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般都是隻在餓的時候喫東西,可是這個說法明顯忽略了心理因素。

據一位神經科學博士介紹,餓了就喫,似乎符合常理,我需要補充能量,以保證我們的生命健康。然而你並不是一輛汽車,並不需要在餓的時候纔去喫東西,越是堅持這樣做,反而越是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嘴而懊悔不已,針對肥胖人羣更甚。

這也就是爲什麼肥胖人羣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也好想成功減肥,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

這位神經科學博士說道,人類進食其實可以有很多原因,飢餓是主要因素,可還有其他的因素也會讓人想要進食。

1.情緒,喫東西的時候既可以分散注意力(從痛苦的想法或感覺中),又可以使人感到舒適。對於某個人羣來說,強烈的飲食衝動是面對壓力,焦慮,羞恥和其他負面情緒的強烈反應。另一個方面,食物也可以是歡樂和慶祝的一部分。

2.是愉悅,當食物美味可口時,在感官上可以帶來極大的回報。有時候,我們喫東西是因爲我們真的很喜歡這一種食物。這是我們人體的一個機制,而不是錯誤。

3.社會因素, 有時候我們喫飯是因爲社會在告訴我們應該這樣做。我們的集體習慣在決定我們的飲食,時間,地點和原因各方面。以前,這種習慣幫助我們做出了健康食品的選擇,但是在工業食品和方便食品的時代到來之後,這個習慣已經瓦解。

4.習慣, 早晨起牀時,我們並不總是覺得餓,但我們幾乎總是出門前在家裏喫早餐,之後就不再喫東西直到午飯。但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好處之一就是,你的大腦會根據你設定的節奏學習來減輕飢餓感。如果你養成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這也會對你不利。

5.營養不足,你可能已經喫的很飽了,但如果你的身體從喫進去的食物中獲取不到足夠的營養,你的身體可能仍然會渴望喫點什麼。

實際上,與長期喫更好的食物相比,以任何理由壓制或忽略自己的進食慾望更容易導致暴飲暴食。

因此,要求你"只在飢餓的時候才進食"就有點不切實際,因爲這與你的心理需求相矛盾,並且破壞了你改善健康的最終目標。

要想出一個更好的辦法來實現健康目標,你必須首先接受所有進食慾望背後的正當理由。

這並不意味着你需要跟隨每一次進食衝動,但這確實意味着某些需求需要以某種方式來處理。

健康的飲食是一種極好的個人價值,當生活在正常狀態下忙碌時,通過新鮮食品養成滿足您飢餓需求的習慣,並避免衝動地食用加工食品,這是很棒的。但是,與親人聯繫,照顧您的情感需求,甚至享受生活的快樂也是很重要的價值觀。

食物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你的所有價值觀有關,而不僅僅是健康。一旦你接受了這一點,就可以輕鬆實現心理平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