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快樂教育,好像只能快樂那麼幾年。你爽了你的童年,你就要在你的中年,在你的老年付出代價。”

每年六月份,毛坦廠中學的送考場面都會被刷上熱搜。讓人心酸的是,雖然這所被戲稱是“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的中學,一本上線率可以達到66%,本科上線率更是一直維持在80%,但依舊扭轉不了人們對它的刻板印象。而提起那裏的孩子,大傢伙也是直搖頭,外加不屑和輕視慘無人道的教育方式,覺得教出一羣只會讀書的高考加工廠生產的產品,能有什麼出息,今後也是廢了。

唉,但凡是參加過高考的人,誰不曾經歷過那樣的水深火熱?早上五點多起牀,晚上十點多睡覺,寢室熄燈後繼續打着手電躲被窩裏看書,喫飯接熱水上廁所都是跑着去,周測月考模考……這似乎是每個高三孩子的標配生活,但爲何總有一大羣人不願接受,或者說鄙夷毛坦廠中學的存在?

其實,在他們心裏,真正想吐槽的還是中式教育。尤其是近兩年,隨着西方快樂教育思潮的日漸風靡,有些父母也慢慢變得佛系起來。從整天焦慮孩子不如別人,到現在隨便養養,給孩子一個完整快樂的童年。在他們看來,報培訓班,壓縮玩耍的時間,那樣的孩子太可憐啦,簡直是在抹殺天性。

爲了更心安理得地放養孩子,他們甚至還形成一套說辭:我不是什麼社會精英,也不想孩子當什麼社會精英,將來找個穩定的工作,旱澇保收就行。人生其實很短,很多事當時不做,以後再去的時候就失去了當時的快樂。孩子不想做別硬逼,就這樣安安靜靜,快快樂樂,無壓力地過完一生即可。

那麼,被罵慘的中式教育真就差到不該存在嗎?西方的快樂教育就真的有那麼好嗎?

BBC曾播出過一部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五位中國老師受邀到英國某學校進行爲期四周的教學,而後和該校其他班級進行成績PK。結果是中式教育班級的成績要遠遠優於非中式教育班級。

估計那些推崇快樂育兒的人依舊不屑一顧。畢竟在他們看來中式教育唯一的優點就是出成績,而這也是以犧牲孩子快樂爲代價。特別是當聽說北歐那邊的小學,下午一點半就放學,就更堅信快樂育兒就是好。

唉,只能說咱們都是傻白甜,徹頭徹尾被人家給騙了。如果快樂育兒這麼好,爲什麼美國和日本的中產家庭,要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呢?

其實,在西方國家,富人精英家庭的孩子都是在以貴族教育爲主的私立學校接受“辛苦教育”。在那裏,不僅規定禁止穿短裙、披頭髮、手機使用;而且還有特別嚴格的用餐時間和課堂紀律。

當然,中國好的私立學校,其實也是給有錢又肯喫苦的孩子服務的。曾聽一位朋友說,由於覺得普通小學的課業負擔重,所以想給孩子選一所國際私立小學。結果發現孩子根本適應不了,那裏對英語水平要求特別高,學業也更重。

而窮人的孩子則永遠都是快樂教育,他們所在的公立學校管理非常寬鬆。在課堂上可以隨意說話、搗亂。只要不是太過分,老師甚至都不去制止。以至於學生把聊天當成常態和屬於自己的民主自由。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一下美國作家安妮特·拉魯所著的《不平等的童年》。書中講述了不同階層(窮困家庭、工人家庭、中產和富人家庭)的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日常生活。

窮人家庭的孩子很少會有玩具,更別談早教課,他們的父母認爲孩子的成長是自然而然的;工人家庭的孩子能擁有自己喜歡的玩具,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他們的父母很少會去幹涉;中產和富人家庭的孩子則被剝奪屬於小孩子的快樂,他們參加各種豐富的社團活動、鋼琴課、足球課……

表面上,窮人和工人家的小孩子最幸福,擁有完美而快樂的童年,而中產和富人家的小孩最可憐,整天都是不停地學。但十幾年以後,他們所處的社會階層、工資收入、從事職業都截然不同。

關於教育,復旦大學的錢文忠教授曾提出這樣的觀點:對於孩子的教育不能夠放任自流,必須採用懲戒手段進行教育,現在的家長不能被當前所謂的素質教育、快樂教育誤導。

仔細想想,這也不無道理呀。

毛坦廠中學的孩子們,大多出生在農民、工人家庭。如果在十幾歲的年紀不拼盡全力,這輩子幾乎再也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而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現在的小孩,思想等各個方面看起來都比較成熟,但畢竟還是孩子。除了少數學霸從小就有明確目標,超強的自制力。大多數孩子都是希望上學能夠輕鬆一點,不要那麼辛苦。

作爲父母,我們誰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太辛苦。畢竟我們努力了幾十年,不就是爲了讓孩子過得舒服一些嗎?但說句傷人的話,我們都這麼努力了,才過上現如今平凡普通的生活。如果孩子現在不努力,以後喫苦的時候,我們可能連忙都幫不上。

灣灣的某位女作家曾說過這樣的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爲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最後想說,真正的自由從來都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建立在規則之上的。現在的放鬆,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快樂,一定會害了孩子。如果孩子不喫學習的苦,長大以後就要喫生活的苦。那些曾經荒廢過的光陰,享受過的安逸,都會改變他的人生軌跡。相反,十幾歲時雖然很辛苦,但以後的人生卻會萬事勝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