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日23點11分左右,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着陸器、上升器組合體成功實現在月面預定區域軟着陸。在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等階段後,着陸器、上升器組合體最後穩穩地落於預選着陸區,成爲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着陸的探測器。成功着陸後,着陸器在地面控制下進行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

相較於此前的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嫦娥五號任務對於探測器着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有空前高的要求:着陸區域內應沒有太高的凸起,沒有太深的凹坑,坡度也要符合任務要求。在落月時,探測器在飛到距離月面100米時懸停,激光三維成像敏感器在懸停時提供月面着陸區的精確三維圖像,選定着陸點實現“精避障”;最終着陸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

嫦娥五號着陸區附近1.5米高分辨率三維地形

此次嫦娥五號任務

再次成功實現月面軟着陸,

凝聚着無數科研工作者的

智慧和心血,

其中也凝結着我校

航天測繪遙感與深空探測研究團隊的

重要科學技術貢獻。

由測繪學科童小華教授領銜的“航天測繪遙感與深空探測研究團隊”由來自我校測繪、土木、信息、物理等多學科的成員組成,共同承擔了“同濟大學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團隊還獲“上海市教育先鋒號”“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團隊多年自主研究的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理論方法,突破了航天探測場景靜態要素可信度量、航天器實時動態數據可信處理和海量遙感空間數據產品可信評估難題,實現了激光三維遙感測量的質量提升。其技術方法爲嫦娥五號激光三維成像系統在極短成像時間條件下實現量測級探測精度提供了重要支撐,以高可信度探測出威脅安全軟着陸的月石月坑障礙。

針對嫦娥探測器激光三維成像系統着陸避障任務,同濟大學航天測繪遙感與深空探測研究團隊攜手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團隊歷經十餘年合作,在同濟大學建設了航天激光器載荷檢校與障礙探測驗證地面綜合實驗場,相繼完成了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等着陸避障激光三維成像系統全系列產品二十餘次檢校與障礙探測驗證任務。

童小華教授介紹,在各部門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同濟大學建設了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同濟大學深空探測測繪遙感與導航定位分中心、上海市航天測繪遙感與空間探測重點實驗室。實驗場已經完成了進一步的升級改造,建成佔地三萬多平米的月球與深空探測精密測繪綜合實驗場。將來,實驗場將繼續服務於後續嫦娥工程,以及合作開展我國後續月球南極探測、火星探測、小行星探測研究。

文: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

編輯:聶陽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