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偏居冀南平原的民營企業,辣椒紅色素、辣椒精、葉黃素產品的產銷量多年穩居世界之一。

這家2000年成立於曲周縣的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晨光生物”),在短短20年時間裏,如何從“門外漢”成長爲世界級行業龍頭的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到,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晨光生物作爲一家跨界入行,沒有歷史積累,沒有原料、交通等優勢的企業,是如何靠技術創新發展壯大的?長城新媒體記者深入該企業採訪,尋找晨光生物高速發展的祕訣。

採訪小分隊:記者 袁立朋 張建勳

第一站:晨光生物產品展廳

晨光生物展廳裏的展示品。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張建勳 攝

在晨光生物的產品展廳,五顏六色的植物提取產品琳琅滿目。在北側,一個階梯式展臺格外突出:低階擺放着辣椒紅色素、薑黃素、甜菜紅色素等色素類產品,中階是辣椒油樹脂、花椒提取物等香辛料提取物和精油,而高階則是番茄紅素、甜菊糖苷等天然營養及藥用提取物、油脂和蛋白類產品。“這代表了我們的產品由初級到高級的發展歷程。”晨光生物總經理助理高偉博士說。目前,晨光生物在全球擁有21家子公司,產品包括四大類80多個品種,是國際天然植物提取物的主要生產供應商。

晨光生物展廳裏的展示品。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張建勳 攝

第二站:晨光生物技術研發中心

晨光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正在用飛行時間質譜儀分析植物樣本。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張建勳 攝

“這些年晨光生物能快速發展,研發起到了核心引領作用!”高偉說。起初,他們提取辣椒紅時只提顏色不提辣味,後來,他們自主研發成功混合溶劑提取工藝,使辣椒紅素獲得率提高到98%以上,辣素獲得率由35%提升到85%以上,實現了色素和辣素兼得,帶動了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實現了辣椒精(辣素)產品的進口替代。有機溶劑提取工藝,就是晨光生物科研團隊搞出的“獨門祕笈”,這項技術使噸料消耗溶劑由原來的300千克降低至2千克—3千克,目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晨光生物技術研發中心試驗員李佳在進行低含量番茄紅素調酸試驗。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張建勳 攝

“這些技術,都是我們的研發團隊的成果。可以說,人才是晨光生物最寶貴的財富,有了他們,我們就有了在國際擂臺上競爭的資本!”高偉說。

2015年,晨光生物有研發人員30多人,到2019年已發展到100多人,佔員工數量8.7%。依託人才力量,晨光生物還與中國農業大學、河北工程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了很多合作項目。

未來三年內,晨光生物計劃繼續引進專家、博士、碩士等專職研究人員,使專職研究人員達到200名以上。

晨光生物技術研發中心試驗員賈清川測試辣椒紅素。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張建勳 攝

從2015到2019年,晨光生物每年的研發投入保持約5%的增長,2019年研發投入1.85億元,佔營收比例爲5.66%,研發投入與營收佔比均高於同行業水平。

強大的研發團隊和持續的研發投入,讓晨光生物的發展越來越有後勁。憑藉科技創新,晨光生物2014年、2017年兩奪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如今,擁有216項國家專利技術、3項國家重點新產品、36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穩穩站在了世界植物提取業的高峯位置。

第三站:晨光生物超臨界萃取車間

晨光生物超臨界萃取車間2號線操作工白森維在車間巡視設備。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張建勳 攝

在晨光生物超臨界萃取車間2號線,操作工白森維正在忙碌着,一會兒盯着顯示器記錄運行參數,一會兒到設備中間巡視設備狀態。“這裏面都是花椒,7個小時後,辣椒油樹脂就能分離出來了。”白森維指着車間裏巨大的銀色萃取釜說。“我們這條生產線,有兩個3×1500升的超臨界萃取釜,可以把植物置於其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以上的狀態,變成液體和流體,從而提取其中的基質。”超臨界車間副經理馬保林說。他還介紹,遠在貴州的晨光生物貴陽公司正在建設3×5000升規模的超臨界萃取車間,預計明天春天完工,到時,會成爲亞洲最大的超臨界生產項目。

白森維在查看設備參數。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張建勳 攝

第四站:晨光生物中醫藥研究院

“本批樣本各項指標合格,檢測通過。”11月27日下午,晨光生物質量和食品安全管理部的試驗員吳娟娟在測試完來自甘肅基地的甜葉菊樣本後,在檢驗報告上籤上意見。

在傳統主力產品穩步提升的基礎上,晨光生物已經在甜菊糖苷、菊粉、番茄紅素、替抗飼料添加劑、銀杏提取物等潛力品種上發力。晨光生物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薜強對此信信滿滿:“做大藥物提取和保健品是集團的方向之一,我們的目標是構建一個強大的大健康產業。”

第五站:晨光生物邯鄲公司潔淨車間

位於邯鄲市的晨光生物邯鄲公司廠區,佔地200多畝,保健食品和藥品都在這裏生產。

“我們現在生產的,是一款抗氧化保健食品,訂單來自國外。”晨光生物邯鄲公司生產部經理付其勝介紹說。記者換上無塵服,經過多層消毒程序,隨付其勝來到潔淨車間採訪。在潔淨車間的無塵環境中,一臺臺高度自動化的設備正在工作,各種植物提取物被設備自動分裝成膠囊或粉劑。

“這個機器叫膠囊自動填充機,你別看它不大,每天能填充300萬粒呢!”付其勝帶領記者來到一條膠囊填充生產線,邊走邊介紹。付其勝說,該車間2018年建成,擁有年產片劑和硬膠囊10億粒、粉劑2000萬袋的產能。“集團公司已經把保健食品和中藥材深度提取作爲了重點發展方向,這些年投入越來越大,我們已經做好準備,創造新的增長點。”付其勝對此信心滿滿。

第六站:晨光生物週轉庫

晨光生物週轉庫叉車司機智越鋒(右)覈對剛卸下的辣椒紅半成品數量。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張建勳 攝

11月28日上午10時許,一輛重型貨車開進晨光生物週轉庫區。32噸來自新疆焉耆種植基地的辣椒紅半成品到貨了,倉庫叉車司機智越峯趕緊組織同事卸車。“大家抓緊點啊,下午還有兩三車印度來的貨。”智越峯一邊招呼一邊說。

“我們的原材料基地遍佈全國,國外在印度、贊比亞,都有我們的全資種植基地。”晨光生物國際業務部副經理呂洋說。目前,晨光生物在海內外已擁有30多家子分公司,足跡遍佈歐洲、美洲、非洲。

“今年我們在國內市場的拓展上進展很大,我們推出的一些獨特服務,深受客戶好評。”晨光生物國內業務部宋建峯說。晨光生物自主研發了一套辣度、麻度標定標準,免費幫客戶將產品的辣度、麻度數據化、標準化,讓客戶能按照不同地區對辣度、麻度飲食偏好進行調整配比。這些服務,受到了海底撈等連鎖餐飲客戶的熱烈歡迎。10月27日,晨光生物發佈了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實現淨利2.06億元,同比增長39.28%。其中,辣椒紅色素銷量同比增長11%,市場份額繼續擴大,辣椒精收入同比增長15%,葉黃素收入同比增長84%,甜菊糖收入同比增長123%。這家從小縣城發展起來的企業,已成長爲國際植物提取巨擘,以辣椒紅色素等爲代表的“中國紅”植物提取產品,已經“紅”遍全世界。

跨越式發展的背後,源自於晨光生物對研發的巨大投入、對原創性創新的執着,得益於他們敢闖敢試的精神。晨光生物有個“小目標”,要在植物提取行業做到10個世界第一,目前已經實現了3個,相信晨光生物咬定創新發展不放鬆,一定未來可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