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產品經理通過各種渠道接到產品需求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對需求進行分析和處理,對需求的優先級進行評估。具體怎麼做?需要遵循哪些標準?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實踐出發,對此展開了分析討論,一起來看看~

我們會接到不同來源的需求,有的來源於業務部門、領導要求,有的來源於用戶反饋、線上問題,有的是市場反饋建議,或者競品已支持等等。

收到原始需求之後,我們怎麼知道哪些需求要做?哪些需求要優先做,哪些可以往後排?或者在需要澄清需求價值時,我們要回答哪些問題後,纔算講清楚了需求價值,又如何做需求的優先級排序。

首先,我們需要對原始需求進行分析,明確該需求解決了誰的什麼問題。即目標用戶是誰,提出需求的動機是什麼,該需求能解決目標用戶的什麼問題。當我知道了需求的目標用戶和問題之後,問自己幾個問題:與我的產品相關嗎?該需求目標用戶與產品核心用戶匹配嗎?需求價值怎麼判斷,如何量化?

01 與我的產品相關嗎?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去思考新需求是否與產品定位匹配,我們回溯產品定位,將需求與產品定位做個匹配,如果和我的產品不相關也不是產品將要演進的方向,就不做這個需求。可以思考是否與組織內部其他產品匹配,並記錄下來。

02 該需求目標用戶與產品核心用戶匹配嗎?

要識別核心用戶,先做用戶細分,再聚焦核心用戶,就是明確用戶的優先級。B端產品的用戶與C端產品用戶不太相同,下圖是兩類用戶細分的參考緯度。

C端用戶細分參考緯度

B端用戶細分參考緯度

舉個例子,例如宜家APP做用戶細分時考慮從用戶基本屬性開始,以用戶收入、職業、家庭出發去考慮。而對於KEEP來說以需求來做用戶細分,想要嘗試的健身小白,需要健康及定期執行鍛鍊的這類喜愛健身的職場人士,熱愛健身、分享的健身大牛……

對於車企銷售管理系統,以不同的用戶職責爲緯度,例如銷售顧問、試駕體驗專家、銷售經理、區域經理等等。

用戶細分具體方法這裏沒給出,這裏只是一個用戶細分緯度參考,用戶識別實際上需要更大的篇幅討論,B端、C端用戶識別各有適用的方法。做好用戶細分後,然後可以進行核心用戶識別,這裏推薦使用價值表格能很好量化用戶權重,方便我們後續量化需求價值,以評估優先級。

一般來說評估用戶價值的緯度,有用戶的影響力、花費的⾦錢、使用頻率、權利、用戶規模等。這裏以上面提到的銷售管理系統舉個簡單的例子:

用戶權重

通過分析用戶的權重識別用戶優先級,如果需求的目標用戶產品用戶或僅針對於產品低優先級的用戶,我們其實可以快速調低這個需求優先級,或者基於實際情況直接砍掉這個需求。

03 需求價值如何量化?

需求價值優先級分析方法很多,比如KANO模型、二八原則、價值矩陣、收益導向、價值模型等等。這裏介紹一種綜合方法,對B端、C端產品同時適用。

需求價值是用戶價值和企業/業務價值的綜合,還會受領導意志的影響。以橫軸代表用戶價值,縱軸是企業價值、領導意志之和,計算其所佔面積,面積大小即需求價值量化分值,即

需求價值 = 用戶價值 *(企業價值+領導意志)

而用戶價值包括用戶權重,以及用戶對需求是否提供的感受。用戶權重,我們可以基於以上用戶識別的結果得出,而KANO模型能很好幫助我們識別用戶對需求的感受。

用戶價值 = 用戶權重 * KANO模型

通常可以將KANO模型不同需求類別:必備型需求,期望型需求,魅力型需求,無差異型需求,反向需求,分別定義爲3,2,1,0,-1的分值。

企業價值一般包含了,企業戰略,合乎法律法規,提升業務運營效率(B端),擴大市場佔有率,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更好的客戶滿意度等緯度。舉個例子,去年國家頒佈法規要求登記售出新能源車,那這個就是企業價值,因爲企業要合乎法律法規。

基於需求涉及到的緯度,基於實際情況給定權重後相加計算出企業價值。即

企業價值 = 戰略 + 法律法規 + 提升業務運營效率(B端)+ 擴大市場佔有率 + 增加收入/降低成本 + 提升客戶滿意度 + …

回答完這三個問題,我們已經明確了需求是否具有業務價值和用戶價值。我們可以通過以上問題快速做一些決策。也可以進一步對需求優先級進行分析。

04 最後需求的優先級如何定義?

優先級定量方法是將得到的需求價值量化評分/成本,成本即開發測試投入,最後得到的比值越大,則優先級最高。

也可以製作可視化的價值矩陣圖,定性的來看需求優先級,如

優先級價值矩陣

先做高價值低投入的需求,再做高價值中高投入需求,適當的做低價值低投入的需求,儘量避免做低價值高投入的需求。

本文由 @半個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