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南方電網公司獲悉,日前南方電網通過自主創新,突破物聯網核心技術,建成覆蓋電網各專業的物聯網,其平臺層、網絡層、終端層應用技術國產化率超過95%。物聯網技術走向實用,可望使南方電網更快響應用戶用電需求,更好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南方電網物聯網建設(數字電網平臺建設)燈塔項目驗收會議,工作人員向專家組展示產品實物。(丘映丹 攝)自主創新突破物聯網關鍵技術

歷經近兩年時間技術攻關,南方電網依託智能技術建設的統一物聯網終於亮相。

11月27日,來自中山大學、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所、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內知名專家對南方電網物聯網建設項目進行了評審。

專家組認爲,該項目完成全域物聯網體系化建設,實現資源配置更集約、採集數據可共享、物聯接入高可靠、運行維護一體化,有效支撐了電網企業各業務域應用,技術先進、效果明顯、示範引領作用顯著,成果具有很強的推廣應用價值。

據悉,依託南網雲,南方電網打造了技術領先的全域物聯網平臺,具有億級終端接入能力,成爲海量終端可靠連接的中樞,一方面足不出戶,可以對電網設備的運行情況瞭如指掌、運籌帷幄,另一方面對用戶的用電需求可精準掌握,對供電瓶頸和薄弱點實現先知先覺,對隱患進行早排除。全域物聯網建成,提升了電網設備的運營效率,提升了客戶服務水平和精準服務能力。

作爲國內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無線局域網標準(WAPI),除具有傳輸容量大的特點外,還具備WIFI等其他無線技術所不具備的安全性。南方電網首次將WAPI應用到生產現場。在廣東中山220千伏光明變電站、佛山220千伏松廈變電站部署,成功接入巡檢機器人等無線終端,打通了廠站無線安全接入的"最後一公里"。

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駱偉祺認爲,南方電網通過物聯網建設,可以帶動社會資源廣泛參與,通過數據的紐帶,在綜合能源服務、電能替代等領域爲上下游企業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形成合作共贏、開放共享的產業生態體系。

南方電網業務全覆蓋物聯網萬物互聯示意圖

南方電網業務全覆蓋物聯網萬物互聯示意圖萬物互聯實現設備人隨時隨地連接

"施工車輛請注意,你已靠近高壓線,請立即停止施工,馬上遠離。"11月10日,在廣州南沙某工地一輛挖掘機,不小心闖進當地大崗供電所設定的電力設施保護區,當即便觸發了報警裝置,高清攝像頭通過5G實時回傳畫面傳到當地供電部門的控制中心。一臺無人機收到反饋後,立即從機巢起飛,對挖掘機進行喊話制止。

這是南方電網基於5G技術"天眼系統"在防治電力設施外力破壞方面的實戰場景。據瞭解,該系統以自動化預警爲目標,系統集成了包括5G+視頻監控、5G+智能識別、5G+無人機巡視、5G+電子圍欄等多款智能化應用,一旦有 "異物" 闖入系統警戒區域後,監控人員可即時依據系統反饋情況通過各種手段提醒施工車輛,確保電力設施安全,極大增強了電網外力破壞風險對抗能力。

利用物聯網平臺,南方電網接入了變電、輸電、配電監測數據。目前,南方電網已在物聯網平臺開展變電智能巡視、無人機自主巡檢、配電智能運維等場景應用。

"通過視頻監控和隱患圖像識別技術,我們將傳統'人巡設備'運檢模式轉變爲'設備找人'。"廣東電網佛山供電局技術人員介紹說,施工機械一旦進入線路保護區附近,駕駛艙平臺立即將現場圖片推送給運維人員,既極大地減輕一線員工工作量,又能及時發現線路安全隱患。

基於全域物聯網平臺的配網智能化建設,南方電網目前已接入400多座智能站房。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深度滲透,南方電網實現了在配網領域生產運維、營銷服務、規劃建設、指標管理一張圖,可以更快地感知及響應用戶用電需求。

在輸變電領域,南方電網建設的物聯網平臺已接入177座變電站的核心設備、281條輸電線路的監測數據,實現對電網核心設備設施全天候不間斷自動體檢,技術人員可以隨時隨地掌握設備運行狀況,有的放矢,精準運維。

"物聯網平臺能夠自動生成作業計劃,解析巡視點位,自動採集數據、分析巡視結果、生成巡視報告,日常巡視維護工作量降幅達80%。"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機巡中心負責人表示,物聯網技術應用相比傳統專業監測系統,維護工作量顯著降低。

南方電網生技部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擴大應用場景範圍,建立物聯網平臺運營體系,支撐物聯網平臺的有效運轉和應用,探索5G、北斗衛星通信等技術的新型商用模式,加強小微傳感器研究,擴大感知終端接入的種類、數量和質量,促進物聯技術深度應用。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黃勇華 通訊員 朱盈

南網傳媒全媒體編輯 姚純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