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充市順慶區民政局家屬大院, 住着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後重建的老兵, 他就是今年83歲的周正超老人。

11月10日,周正超坐在家中客廳沙發上, 打開了紅色匣子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 紀念章,老人的記憶被拉回到70年前的朝鮮戰場。

1953年,來自廣安的16歲小夥周正超在學校讀書,聽着大街小巷的援朝志願軍宣傳,熱血沸騰。周正超從小立志參軍報國,和父母商量後,毅然報名參加入朝志願軍,分配到16軍47師139團當通訊員,同年1月隨部隊入朝。

至今, 周正超還記得當年行軍爬山的經歷,“我年紀最小,個子矮,那座山海拔2000多米,爲了減輕負擔,我把厚點衣服都丟了, 一路小跑纔跟上了大部隊。”周正超笑着說道。

“白天隨時都有敵軍的飛機轟炸,我們只能晚上行軍,有時候會在附近的村莊休整,喫自己帶的乾糧, 當地老百姓主動給我們打水喝。”周正超回憶說, 朝鮮人民對中國志願軍充滿了深厚的感情, 會漢語的朝鮮人會向他們哭訴敵人的殘暴。他們告訴周正超,只有中國軍隊才能真正幫助他們。

同年7月份,中美雙方簽署停戰協議,戰爭結束,周正超所在部隊留在了朝鮮, 幫助當地人民恢復生活生產。

“戰事已經停歇,雖然我們的任務主要是幫助朝鮮戰後的恢復, 但日常的軍事訓練一點也沒放鬆, 時刻處於戰備狀態。”說到朝鮮當地人對志願軍的歡迎和支持, 周正超記憶猶新。“我們每次外出重建或訓練,都會有當地百姓夾道歡迎,這份擁護讓我們心裏一直暖呼呼的。”

在朝鮮的5年多時間,周正超和戰友們在朝鮮建工廠、修醫院、打窯洞、建民宅等。周正超和戰友們把朝鮮當地羣衆互當家人, 時時相互關心對方生產生活。羣衆家裏缺少勞動力,他和戰友們一起幫忙,髒活累活搶着幹, 當地百姓對他們充滿感激,雙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當週正超所在部隊返回祖國時,朝鮮人民自發前來送行,場面宏大感人。

1958年, 周正超回到祖國,隨部隊駐紮在吉林長春。1983年轉業來到南充,1997年從順慶區民政局光榮退休。

“多少年輕的戰士,犧牲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我能活到現在,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 退休後,周正超喜歡看新聞了解國內外大事。 他說:“看着祖國發展越來越好,國防力量越來越強大,我感到特別自豪, 以前喫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

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凌華 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