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面棍,把麪糰推開至薄長,隨後切成一塊塊寬麪條,炸成坯條,再放到鍋中,一邊淋糖漿,一邊用鍋鏟拌勻。把坯條倒在灑有椰絲的案板上,再用手壓平,放涼後切成方件。在錢桂生的巧手之下,一份三水非遺美食薩琪瑪出爐了。

42年前,佛山市西酒飲食有限公司總顧問錢桂生正式成爲一名點心師傅。多年來,靠着勤學苦練,他將每一道點心做到極致,讓食客記住了他的獨特味道。如今,他將薩琪瑪、蛋散等非遺美食推陳出新,爲更多的三水人留住鄉愁。

從茶市跑堂成長爲點心大師

1978年,21歲的錢桂生結束下鄉生涯,進入三水縣飲食服務公司(西酒的前身),被安排進公司旗下的萬國酒家當跑堂。雖然腳下滿堂跑,錢桂生的心裏卻對那個寫着“廚房重地,閒人勿進”的地方充滿憧憬。

每天上午10時到11時半,他趁着茶市結束後的短暫休息時間,幫點心師傅打下手,學習點心製作工藝。做事麻利勤快又勤學好問的錢桂生,很快就受到點心部老師傅們的喜歡,每個老師傅都願意對他傾囊相授。半年後,錢桂生就從跑堂成爲點心部的大師浦二的學徒。正式成爲一名點心師傅後,錢桂生更是勤奮苦練,從鏟蓮蓉、煮糖漿等基本功學起,一步一個腳印,用心將每一份點心做到極致。

錢桂生說,點心製作手法貌似簡單,但卻非常考驗耐力及毅力。以煮糖漿爲例,煮的火候不能太猛,否則糖漿無法粘上糕點;也不能太慢,否則影響工作的進度。所以製作過程中,點心師傅需要時時關注糖漿的火候。

爲了煮出能配製酥點的糖漿,錢桂生曾試過一天9個小時站在鍋爐旁。煮糖漿的鍋爐有200多攝氏度,一般人在這樣的環境工作已經酷熱難耐,更別提站立如此長的時間,但錢桂生硬是堅持了下來。

錢桂生正在後廚指導廚師如何觀察糖液的溫度變化。

正是這樣的堅持成就了錢桂生。他製作出來的酥點、拌餡點心都得到了食客的好評。如今,儘管市面上供大衆選擇的食品越來越多元化,但是西酒薩琪瑪依舊深受歡迎,每天都供不應求。前幾年,西酒薩琪瑪和蛋散分別入選“三水十大手信”和“廣東老字號十大手信”,讓錢桂生倍感驕傲。

推陳出新將非遺美食發揚光大

在潛心鑽研常規糕點製作的同時,錢桂生也努力開拓創新,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薩琪瑪和蛋散做出更加極致的味道。近年來,受到市場衝擊,傳統的薩琪瑪和蛋散口味也受到挑戰。想要重新獲得客戶的認可,必須打破傳統,跟隨時代腳步,從時代潮流中尋找新鮮口味。

在傳承老師傅製作經驗的基礎上,錢桂生開始苦心鑽研:從選料到製作,每一道工序都極盡所能地優化。他不斷地改進煮糖方式,嘗試將黑糖、薑糖等幾十種食材融入到薩琪瑪、蛋散中。

爲了試驗成品的口感,錢桂生曾經自己喫完一大盒的薩琪瑪。“薩琪瑪糖分不低,普通人喫一塊都會覺得很膩,更何況一大盒。”與錢桂生搭檔多年的陳敏球說,看到錢桂生這麼拼命,她既敬佩又感動。

錢桂生卻覺得理所當然。“想知道點心做得好不好喫,肯定喫過才知道。”錢桂生說,自己如果不多喫幾次,怎會知道點心哪裏有問題,怎樣去改進。在他看來,如果自己都不願意喫、不喜歡喫的點心,肯定不能給客人喫。

最終,錢桂生研發出甜而不膩、口感綿密細膩的低糖全蛋薩琪瑪和蛋散。如今,這種新型薩琪瑪和蛋散不僅贏得了老街坊的認可,更是成爲不少年輕人的新寵。不少街坊提起西南酒店的薩琪瑪都會讚一聲“好喫”。

“以後我會繼續努力,研發出更好的點心,讓街坊喫得開心、放心。”錢桂生說,雖然已經取得一點成績,但這並不是終點。他打算繼續嘗試更多口味,讓薩琪瑪和蛋散繼續發揚光大。

來源:佛山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