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將過,物種爆發。

雪白如玉的瓷瓶底部,蓋上了暗紅火漆印,火漆印上刀痕清晰,刻着Made in China。

那些蓋有火漆印的瓷瓶,離開衰老的帝國,沿着冰冷洋流,流向大洋彼岸。它們精緻又脆弱,恍如絕唱。

這是上一輪中國製造最後的身影,此後無盡狼煙漫漫迷霧,1978年,外國記者再訪中國時,已難覓中國製造。

桂林車間裏沒有任何車牀,無錫電路廠像馬路工廠,上海內燃機研究所一共只有31名技師,平均年齡56歲。

德國明鏡週刊記者,憂慮地寫道:大衆汽車即將在一個孤島上生產,這裏沒有任何配件供應商。

“中國車間裏的葫蘆吊、長板凳、橡皮榔頭,都是我爺爺輩的生產方式。”

在重慶鍊鋼廠,日本記者驚訝地看到一臺古老的英制蒸汽軋鋼機還在使用。機器產於140多年前,道光皇帝還在位,達爾文剛開始環球航行。

他問廠長是不是機器銘牌搞錯了,廠長神色如常:沒錯,還能用,就一直在用。

蒸汽軋鋼機巨大的齒輪,在火星和熱風中緩緩轉動,一如這個剛重啓國度的節奏。

當年十月,鄧小平赴日考察,出發前日方問他對什麼感興趣,老人說:想知道日本有沒有不產生一氧化碳的煤球。

在日本,老人一氣參觀了日產汽車、君津制鐵所、松下公司和日本造幣局,然後說出那句著名的話:我懂得什麼是現代化了。

新幹線飛馳如箭,鄧小平說:就像推着我們跑一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

隔年,外資試探性進入中國,齒輪加速轉動,善於眺望的《經濟學人》預言:

儘管從眼前看,中國仍需大量進口,但從長遠而言,中國出口品必如洪水猛獸。

無數人離開稻田或桌案,開始南上北下,廣東汕頭的老師翁純賢,至今仍記得1982年的夏夜:我第一次到蛇口,黑漆漆中,第一次見到那麼漂亮的一片燈光。

燈光屬於港商投資的凱達玩具廠,新一代中國製造從此流向世界。

當年,凱達玩具廠拿到歐美訂單,生產一種醜萌的椰菜娃娃。娃娃在美國年售超300萬個,家喻戶曉,排隊購買的人需賄賂銷售員。

整整一代美國小孩,摟着娃娃,視爲家人,然而少有人知,這些娃娃來自中國。

古老國度的馬達聲連成潮音。1985年起,全國兩年間,引入115條彩電生產線、73條冰箱生產線,僅廣東一省,就引進12條傢俱生產線、18條飲料灌裝線和21條西裝生產線。

美國《新聞週刊》驚訝地記載變化:一羣中國人來到法國瓦爾蒙,將破產冰箱廠5000噸設備裝上輪船、火車和飛機,運至天津,快速重組爲日產2000臺的新生產線。

整個歐洲都出現了中國採購員,而廠長成爲時代主角。

江蘇黃橋鎮的廠長帶着村民仿造提琴,遼寧葫蘆島的廠長帶隊村民學做泳裝。泳裝銷售員北上推銷,很快學會將貨款縫在內褲口袋中。

中國製造在荒原中踉蹌起步,無人預料到之後的情節。

在廣東順德,村民拆開香港沙發,研究仿製,意外走紅全國。當地村村開廠做傢俱,巔峯時有“十萬南康木匠下順德”。

那些江西木匠,越過梅關古道,南下珠江淘金,學會手藝後又回鄉創業。

九十年代,南康成爲傢俱重鎮,那些年的中國製造,帶着拓荒時代的草莽無畏。

費孝通評價南康時用了十六個字:無中生有,有中生特,特在其人,人聯四方。

當年南下的故事,留下兩道隱線。一是南康廠長辦公室必擺功夫茶具,二是工廠都離國道不遠,模仿順德,在路邊推銷傢俱。

國道上塵土連天,但路兩側的傢俱是新景色,沒人知道它們將至何處。

2004年2月,世界各地井蓋頻頻失竊,芝加哥一個月150多個井蓋失蹤,蘇格蘭數天內失竊過百,媒體稱爲“井蓋大劫案”。

江湖傳聞,井蓋失竊是因中國的需求,將廢金屬價格推到新高,那些井蓋被切割後,裝船運向東方。

英國《金融時報》駐華記者金奇,將其比喻爲復甦的“中央之國”引力。

他在著作《中國震撼世界》中寫道:大國總以不尋常的方式通報自己的到來。

這如同蒙古入侵歐洲時,英國先有察覺,因爲北海港口的魚價急劇上漲。魚價上漲的背後,是因波羅的海水手無暇捕魚,應徵入伍,同東方的騎兵作戰。

《中國震撼世界》獲年度最佳商業圖書獎,在書中,金奇記錄了一次特殊的搬遷。

江蘇的鋼廠,派工人前往多特蒙德,僅用數月,便拆光德國最大鋼廠的所有設備。

這些花費2400萬美元購買的設備,最終運至長江邊的縣城,化爲新廠,年產量比在德國時提高300萬噸。

其實早在2001年,日本便發表白皮書,稱中國爲世界工廠。海外媒體對這個詞半信半疑,但很快察覺其中力量。

2005年,全世界2/3影印機、1/2微波爐、2/5個人電腦、1/3電視機和空調、1/4洗碗機以及1/5冰箱,都爲中國製造。

當年,美國《商業週刊》封面題目叫“中國價格”,文中稱:

“這是最讓美國工業界膽戰心驚的詞彙。你必須把產品售價削減30%,否則就將失去顧客”。

價格優勢讓中國製造摧枯拉朽。

九十年代,江蘇黃橋的小提琴廠廠長,去意大利參展,發現別人的琴售價過千,而他們售價180元還有30%利潤。

後來接受採訪時,廠長平靜地說:之後五年,我們就把全世界大的提琴廠都沖垮了。

2005年,路透社報道黃橋小提琴,標題用了“中國製造淹沒競爭對手”。這個3萬餘人的江南小鎮,被封爲世界小提琴之都。而此前,當地最有名的是燒餅。

那十年間,越來越多隱形的冠軍出現。

江蘇丹陽的眼鏡佔全球產量50%,廣東中山的燈飾佔全球產量60%,湖南邵東的打火機佔全球70%。

同時,世界60%以上假髮出自河南許昌,70%內衣出自廣東汕頭,世界最大的波斯毛毯產地在中國河南,而哈爾濱一個村子,生產了90%的俄羅斯套娃。

2012年,英國首相卡梅倫訪美,送給奧巴馬的國禮是一張乒乓球桌。首相府發文稱,這是真正的英國產品,英國設計,英國品牌。然而媒體說:從桌子到球拍,都來自中國。

那年的倫敦奧運會,六成紀念品爲中國製造,開幕式炸開的焰火,來自中國湖南瀏陽花炮廠。

2017年,東京電視臺一檔綜藝節目到山東菏澤,揭祕當地棺材產業,人們才知道,日本市場上90%的棺木,都是菏澤製造。

Made in China成爲世界標籤,一切都在電光火石的三十年間完成。

國人已不再羨慕新幹線,所有故事已足夠急速。

中國製造如野火般蔓延世界,但隱憂也早早種下。

2002年起,中國公司每出口一臺DVD,需支付4美元專利費。

此後專利費不斷上漲,高峯時,中國出口一臺售價32美元DVD,只能賺1美元。

統治全球市場的中國DVD廠商只能強顏歡笑。籠罩命運的陰影不是來自成龍,而是來自漫長的專利戰。

DVD只是開始,U盤、光盤、電視機、數碼相機、光盤刻錄機等廠商均提出專利費需求。學者稱,這是中國製造業的恥辱。

比專利更嚴重的問題是品牌,技術尚可攻克,品牌建設則非一夕之功。

過往十餘年,中國製造已飲下無名的苦酒。

和江蘇黃橋齊名的北京東高地制琴村,因無品牌,只能低價比拼,小提琴利潤已從30%降至去年的3%。

在珠三角,芭比娃娃在美售價9.9美元,而中國工廠獲利只有0.35元。

2008年,中國已成最大玩具生產國,但廣交會上,一個國產知名品牌都沒有。

葫蘆島的泳裝已佔全球市場20%,但當地工廠還習慣淘寶下載圖片,抄襲設計。湛江的電飯煲年產2500萬臺,仍靠貼牌度日,最低時一臺利潤只有0.5元。

Made in China依舊風行全球,但越來越多海外商家加上了design by(設計自),強調品牌不來自中國。

2020年,疫情冰封世界,一路疾奔的中國製造停步反思。

隱形的冠軍們擔憂地位不保,但最新報道顯示,因越南等地配套不完善,中國外貿訂單量整體下降不到10%。

這是寒風中的好消息,但對中國工廠而言,如不建設品牌,內外循環都將越來越難參與,未來的洋流中滿是冰凌。

南康傢俱同樣在冰凌中行進。數年前從飛機上下望,常能看見南康山野間,散佈着大片藍鐵皮棚頂。

鐵皮棚下,上千家傢俱廠正生產“白胚”,白胚運至廣東後,刷漆貼牌出售,少人知南康之名。

南康傢俱行業就此深陷內卷,低價搏殺。一張木牀,售價480元,利潤不過10元,有時要靠邊角料和木屑盈利。

飽受無名之苦後,當地企業開始藉助電商突圍。今年7月,團團圓傢俱董事長羅海龍,在拼多多上試水新品牌,第一個月銷售額只有6萬,第三個月便破百萬。

十幾年前他創業時,開車跑遍半個中國調研,才發現衣櫃裏褲架不實用,因爲中國穿西裝少。而今,藉助大數據賦能,他幾分鐘就可獲得產品建議。

在團團圓突圍之前,當地老闆毛晶晶,已在電商平臺上打造品牌兩年,從籍籍無名到年銷2億。

他眼中的拼多多,如匯聚7億多人的大廣場,能聽哭笑,能見悲喜,而那些心聲最終化爲數據,幫他勾勒品牌。

不久前,南康傢俱新品牌計劃大會上,他們登臺講述經驗。未來五年,拼多多將幫助南康孵化20個十億級傢俱品牌,自主品牌的故事纔剛開始。

會場向南,舊國道邊已無人擺傢俱推銷,虛空中新國道已開啓。一場新的征程。

……

五億四千萬年前,寒武紀開始,冰河退散之後,無數生命迎來爆發。

它們掙脫平庸,展示個性,以頑強的生命力填充世界。

它們用最多元的方式留在地層中,凝固了屬於它們的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