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保險機構抓住機遇,積極研發健康險新品種。(張正偉張璐莎攝)

近日,寧波銀行出資,爲寧波地區的近萬名員工購買“工惠保”,這是繼安排3000萬元推廣“工惠保”之後,寧波銀行再次出手支持這款“網紅”產品。

看好這款產品的,還有寧波政府部門與廣大市民。市總工會、市金融辦、寧波銀保監局聯合發文,將“工惠保”列入寧波保險創新和惠民實事項目,對其下一步推廣給予創新保護。而在市場上,這款每份百元上下的產品正成爲市民防病看病的“定海神針”。

從年初將“新冠肺炎”擴展至保險保障範圍,到接連推出“甬惠保”“惠兒保”“工惠保”等一系列新產品,今年的寧波市場,正成爲健康險產品扎堆上市的舞臺。

自寧波建設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以來,健康險相比財產險,市場一直不溫不火,如今突然爆發,迎來創新加速期,背後的推動力何在?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記者爲此進行了專題調查。

讓市民買得起用得上 健康險產品找準市場方向

“花68元買份保險,生病住院期間的醫保目錄內外以及15種癌症處方外配費用均可理賠,保額達到200萬元。這真是太划算了。”市民馬小姐看到“工惠保”的信息後,毫不猶豫爲一家三口各買了一份。

“花這麼少的錢,便能享受這麼高的保險保障,這不要說在寧波市場,即使在全國也是少見的。”寧波銀保監局人身險處相關工作人員說,這樣優質的民生類產品,連百萬商業醫療險也難望其項背。該工作人員說,一年之後,如果“工惠保”在賠付率方面高於市場普通產品,可以說寧波在健康險創新上將發揮樣板效應。

今年以來,在疫情的推動下,健康險市場保持着將近20%的增速。從產品結構來看,以百萬醫療險爲主的短期醫療險快速增長,以重疾險爲主的長期險則放慢增速。寧波保險機構抓住市場機遇,不斷通過產品和渠道創新,打造各類市民買得起、用得上的健康險產品。

中韓人壽聯合相關醫療機構、保健機構和互聯網科技公司,爲寧波的少兒羣體量身打造少兒羣體重疾險“惠兒保”,爲出生28天至17歲的兒童提供安全保障。中國人壽寧波市分公司相繼開發了國壽女性安康險、外籍人士民生綜合險等新產品;太保壽險、中國人壽、人保壽險、平安養老聯合推出的“市民保”項目,考慮寧波市民的實際醫療費用情況,爲無法納入基本醫保報銷的個人自費部分提供保險保障,推出兩三個月便完成了銷售任務。

“好的產品是賠出來的,保險機構只有找到產品設計的出發點,才能找到創新的突破口。”市金融辦保險處相關負責人認爲,在其他險種面臨增長壓力的情況下,健康險只要找準用戶需求與產品供給之間的契合點,就一定能走出創新發展的新路子。

科技賦能打開健康險應用“想象空間”

“人還沒出醫院大門,理賠款已經到賬了!”看着手機上的提示短信,患者老吳還是感到有點不太真實:“去年從跑窗口轉到APP上提交理賠材料,已經將保險理賠時間大大縮短;沒想到這次更便捷,不用提交任何材料、無需另外申請,理賠自動‘感應’、快速到賬。”

其實,老吳感應到的這種理賠加速服務,學名叫“零感知理賠”。這是我市正式推出的一種商業健康保險快賠、直賠方式,“保險機構在獲得有效授權的前提下,在客戶就診的同步獲取相關信息,使診療過程即爲理賠申請過程”。

據悉,“零感知理賠”已在寧波試點推行了整整兩週,目前覆蓋寧波所有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而在險企參與方面,國內的太保集團、平安人壽已經率先推行。

“這項措施是在寧波試點的全國首創做法。”據介紹,“零感知理賠”技術是上海保交所聯合其子公司中保科聯,整合現有健康險服務平臺資源,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推出的新一代理賠服務模式,也是上海保交所區塊鏈服務平臺“保交鏈”在健康險領域應用的首次突破。

顯然,理賠“零感知”的背後,源於科技範十足的區塊鏈技術。

據介紹,一方面,醫療機構、保險公司系統以“節點”形式接入區塊鏈,營造一個高度安全、深度信任、即時交易的數據互通環境,在客戶有效授權前提下,“醫險”信息雲交互,實時完成身份信息、就診記錄、交易信息網絡加密互信驗證,實現在線數字化理賠,極大地提高了理賠效率。另一方面,客戶信息以及醫療記錄等信息採用區塊鏈加密技術進行存儲和傳輸,信息調閱實現可追溯,客戶隱私安全及信息使用合法合規。

立足科技創新,除了理賠“零感知”之外,多種健康險場景化應用的想象空間也隨之打開。

“原來不敢想或者做不到的健康險險種,現在紛紛開始嘗試。”據相關健康險業內人士介紹,以往保險精算基於歷史數據求得,但新出現病種,由於不知道發生概率,很難進行保險定價。有了新科技,現在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建立模型,輕鬆實現定價。通過慢性病數據管理,可以擴大健康險覆蓋的風險範圍。比如糖尿病病人通過可穿戴設備實時上傳信息,保險科技公司通過大數據分析,就能獲得承保人各項身體情況,從而進行干預,提供全流程的健康管理。

在寧波,越來越多的保險機構開始將新型科技運用於健康險的研發、運用和推廣上。平安人壽寧波分公司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推出“就醫綠通”服務,協助長險客戶在全國1300餘家三甲醫院輕鬆掛專家號、安排重疾就醫。中國人壽寧波市分公司依託技術創新,實現了“重疾一日賠”“移動線上賠”“小額賠案快捷支付”等特色服務。太保壽險寧波分公司則於今年4月上線醫療數據交互快賠服務,實現與醫院、第三方機構實時對接,打造免實物快賠模式。

業內人士坦言,健康險經營門檻高、生態複雜、專業程度高,以往,保險機構不得不“戴着鐐銬跳舞”,導致業務做不大、做不深。如今有了技術支撐,保險服務的定價、承保、理賠效率等問題逐漸得到解決,“健康險新品種會不斷出現,成爲消費新熱點,健康險行業也會逐漸向健康管理角色轉型。”

產品“走出去”催生更多寧波創新樣本

“12月1日,我們在廣州推出了一款名叫‘穗歲康’的健康險產品,從零點到上午9點半,就有5萬人投保。”對於這個結果,中保科聯總經理助理邵洪吉頗感“意外”。

不限戶籍、年齡及既往病症,花180元就可獲得最高235萬元保障。遠在1000多公里之外,由寧波企業爲廣州醫保參保人打造的城市定製險,點燃了人們的參保熱情。

據悉,“穗歲康”是目前唯一經廣州市政府同意的健康險項目,由政府部門統一保費標準、待遇標準和保障範圍,今年10月下旬委託上海保交所公開招標,選擇了中國人壽、平安養老、人保財險、太保人壽四家商業保險公司負責承保。寧波中保科聯作爲上海保交所子公司,承接了平臺的技術支持工作。

事實上,自2015年深圳打響城市定製險“第一槍”以來,越來越多的城市對定製險青睞有加。據最新公佈的《中國健康保險發展報告(2020)》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已有至少60個城市落地城市定製醫療險,惠及人數已經超過2600萬人。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無論是人身險公司還是財險公司,都在大力推動健康險業務發展。但是無論如何,健康險研發機構最缺乏的還是技術,“缺少將公共數據互聯互通、共享共用的能力,導致近年來健康險發展相對有限”。

寧波顯然已經看到了這個趨勢,而且採取積極措施補短板。去年上海保交所在寧波全資設立中保科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通過科技賦能助力行業轉型和保險創新,推動我市加快構建全要素保險生態體系,同時在寧波上線全國數字健康保險交易示範性平臺,加速保險成果在寧波落地。

“全國數字健康保險交易示範性平臺去年9月上線以來,實現了引領保險服務‘最多跑一次’、打破醫療健康‘數據孤島’、科技賦能打造‘生態閉環’、全面複製推廣‘寧波經驗’四大功能。”市金融辦保險處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平臺覈保、理賠服務已經覆蓋全市410家公立醫院,累計開展理賠服務逾一萬次。

記者張正偉 單玉紫楓

來源:中國寧波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