了三點

第一,廣州恒大主教練卡納瓦羅有點輕敵了,他沒有認真做好功課,未能預料到對手喫準廣州恒大球員疲憊這一弱點,針鋒相對地採取了對攻,通過加快比賽節奏來消耗自己的策略。

第二,廣州恒大球員對裁判判罰尺度不適應。客觀地說,亞冠裁判對於身體對抗的判罰尺度,要比中超聯賽的國內裁判寬,這讓恒大球員在面對水原藍翼球員兇狠的拼搶時明顯不適應。

第三,高拉特未能融入到全隊的技戰術體系。雖然卡納瓦羅把高拉特,韋世豪同時派上,希望兩個進攻核心能夠在對手有針對性的防守下組織起有效攻勢,但高拉特未能領會這一意圖。

個人觀點,廣州恒大在上半場可以派上何超,楊立瑜等能跑能搶的球員,與日韓球隊做貼身肉搏。既然亞冠裁判的哨子比較松,就讓這幫中生代球員在韋世豪的帶領下,充分發揮體能,拼搶方面的長處,消耗對手的體能。當然,後防線是全主力出戰,力保球門不失。

到了下半場,再把來自巴西的艾克森,塔利斯卡,高拉特,費爾南多,再加上徐新,全部換上,放手一搏。有五次換人機會,這對板凳厚度更強的廣州恒大有利。話說艾克森他們四人在足球理念方面沒有隔閡,能夠在局部做出精妙配合,打亂對手的防守陣型。

比如高拉特的位置偏左一點,艾克森和塔利斯卡有意識的靠近左邊路,對手的防守重心必然要隨之轉向左邊,右邊路的防守空檔就會加大,費爾南多就有足夠的空間衝起來。或者廣州恒大還是收縮陣型,利用費爾南多的速度反擊,高拉特跟進。當對手去包夾費爾南多時,高拉特在後面接應,把球傳向對手防守空檔,艾克森和塔利斯卡把握機會能力強的優勢就能顯現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