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四批藥品國採已在路上?集採座談會將開,這些是重點!

12月4日,一則關於集採部門將於下週組織召開藥品集採座談會的通知在業內流傳。據知情人士透露,該通知除了要求相關地方介紹國採續約的思路、方法等舉措以外,還特別強調要介紹各自區域帶量採購開展工作情況,包括目錄品種、中選價格、節約資金情況,以及下一步本地區藥品帶量採購的考慮等。在業內看來,此次會議或意在總結藥品集採經驗,爲啓動第四批國家集採和規範地方集採探路。

73個品種符合國採要求

在業內看來,地方國採續約思路將是此次座談會需要關注的焦點之一。根據《聯盟地區藥品集中採購文件》“中選企業不超過2家(含)的品種,本輪採購週期原則上爲1年”的表述,去年12月在全國落地的“4+7”試點擴圍部分品種即將迎來採購期屆滿。梳理可以發現,鹽酸帕羅西汀片、福辛普利鈉片和賴諾普利片等11個品種將面臨重新續約。

目前,黑龍江、貴州、山西、新疆、遼寧等地均已發文着手開展續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前述採購文件中“採購週期視實際情況可延長一年”這“4+7”試點擴圍獨有的規定,“徵求原中選企業意見,簽訂第二採購年度合同”成爲各地默契的標準動作。有分析人士提醒,如果國採續標特別傾向於已經中標產品,不僅將會改變企業後續申請過評邏輯,也會影響藥企對國採投標的風格,部分藥企可能遵循必須中標原則以期影響後面續標。

在全面推進藥品集中帶量採購規範化、常態化開展的國家頂層設計下,第三批國採在今年6月正式拉開報量序幕。經過對55個品種的價格角逐,125家藥企的191個產品以平均53%的價格降幅成功中選,對應的中選結果也於11月底前在全國各地相繼落地執行。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的發生雖然暫緩了第三批國採的啓動時間,但從其開展過程來看,時間週期與前兩個批次相差無幾。業界普遍認爲,在國採進入常態化運行狀態後,每年開展兩批次或將成爲標準動作,按此推斷第四批國採或已在路上。

根據業內統計,截至12月4日,已有67個化藥品種符合國採條件,包括苯甲酸阿格列汀片、左氧氟沙星片和注射用帕瑞昔布鈉等臨牀大品種,新一輪價格戰在所難免。此外,也有3款胰島素和3款生物類似的藥企數量也已超過3家,但是否會被納入集採仍然需要觀察。

北京、天津、廣東仍未帶量採

業界另一關注點則落在各地區下一步藥品帶量採購的考量上。2019年11月,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在《關於以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爲突破口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提出,對未納入國家組織集中採購和使用範圍的藥品,各地要依託省級藥品集中採購平臺,借鑑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經驗,採取單獨或跨區域聯盟等方式,在採購藥品範圍、入圍標準、集中採購形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並鼓勵探索採取集團採購、專科醫院聯合採購、醫療聯合體採購等方式形成合理價格。

在這一政策指揮棒下,2020年成爲全國地方探索藥品帶量採購的元年。據華招統計,截至目前,僅有北京、天津、廣東三地仍未開展藥品帶量採購,其餘地區均按國家要求採取單獨或跨區域聯盟的方式進行。不過,根據業內流傳的消息,河北自2019年12月25日起執行的 “兩病用藥”帶量採購,即將迎來1年採購週期滿,或將與北京、天津組成“京津冀”聯盟開展藥品帶量採購。

而縱覽其餘各省(聯盟)開展的藥品帶量採購開展情況,各自進度不一。不過臨近年末,近期各地集採動態增多。據業內消息,醫藥大省山東的首批藥品帶量採購日前公佈報價結果,整體價格下降67.3%、最高降幅98.6%。而由重慶牽頭的五省市第一批常用藥品聯合帶量採購結果也在近期浮出水面,15個品種33個產品成功中選。近期值得關注的還有正在組織擬參與企業填報信息的湖北33個注射劑帶量採購,以及對第一批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有關規則徵求意見的江蘇。

面對如火如荼的藥品帶量採購,有招採專家建議,“企業應根據企業戰略、生產線條件、車間設備產能、供應鏈管理因素等進行取捨,制定產品一致性評價項目立項策略,根據輕重緩急進行管線管理,重點一線品種需集中資源,確保過評在前三家,搶國採紅利。二線品種控制研發成本,獲取最大收益,儘早過評瓜分市場。三線品種可暫不啓動一致性評價,觀望市場變化情況再進行決策,以免浪費研發資金。”

而對於地方集採如何抉擇,上述專家表示:“企業要根據市場佔有量大小作出相應決策:產品市場量較大,要看該省份是否公佈採購結果,比如湖南抗菌藥集採就公佈結果,爲保證全國價格不受影響,可能就會採取相對保守的報價策略。而像福建不公佈價格只公示採購量,如果企業產品在該省無佔有率,肯定是要把該市場拿下以實現彎道超車。”

根據華招醫藥網信息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