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石化聯合會傅向升:只有這種方式獲得的氫纔是清潔能源

作者:繆琦

我國已成爲全球最大的氫氣生產國。

“只有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所獲得的氫才屬於‘綠氫’,才稱得上是清潔能源。”

在12月4日於杭州舉辦的氫能產業鏈專題論壇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表示,從整個產業鏈來看,氫能要成爲真正的零碳能源和“21世紀的終極能源”,還有很長的路要跨越。

他提出,就制氫環節來說,目前技術成熟、經濟可行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工藝都是以化石資源爲原料,而無論是以煤爲原料還是以天然氣爲原料,在制氫環節都會排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

據測算,煤制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11,天然氣制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5.5,石油制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則是1: 7,因此化石資源制氫、尤其是煤制氫獲得的也被定義爲“灰氫”,天然氣制氫獲得的則屬於“藍氫”。

“制氫的另一個成熟工藝是電解水制氫,從我國以煤電爲主(佔60%~70%)的能源結構來看,獲得電能的過程已經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再電解水所獲得的氫作爲能源,全產業鏈看也不屬於清潔能源。”傅向升說。

在傅向升看來,目前的電解水制氫還有一個成本問題,電解水制氫的耗電量是每公斤氫需56度電,按一度電0.3元的電價計算,1公斤氫的用電成本就是16.8元。用光伏電電解水制氫的成本也約爲16.94元/公斤。

他提出,目前現有的工業副產氫氣,如氧鹼裝置、焦爐氣以及丙烷脫硫等副產氫回收提純以後,作爲實驗和試點示範氫能比較現實。而氫作爲清潔能源,甚至是終極能源的可行來源,應該是太陽光分解水獲得氫技術的成熟和產業化。這是世界關注的重大創新項目,我國也在實驗室研發階段,關鍵是催化劑。

根據歐洲化學工業理事會預測,太陽光分解水將在2040年以後開展示範。

除了制氫技術的創新,傅向升表示,運氫、儲氫、加氫及其氫燃料電池等各個環節的關鍵材料,都還有待創新和突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