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就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最擅長的語言!”在12月6日第十九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亞洲突圍賽中,被語文老師期許爲“中韓橋樑”的韓國賽區李惠人,十分感謝中國語言文化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乘風破浪”的勇氣。而來自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賽區的“語言學霸”成樂,則表示:“漢語自始至終是我人生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漢語橋’是讓我展示自己、展示我漢語水平的平臺。”

另外,馬來西亞賽區倪莎、蒙古賽區古義格、日本東京賽區市川瑞希以及印度尼西亞賽區陳建銓,也將在“雲端”共同競逐全球15強。此次亞洲突圍賽,由朱迅擔任主持,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教授、院長趙楊,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韓田鹿,電視節目主持人路倫一擔任評委。六位工作生活在北京的外國朋友還將組成“加油團”,爲亞洲六強助陣。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主持人朱迅

“漢語橋”評委(從左往右依次:路倫一、趙楊、韓田鹿)

亞洲突圍賽6強選手齊聚“雲端”

“漢語橋”加油團

朱迅作揖回禮亞洲六強

故宮文創精品“迷倒”日本選手

“我學習漢語這麼久了,也希望能夠通過‘漢語橋’一朝成名天下知”,蒙古賽區的古義格借元代戲曲《琵琶記》,向大家展現了草原民族的豪邁。同樣熱愛中國語言文化的印度尼西亞漢語老師陳建銓,不僅分享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中文教學經驗,還訴說了自己“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的教學心願。選手們出口成章的自我介紹,引得朱迅驚歎:“實力真的好強!”

“推誠相見、見賢思齊、齊頭並進、進退裕如、如坐春風、風月同天、天下一家”,亞洲六強選手在“雲端”用成語接龍和作揖的方式,表達參加“漢語橋”的感受。現場,朱迅攜評委和“加油團”,以標準的作揖進行回禮,並向選手們送上了“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真誠祝福。

朱迅攜評委回禮

對於選手來說,“漢語橋”既是一場“天下一家”的聚會,也是一場“硬碰硬”的中文實力較量。此次比拼題型涉及中國地理、古建築、象棋、美食等多個領域,並關注了與聯合國發展目標相關聯的世界性話題。現場,一道有關紫禁城的問題引發“雲端”選手熱烈討論。日本選手市川瑞希頗爲興奮地表示,自己曾和朋友家人“打卡”過好幾次故宮,對故宮的文創產品愛不釋手,無奈一直購買不到,因此隔空向戀人喊話:“希望我的中國男朋友看到這裏的時候心裏有點數!”引發全場爆笑。當看到視頻裏令人垂涎的中國美食時,自稱是“美食家”的蒙古選手古義格,爲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貫口表演:“老時年間大宅門裏的人擺酒宴得喫這麼幾道菜,拌鴨掌七寸、七寸糟鴨片、滷生口七寸、七寸雞絲黃瓜、炸瓜棗七寸……”

魯健接棒“出題官” 吟詩出題

亞洲選手借中國傳統文化巧打辯論賽

前幾場賽事中,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主持人康輝、海霞、尼格買提輪番上陣出題,爲大家帶來了不少驚喜。本期,魯健將接棒擔任亞洲突圍賽的“出題官”。“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魯健串連起《滕王閣序》和《黃鶴樓》裏的佳句,爲選手們科普了中國著名建築與古來聖賢名篇佳作的潛在關聯。

辯論賽環節,選手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文化和習俗運用到辯論中,表達流暢之餘更做到了內容完整,邏輯清楚。面對辯題“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哪個更重要”,持正方立場的陳建銓以自己家族的傳承作爲論據,肯定傳承的意義,並呼籲大家:“無論你是誰,來自哪個國家,什麼種族,你一定要好好保留自己的根、自己的文化。”持反方立場的市川瑞希,巧用故宮文創的創新之舉,帶出了“我們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的觀點。兩人極富感染力的辯論,獲得了專家趙楊的稱讚:“兩位選手的辯論確確實實質量很高。”

辯論環節陳建銓對陣市川瑞希

而在“人工智能的發展,會造成更多人失業,還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的辯論中,身爲翻譯員的正方辯手古義格,以自身工作經歷做論據,表示:“現在百度翻譯、谷歌翻譯都翻譯得十分到位,人工智能將造成失業。”反方辯手李惠人則從歷史角度出發,通過三次工業革命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展望即將發生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創造技術開發、硬件的製作、軟件的開發等信息技術,這是我們空前未有的領域,會給我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兩位選手實力交鋒,對辯題的闡釋可圈可點,精彩表現得到專家的一致好評。

辯論環節古義格對陣李惠人

經過激烈比拼,究竟哪三位選手能順利闖進全球15強?12月6日20:00,鎖定央視頻、“漢語橋”俱樂部APP,第十九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亞洲突圍賽即將開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