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似乎已經發現「老兵不死、只會凋零」、「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覆水難收」這些生活中的道理似乎與熱力學的定律很像。哲學家尼采說:「厭倦是因爲停止了成長。」懶散的人生,會加速走上混亂衰敗的結果,這是人生定律。知名物理學家薛定諤曾經做過一個比喻:「生命就是個減熵的過程。」中國的老子也曾經曾經有類似的觀點如:「爲學日益,爲道日損。」

能量不滅,只是凋零

生命的存在,全依賴太陽光。植物是經由葉綠素的光合作用,將太陽光轉換成植物營養素,人類喫進植物後再轉換成人體營養素,接着經由細胞粒線體的呼吸作用,將人體營養素轉換成熱能,最終由熱能轉換成熱量。

這個過程,稱爲能量不滅定理,爲熱力學第一定律。在過程中,外在物質形式不斷產生又消失,但內在能量形式不會消失,而是一直做轉移。

這一系列的能量轉移是不可逆,是一種從「有效能」能量變成「無效能」能量的過程,太陽光、植物營養素、人體營養素及熱能都是「有效能」能量,而最終的「熱量」就是「無效能」能量。熱量是一種不能再轉換爲可用的能量。

假如宇宙是一個封閉系統,宇宙總能量是永遠不會變的,但當能量最後都變成「無效能」能量的熱量時,宇宙最後命運就變成一種「熱寂」狀態,這樣的宇宙,就再也沒有可以維持生命運轉的能量存在。

「亂度」與「不可逆程序」

因爲能量永遠是遵循「阻力最小途徑」原則,所以在封閉系統裏,熱量的每個自私熱分子都往自己最小阻力進行,這就形成隨機與不規則性的布朗運動。而宇宙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當能量不斷轉換成熱量時,也就形成了一個趨向混亂及無序的熱力學世界。

這個宇宙終極命運,稱爲熱力學第二定律,如建築物年久失修就會自然倒塌、人會逐漸變老而死、山脈及海岸線會不斷受侵蝕及自然資源逐漸被消耗光等。這個走向混亂的過程,就稱爲「熵」增,熵就是「混亂程度」的代名詞。

數學家玻爾茲曼說:

走向混亂無序充滿隨機的不確定,不是來自上層上帝的強迫力量,而是來自底層原子隨機的碰撞。由於原子的隨機碰撞,造成環境充滿不確定性,隨時都會有新的問題產生,藉此不斷挑戰生命的思維,進而產生千變萬化及多彩多姿的現實世界。

一些看來不可捉摸的無常變化,似乎的是宇宙精心設計的

這個理論也告訴我們:在一個封閉的系統達到平衡後,它的命運只有走向混亂與衰敗之路。如帝國的沒落、文明的消失、大企業的衰敗、富不過三代等等,都是這個理論的實證。

就一個大企業而言,沒有活力的封閉企業,必將滅亡,因爲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出現組織惰怠、流程僵化、技術創新乏力、固守陳舊、人浮於事等現象。

但如果宇宙法則都是精心設計的,不可能這麼簡單,只設計了熱力學原理。所以有人認爲「熵」只是宇宙的其中一股力量,另外還有一股力量,稱爲「信息熵」。也就是說:宇宙的基本設計原理就是「熵」與「信息熵」二股力量的結合與對抗。這兩股力量就構成宇宙與生命的基本運作程序,跟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道理一樣。

後來比利時物理學及化學家伊里亞普里高津(LlyaPrigogine)創立了「耗散結構理論」,專門研究如何從「混沌無序」走向「文明有序」的逆轉化機制,爲此還獲得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他認爲:系統想要從「無序混亂」逆轉換成「有序規律」,就必須打破原有平衡的封閉系統,轉型成開放系統,並從外界注入新能量及新信息。

正如一座城市要持續發展,就必須是開放式耗散結構,每天要輸入新食物、新資源、新用品等,同時也要輸出垃圾及可銷售獲利的商品與服務,這樣它才能生存下去,才能保持穩定有序狀態,否則將趨於混亂。

對企業而言,基本的過程就是投入與產出,一方面是原材料與能源的持續輸入,另一方面經加工形成商品後,就要儘快銷售及回收資金。無論是輸入還是輸出,一旦停下來達成平衡,企業內部所有秩序或結構都將趨向瓦解。

對個人而言,生命體就是一種耗散結構,又稱負「熵」。因此,人必須與外界不斷的互動,除了補充食物能量外,還要經常的運動、旅行及吸收新信息與新觀念,同時還要努力工作賺錢,不然就會走上熵增的過程:老化與衰敗。這也正是很多公司要不停息的進行管理變革,讓流程合理化並建立新的管理制度(新信息),還帶進新的觀念及新的思考模式(新信息及新能量),同時推動組織活性化及招募儲備人員等轉型及創新的管理活動。

對於人來講,掌握的信息量越多,對未來的可預見性就越準

生命意識的基本程序就是先補充食物能量,然後供大腦活動,大腦活動後就會產生兩種東西,一種是大腦思考後產生的熱量,這會讓外在環境「熵」增,迫使外在環境更加混亂,一種是大腦體驗後產生的經驗值,這會讓宇宙的新信息增加,幫助宇宙的不確定性減少而變得更有秩序與規律,這種經驗值就是另一股力量的「信息熵」。

「信息熵」是指不確定性的程度,信息量越多,不確定性就越低,系統就能逆轉成由無序趨向有序,也就是一種「信息熵」減的過程。信息量越多,不確定性就越低,對未來就更能掌握及更有信心。現在我們終於明白,宇宙就是提供給這兩股力量表演的舞臺:熵增vs信息熵減,是一種用外在能量(資源、財富)換取內在經驗值的進化過程,簡稱「學習成長」。

人類能從混沌原始時代一路發展到高度文明時代,就是依賴「信息」不斷的累積增長與充分運用,誰掌握新技術新知識,誰就是贏家。生命不停的蒐集及儲存新信息以回應陌生環境的挑戰,人類不停地閱讀、學習及通過社交活動來累積新信息。這一切你會發現生命的核心是信息(經驗)的累積,人類唯一的任務就是對信息(經驗)的創造、儲存、複製、傳送、分享及運用。而這個過程,就是成長,就是人類的進化。

懶散的人生,會造成「熵增」,讓你不自覺地走向無序混亂。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記得,無論過去多麼成功,也要警惕自己,畢竟過去的豐功偉績會讓你放鬆自己而不由自主的陷進舒服區難以擺脫。所以無論如何人一定要養成習慣,做一個積極主動且有自律的人,讀書、運動、寫作、旅行、唱歌,這些都很棒。總之,人必須不斷的嘗試、吸收新信息、改變及學習成長,一旦停滯,不再創新,就會就走向混亂與老化的宿命論中,這彷彿也是宇宙法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