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梦见有人送来两匹绢,他断言今年必死,果真皇帝被赐死!此人是刘宋的五朝元老,活到80岁也没能得善终,被人用被子活活捂死!

南北朝是中国南北分裂而治的混乱时期,始于420年刘裕建立刘宋,止于589年隋灭陈国,前后历时169年。开南朝之先的刘宋,是南朝四个朝代(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存在时间最久的,共60年。只是,刘宋除开国皇帝刘裕是开明之君外,他的其他子孙都荒唐至极。刘宋一朝之所以能存世一个甲子,是因为刘裕给子孙招罗了一帮贤臣良将。“五朝元老”之称的大将军沈庆之(一生历仕宋武帝、宋少帝、宋文帝、孝武帝、前废帝五朝),就是其中之一。

沈庆之虽然他有功于刘宋,但是,在年已八十高龄之际,却被宋废帝刘子业秘密赐死。据《宋书·沈庆之传》载,沈庆之在被赐死前,做了个奇怪的梦——梦到有个人给了他两匹绢,并道:“此绢足度。”沈庆之醒后,对别人说:“老夫今年免不了一死了,两匹就是八十尺,足度就是没有剩余,意思就是说我最多能活八十岁。”

原来,沈庆之因告发柳元景等人有功,很得刘子业信任。但是后来,沈庆之多次进言劝谏,刘子业很不高兴。沈庆之担心祸事,便闭门在家,不见宾客。同年十一月,刘子业诛杀宁朔将军何迈,知道沈庆之会前来劝谏,便关闭清溪诸桥,不让他进宫。沈庆之得知此事,果然前来,无法进宫后只好作罢。当日,刘子业命沈庆之之侄沈攸之送药赐死沈庆之。沈庆之不肯服药,沈攸之便用被子将他闷死,终年八十岁。

是年初,庆之梦有人以两匹绢与之,谓曰:“此绢足度。”谓人曰:“老子今年不免。两匹,八十尺也。足度,无盈余矣。”

沈庆之死后,害怕招人非议的刘子业对外宣称他是病死的,并追赠沈为侍中、太尉,谥号忠武公。沈庆之还未下葬,自作孽的刘子业便已被废杀,宋明帝刘彧继位后,又追赠沈庆之为侍中、司空,谥号襄公。

沈庆之是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少年时便以勇武著称。东晋末年,爆发了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孙恩之乱。孙恩之乱时,沈庆之随宗族抵抗乱军,保卫乡里。

孙恩之乱被平定后,沈庆之到襄阳探望兄长沈敞之,得到征虏将军赵伦之的赏识,被任命为宁远中兵参军,辅佐其子竟陵太守赵伯符,从而走上了一条从军报国的建功立业之路。赵伯符患病后,沈庆之改隶东晋末年名将檀道济麾下。

因其作战勇猛,善于谋略,两次参加北伐,平定缘沔诸蛮、郧山蛮、犬羊蛮、西阳五水蛮等蛮族,讨平刘劭、鲁爽、刘诞等叛乱。沈庆之因患有头风病,经常戴一顶狐皮帽子。他在雍州期间,威震诸蛮,被蛮人称为苍头公。蛮人只要一看见沈庆之的军队,就会惊慌失措地喊道:“快跑啊,苍头公又来了。”他们每见沈庆之,都要行稽颡之礼。在檀道济的推荐下,沈庆之得以充任禁军领队,防御东掖门,后又领淮陵太守,由员外将军转任正员将军。

大明四年(460年),西阳五水蛮再次叛乱。孝武帝刘骏将平叛重任交给沈庆之,让他以郡公的身份统领诸军。沈庆之经过一年多的攻战,将叛乱悉数平定,得到孝武帝的嘉许。孝武帝曾大宴群臣,席间令人赋诗。

沈庆之出身农家,并没进过学堂,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但是,沈庆之却颇有口才。孝武帝觉得沈庆之武功有加,便想试试他的文才。在一次宴会上,孝武帝逼沈庆之作诗,主要是想为难下老沈,活跃一下气氛。沈庆之听罢,并未推辞,只对是孝武帝说:“我不认识字,就口述一诗,让人代我书写吧。”孝武帝同意了。于是,沈庆之便即席口占一首诗:“微生遇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满座之人都称他这首诗非常好。

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上逼令作诗,庆之曰:“臣不知书,请口授师伯。”上即令颜师伯执笔。庆之口授之曰:“微生遇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上甚悦,众坐并称其辞意之美。(《南史·沈庆之传》)

后来,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就大力推许沈庆之的诗,他说:“古今武人诗,如沈庆之、曹景宗辈,犹有文士之风。”

孝武帝驾崩前,遗命沈庆之与柳元景等担任顾命大臣,并留遗言道:“如果有大型军事征讨之事,都要交托给沈庆之。”太子刘子业继位后,赐沈庆之几案、手杖、三望车,他都推辞不肯接受。后来,柳元景等人因刘子业继残暴昏庸,密谋废黜刘子业,改立刘义恭为帝,并将此事告诉沈庆之。沈庆之与刘义恭素来不和,便向刘子业告发。刘子业诛杀刘义恭、柳元景等人,进封沈庆之为侍中、太尉,沈庆之的人生步入峰巅。

只是,这样的风光并没有维持多久,就因为屡屡劝谏刘子业,而遭到小皇帝的厌弃,并最终被无情地夺去了生命。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