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連板後又上演“地天板”!丹化科技提示“可降解塑料”仍在中試,銷售額僅600萬

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文件,鼓勵環保替代產品供應商依據本辦法規定報告可降解塑料原料、可降解塑料製品以及其他環保替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

隨後,可降解塑料概念板塊連續多日走高,涉及可降解塑料原料的丹化科技(600844.SH)股價也隨之“水漲船高”。

12月3日晚間,丹化科技再度發佈風險提示,公司目前的PGA(可降解塑料聚乙醇酸)項目處於研發和試驗階段,目前對外銷售的產品主要爲下游試驗應用,後續還需對產品質量、穩定性,以及工業化放大的技術問題進行論證,所需時間較長,公司的PGA項目及下游應用未來能否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而丹化科技證券事務代表蔣照新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我們公司股價最近的異常波動,主要是媒體、市場等比較關注。這個項目我們很早就開始了,但是無法預判產品何時能夠產業化生產投入市場,目前還很不確定。”對於該項目具體的投資情況和研發進展,蔣照新並未作回覆。

12月4日,丹化科技早盤拉昇封5連板,期間一度封跌停,振幅高達20%。截至當日收盤,丹化科技報價4.30元/股,漲幅爲1.42%。

武漢中證通投資顧問公司首席分析師丁炳良12月4日告訴本報記者:“丹化科技作爲連續虧損的低價‘垃圾股’,今年以來連創新低,最低達到2.52元。在海南試點降解塑料消息影響下,連封四板,週五出現‘地天板’的大幅震盪行情。今日該股在漲停板上成交達1.83億以上,單日成交量達爆量(前5個交易日的10倍以上),明顯有出貨跡象。在退市常態化和多渠道多方式退市壓力下,類似的虧損概念股近期投機操作跡象明顯,原有深套資金拉高減虧的意圖明顯,投資者要防範追漲的風險。”

可降解塑料產品營收佔比很小

根據12月2日的股票異常波動公告和12月3日的風險提示,丹化科技表示明確說明公司日常經營情況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主營產品爲乙二醇和草酸,PGA 爲公司處於研發階段的副產品,對公司生產經營無重大影響。但外部受乙二醇價格下跌的影響,公司2019年度及2020年前三季度分別虧損4.328億元和2.265億元,均發生經營性虧損,公司自身盈利狀況承受較大壓力。

對於市場關注的熱點概念——“可降解塑料”,丹化科技表示公司近幾年利用煤制乙二醇裝置在PGA領域進行了一些研發工作,已建成年產3000噸聚乙醇酸中試裝置,該裝置已陸續進行了多次試運行,可以試產出PGA粒子。同時公司也積極進行其他一些可降解塑料的改性和試製工作。今年前11個月,公司試產的可降解塑料產品的銷售額約600萬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很小。

“可降解塑料是個綜合性、高技術、高投入的行業,公司的PGA項目及下游應用未來能否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丹化科技提示風險。

限塑趨嚴 但行業產能釋放存疑

早在今年1月份,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下稱《意見》),對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加強塑料污染治理作出了總體部署和系統安排,對商務領域(零售、餐飲、住宿、會展、電子商務等重點行業)禁塑、限塑提出了具體要求。目前全國已有近30個省市頒佈了“限塑令”。

招商證券指出,根據年初發布的《意見》,第一階段的限塑禁塑政策即將收官,關注造紙與可降解塑料。短期看,一次性餐具將部分由紙質餐具替代,造紙業需求上升。長期看,未來隨着限塑禁塑政策推進,國內可降解塑料的產能有望大幅提升,成本也將下降。

根據國信證券研報測算的數據,國內生物降解塑料需求空間巨大,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塑料袋、農用地膜和包裝用塑料薄膜四大重點應用領域合計約有1017萬噸的潛在需求空間。全球生物降解塑料滲透率普遍在3%以下,中國的滲透率僅0.62%。但國信證券也提示,雖然當前國內可降解塑料產能規劃衆多,但真正產能釋放的不多,未來大量產能釋放存在不確定性。

丁炳良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限塑是不可遏止的發展趨勢,但全面推行仍有難度,需要有一個長期的過程,個人認爲對上市公司業績短期難以見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