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道家總是和中醫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很多道家或者道教的宗師級人物也都是從中醫大師。比如,我們唐代的孫思邈和王冰、南朝的陶弘景、明末的張景嶽,以及今天咱們要說的這位葛洪。

葛洪是東晉著名的易學大師,但同時他也是道教的宗師級人物。他的一生當中,不僅著有諸如《抱朴子》這樣的道家經典,同時也著有諸如《肘後備急方》這樣的醫學著作。

而這本醫學典籍中所記載的內容被後世的今天證實足以躍居諾貝爾這樣的國際大獎之上。其中之一就是在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她從《肘後備急方》中所記載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得到啓發,發現了青蒿素,將其用以治療瘧疾並有效降低了死亡率。

除此之外,在《肘後備急方》中記載的有關另一個疾病的治療方法,竟與100年前的另一個諾貝爾獎的獲獎研究不謀而合。而這項研究就是關於斑疹傷寒的。

當年御駕親征的拿破崙正是中了俄羅斯的算計,才使得自己的40萬大軍被斑疹傷寒百般蹂躪,最終只倖存下1萬人。而真正令斑疹傷寒在拿破崙的40萬大軍中肆虐的竟然就是蝨子。

根據後來的研究,當年的俄羅斯正是從蒙古人那裏瞭解到蝨子能夠傳播斑疹風寒這件事兒纔算準了時機,設下圈套請拿破崙的大軍入甕的。然而若問蒙古人是如何知道蝨子可以傳播斑疹傷寒的?那自然是離不開漢人博大精深的中醫知識啊!

在中醫典籍中,最早有關於蝨子與斑疹傷寒記載的正是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按照這部書中的記載,有一種恙蟲病,會讓罹患此病的人出現斑疹和傷寒的症狀,而傳播這種疾病的是一種叫做沙蝨的小蟲子,當它叮咬了人之後就會把疾病傳給人。

而處理的方法則是要注重個人清潔,特別是從野外回來之後,一定要清理衣物,萬一不幸被沙蝨叮咬,則要捉出沙蝨,並用大蒜熱敷患處。此外,也可以在家中圈養一些以沙蝨爲食的鴨和鵝。

要知道這本書距今已經有1700年的歷史了,然而大概100年前卻有人以同樣的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獎,他就是法國醫生尼克爾。

其實,在《肘後備急方》這本醫書當中還記載了更多現代醫學纔剛剛解開的醫學難題,如果大家感興趣,咱們以後有時間再接着聊。

話說到這,筆者更想說的是,中醫這個起源於原始社會的一套方法論實在隱藏着太多的奧祕,爲什麼在那個原始、落後的時代,中國的老祖宗竟然能夠發展起如此博大精深的一門科學,甚至已經出現了令今人無法理解的解刨學。難道這僅僅是中國的祖先們在歷經數十萬年採集生活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嗎?

我只能說,中醫的背後或許隱藏着很多我們並不知道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或許跟已經遺失的文明有關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