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夢、張健編劇,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共同執導,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聯袂主演的78集連續劇《大秦賦》作爲年底壓軸大劇,從12月1日起在央視電視劇頻道黃金強檔播出。

該劇開篇即王炸,兵馬俑的造型,聲勢浩大的實景拍攝,步兵騎兵陣法高度還原,豆瓣評分也站上8.7高分。

該劇的故事按照歷史進程的發展爲走向,以重大歷史事件爲脈絡,重大歷史人物的塑造爲骨血,全景展現始皇帝贏政自出生到掃滅六國這40年間,“國家統一”這一重大歷史趨勢的推進。

戰國晚期,紛亂500餘年的華夏大地仍戰火不息、生靈塗炭。彼時六國勢弱、秦國獨強,天下統一之勢漸顯。

秦昭襄王與繼承王位的秦孝文王相繼離世,秦國朝堂陡然出現嫡庶之爭。大富商呂不韋(段奕宏飾)扶植流亡在外的公子贏異人(辛柏青飾)上位。

多年後,贏異人之子贏政(張魯一飾)與母親趙姬(朱珠飾)返回秦國之後,在仲父呂不韋的訓教下,母親的呵護下,顯現王者之尊成就統一大業。

在劇組此前發佈的殺青特輯中,觀衆不難看到:王城、戈壁、雪山、草原等大量實地取景逐一入目,盡展山河遠闊的磅礴氣勢。在“大秦”系列中初次亮相的秦王密室,也同樣展示了該劇於細節之中的考究。

該劇美術總監霍廷霄在接受採訪時說,該劇的場景有1000餘處,拍攝地包括了那拉提、賽里木湖、昌吉、烏爾禾、象山、都勻、橫店、仙居。

在整部劇的拍攝過程中,劇組輾轉上萬公里,內外置景及改造面積多達11.3萬平方米,甚至在新疆烏爾禾搭建了一座完整城池。

在道具方面,劇組也是盡力完成對歷史的還原——包括戰車、軺車、攻城車在內的大型道具設計製作了80輛,劍盾戈矛等軍事道具數量上萬,曾多次參與大型影視造型設計的造型總監陳同勳以“前所未有”來表達《大秦賦》造型體量之大。

據悉,該劇拍攝時,造型團隊先於劇組數月開工,僅秦國軍士盔甲甲片的機械切割,就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了幾個月。僅僅贏政一個角色的服裝,就多達80多套。

演員張魯一在劇中飾演贏政一角,對於如何詮釋好贏政這樣一位中國古代“第一狠角兒”,在張魯一看來實爲不小挑戰。

張魯一作爲中年實力派演員,在《新世界》是飾演的慫包鐵林和《第二次也很美》的暖男許朗都個性鮮明令人印象深刻。

作爲一個演繹者,張魯一表示自己在表演的過程中會盡可能地探索他的各個面,以求人物是相對完整的,相對真實的。等電視劇播出的時候,不同的觀衆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張魯一同時強調,這部作品飽含了劇組“1000多人長達8個月的心血”。

他說,“我們作爲每一個演員來講,都有特別強烈的責任感,希望完成好最後一部的收官。這份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是我們所有演員從一開機到殺青一以貫之的態度。很期待這部戲的播出。”

在劇中飾演呂不韋的是實力演技派演員段奕宏,該劇也是段奕宏時隔5年後首次接演的電視劇作品。

在接受採訪時,段奕宏表示,全劇拍攝時採用了同期聲的形式:“其實一開始不是同期聲,但是製片人請的這一波演員很多都是話劇演員,大家一致要求拍攝中使用同期收音,這樣才能將角色當下的情緒更精準地表達出來。”

段奕宏同時坦言:“同期聲的挑戰性是很大的,短時間內背大量的臺詞加大了表演的難度。”

呂不韋作爲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運籌帷幄,亦正亦邪,和劇中每個角色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使得段奕宏在人物質感的拿捏上、人物之間關係的處理上更加的小心。一句臺詞能不能說,該怎麼說,他都會與團隊反覆討論。

段奕宏憑藉電視劇《大秦賦》重回電視熒屏,也足見該劇品質不俗。爲了演好呂不韋,段奕宏閱讀了大量與秦始皇、呂不韋相關的史書,還前往秦始皇陵,希望在歷史古蹟中感受自己要飾演的角色,全方位地去了解呂不韋。

劇中《大秦賦》中,在得知老秦王贏柱駕崩後,10秒鐘的時間,段奕宏一句臺詞也沒有單單用幾個表情變化就把呂不韋的情緒全部呈現得淋漓盡致,從喫驚到竊喜再到狂喜,最後隱忍略微帶點悲傷,眼裏滿是野心。

《大秦賦》出手便是“王炸”,六集之後便站上8.9的年度高分,比起剛剛結束的《隱祕而偉大》有過之而無不及,看來壓軸大戲非它莫屬了。

看了太多戲說,終於迴歸歷史正劇,真是讓人過足了癮。

從《裂變》到《天下》,無數大秦老粉一路追來,重新審視秦王掃六合中國大一統分分合合的歷史進程,和我們文明傳承千秋基業的開端。

“大秦”系列電視劇此前已經播出3部,分別是“裂變”、“縱橫”和“崛起”。

其中,“裂變”譜寫了秦孝公與商鞅可歌可泣的君臣之義;“縱橫”中秦惠文王與張儀攜手縱橫捭闔;“崛起”裏秦昭襄王在諸多力量輔佐下弱六國、納九鼎。

下面,小樓先帶您回顧一下前3部的劇情。

第一部《裂變》講述商鞅變法‍‍‍

春秋時代落下帷幕,攻掠征伐、屍橫遍野的戰國時代隆重登場。時爲西北邊陲小國的秦國飽受六國摧殘撻伐,秦獻公身死戰場,年紀輕輕的仲公子渠梁即位,史稱秦孝公。

此時的秦國已陷入絕境,負重耗盡,兵源匱乏,國力虛弱。秦孝公誓以變法強國。秦孝公大召天下賢士,六國學子入秦爲官。商申以他的法家思想折服了秦孝公,秦孝公拜商爲相。

商拜相後,頒佈禁止私鬥、平民有戰功可以封爵、取消封地、廢除井田等一系列主張。朝野之間天翻地覆,前朝權傾朝野的大臣對商鞅恨之入骨。

變法持續了20年,秦國新軍練成國富民強。秦孝公召回了流放20年的太子贏馴,撒手而亡。贏駟即位,六國趁機施加壓力,要求秦國殺商鞅以謝天下。商鞅坦然被捕,被五牛分屍。古老的秦國正是在這裂變般的陣痛中重生,一代強秦由此崛起。

影響:

該劇由黃健中執導,孫皓暉編劇,侯勇、王志飛、高圓圓、杜雨露等主演。2009年一經播出,就憑藉激烈衝突的劇情、個性鮮明的人物,書寫了歷史正劇新的收視傳奇,並獲得“飛天獎”、“金鷹獎”多項殊榮。

儘管首播時與央視失之交臂,然而時隔5年後,該劇重磅登陸央視電視劇頻道黃金檔,又一次點燃了大秦雄風。

第二部《縱橫》再現合縱連橫

劇情梗概:

商鞅變法後,日趨強大的秦國使列國陷於極度恐慌之中。戰國進入大挑戰、大機遇時期,合縱連橫之策士應時運而生,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是合縱高手犀首和連橫大才張儀。

犀首用合縱之策遊說列國,對秦國形成軍事、外交的合圍之勢。針對犀首的合縱,秦惠文王起用名士張儀瓦解合縱。列國裹足於舊有制度,懼怕變革,且各懷鬼胎,目光短淺,封鎖秦國的謀劃最終失敗。

張儀第一次外交出手便是秦楚聯姻,將羋八子嫁入秦國爲妃。羋八子生於楚國大世族,她的率真觸動了秦惠文王的心,但她與義渠王曾暗結珠胎。這些都爲此次聯姻裹上了濃重的邦交色彩及兇險的政治鬥爭。

秦惠文王臨終前決定讓羋八子隨太子贏稷質燕。秦惠文王主政時期,對內鼓勵耕戰,對外突破交困,爲歷史交出了一份亮麗成績單。

影響:

該劇由丁黑導演,張建偉任編劇,富大龍、寧靜、喻恩泰、姚櫓羣等主演。該劇於2013年登陸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並在第27屆“金鷹獎”頒獎禮上延續了第一部的榮譽。

金鷹獎評委認爲其史詩般再現了以連橫破六國合縱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彰顯了該劇“正劇、正史、正能量”的創作主旨。

第三部《崛起》演繹九鼎歸秦

劇情梗概:

贏稷和母親羋八子返回秦國,在國舅魏冉輔佐下開始執政生涯,史稱秦昭襄王。贏稷執政初期,身後有宣太后,身前有魏冉,爲政多有掣肘。

魏冉爲秦國立下一系列戰功,同時,他氣焰日高,貪婪之心愈盛,甚至與齊私約,將戰爭中獲得的宋地陶變爲自己的封地。贏稷幾次削其相位,終因宣太后撐腰又復魏冉相位。

戰國中期,形成秦齊趙三強鼎立局面。大縱橫家蘇秦與燕王密約,親自赴齊“間”齊。秦國順勢與蘇秦祕密聯合,合縱攻齊弱齊目的達到。魏冉的擅權和貪婪讓贏稷忍無可忍,他削太后之權,逐魏冉離秦赴陶。

戰國最後兩強是秦趙,長平大戰,趙軍全軍覆沒,秦將白起戰功赫赫。贏稷乘勝追擊,滅周後,九鼎歸秦。自此,秦國實現了真正的崛起。

影響:

該劇由丁黑執導,張建偉任編劇,張博、寧靜、邢佳棟、楊志剛等主演。

2017年登陸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歷經4年精雕細琢,採用原班人馬。作爲古裝劇,該劇現場收音同期聲、故事細節嚴謹、播出之前“零宣發”,並在播出後徹底帶火了歷史正劇。

因此,《大秦賦》作爲大秦帝國的終結篇,一直被劇迷們期待已久。

從已經播出的劇集來看,整體故事情節的推進不疾不徐張弛有度,演員們的表演也堪稱全員在線,尤其是辛柏青飾演的贏異人和鄔君梅飾演的華陽夫人,得到了觀衆的一致認可。

但是隨着情節的展開和第一主角張魯一飾演的贏政上線,觀衆口碑開始了兩極分化。

首先,從年齡上來說,40歲的張魯一要演出一個十三歲的少年,無論如何都讓人感覺違和,那種笨拙的模仿神態跟中年女演員扮少女一樣的令人難受,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尤其是贏政聽了流言後跑去質問呂不韋那一段,40歲的張魯一完全沒法把一個13歲少年的憤懣、迷惑和糾結表現出來。

而且40歲的張魯一與36歲的朱珠演母子,也着實讓人看着出戏。

其次,從人物形象來看,張魯一的臉形比較狹長,下巴偏尖上庭偏窄,沒有中國歷史開新篇章的雄圖霸主帝王氣相,與我們在歷史圖庫中看到的秦皇漢武的也差距很大。

也許張魯一後期可以通過演技來撐起贏政這個角色,但從現在13歲祖龍的戲份看,張魯一或許就是最大敗筆。

除此之外,《大秦賦》的臺詞也過於現代化,讓在無法真正把內容和形式融入到一起。

當然,之前《清平樂》也曾因爲臺詞過於文言而令觀衆感覺沉悶,所以《大秦賦》在臺詞上的大刀闊斧似乎又走向了另一個反面。

作爲一部歷史劇,說《大秦賦》是年底壓軸大劇,觀衆肯定沒有異議,但作爲大秦系列劇的劇粉,可能會對該劇有更多的期待,所以當看到張魯一飾演的祖龍和過於白話的臺詞就會有些失望。

尤其是看過編劇李夢劇本的朋友,更能夠發現電視劇在拍攝時在情節上刪減甚多,臺詞改變太大,導致劇情的連貫性和語言的藝術性差別很大。

在李夢的筆下——

呂不韋的臺詞:高臺盟誓,如風過耳。世間再無烈士,明日再無烈國。

華陽夫人:往小了說,認子。說大一些,與國!家事尚有反覆,權爭豈信一諾?

其實我們不是沒看過老版《三國》和《大明王朝》之類歷史正劇,單說之前的大秦三部曲裏的臺詞也既有藝術性又不令人感覺晦澀。

所以,《大秦賦》口碑出現分化,其實不是大家對該劇的不認同,也不是大家想要看傻白甜瑪麗蘇,那些對劇有更高要求的,恰恰是那些真心喜歡追歷史正劇的劇迷們。

所以,不是《大秦賦》不好,而是,我們希望它能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