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山》是一部什麼電影呢?

導演爲了取景真實,去了偏遠山村。

在拍攝過程中,村民好奇地圍觀。有村民找導演問:“那女演員你多少錢賣?我買,給我當媳婦”。當時可把導演給噁心壞了,回頭就囑咐劇組女演員,不要單獨行動,注意人身安全。

有網友看了《盲山》後,一晚上腦子裏想的都是:“如果我是被拐賣的女主角。我到底該怎麼逃出去”。

但如果你真的看過《盲山》,你就會知道能成功逃脫的概率<5%。

如果你是單純的女學生,如果你是家中有女娃的父母,你要做的是或是教給女兒的是:如何不讓自己成爲騙子物色的對象?

爲什麼說女生被拐賣後,成功逃脫的概率<5%呢?

一、陌生的環境,讓你失去人際關係網

人是無法與環境做對抗的。《盲山》中被拐騙的女大學生:白雪梅,被拐賣到山區之後,身邊聯繫不上一個認識的人。

但在所在山區的村落裏,大家都是鄉里鄉親。這是一張龐大且關係牢固的網。從普通鄉民到村委會書記,大家都是利益共同體。對於買老婆這件事,大家心知肚明,但都相互打掩護。

沒有人會頂着得罪整個人際網的風險,來幫助一名素不相識的外鄉女孩。

二、暴力脅迫,讓你不得不屈服於現實

起初,被拐賣的女孩總是會反抗,想要逃回家。白雪梅也是如此。

不僅對着所謂的丈夫,大打出手,反抗,甚至割腕自殺。

但這家人花了七千元買了媳婦,就是爲了生娃。最終公公和婆婆一起按住白雪梅,讓兒子強行跟白雪梅圓了房。

白雪梅一直沒有放棄出逃的念頭。

第一次出逃,還沒出村口,就被整個村子的人給圍堵了回來。丈夫對她一頓狠揍。

第二次出逃,跑出了村子,上了公路,又被同村人開着拖拉機給追到了。等待她的,自然又是一場暴力行爲。

第三次出逃,也是跑的最遠的一次,到了鎮子上,都坐上了去省城的公交車,即將逃出生天。丈夫攔住了車,給司機遞了根菸:“我媳婦逃了,我上車看看她在沒在?”

司機很有默契的開了車門,白雪梅被人生生從車上拉了下來。雖然車裏有人說:“你們怎麼能這樣?”,但並不影響村民們把白雪梅架走。

這該有多麼的絕望啊!

三、希望被剝奪後,你只有兩條路

買老婆的村裏,有個口口相傳的理念就是:“買來的媳婦不聽話,就要打到服爲止”、“快讓她生個娃,有了娃就跑不掉了”。

所以被拐賣去山區的婦女,很快就會受到性暴力。

生了孩子之後,即使想要逃跑,母親的天性,會讓她們在情感上備受煎熬。

《盲山》中,公安連夜解救被拐賣婦女。村裏子的人,趕忙抱着娃追車。邊追邊掐娃娃,讓孩子嚎啕大哭。當媽的就在車裏坐不住了,自願下車放棄被解救。

這種還算是得到了解救,你還有選擇的空間。最可怕的是,你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被活生生的逼瘋,甚至被折磨致死。

山西女大學生小琴,經三次轉賣。被賣到最後一戶人家的時候,已經精神失常。在那戶人家中,成爲了兄弟兩人共用的“老婆”。

山東濰坊的一女子,被拐賣後的15年裏,沒有穿過衣服。裸體被綁的15年間,她到底遭受了什麼非人的虐待,現在已經沒人知道了。因爲她也已經瘋了。

人在面對無法適應的現實生活,本能就會啓動心理防禦機制。人變得瘋癲,沒有自知力,就不會再感知到現實的痛苦了。所以,這些變瘋的女子,是真的太絕望了。她們只有逃進自己的“幻想世界”中,才能活得不那麼痛苦。

很多買下女子的人家,爲了防止買來老婆逃走,人財兩失。會打斷女子的腿,讓女子不能跑;剪掉女子半截舌頭,讓其說不出囫圇話,防止其去報警。

你很難想象,這些違法人員爲了私利,會做出哪些匪夷所思,且喪失人性的事情。因爲在這些人眼中,買回來的女人,只是一頭會生養的牲口而已。

在《呼蘭河傳》中,只有12歲的女孩,被父母賣去當了童養媳,她的遭遇被讀者稱爲“童年噩夢”。

書中寫道:團圓媳婦長得大方,個子高高的,頭髮又黑又長,一雙眼睛滴溜溜地轉,見人就笑,走路風風火火的。一點也沒有見人畏畏縮縮的樣子。於是村裏眼紅的人,就在她婆婆面前嚼舌根:“你媳婦長得太不規矩了”。

婆婆爲了給媳婦下馬威,足足打了團圓媳婦一個月,把好好的人給打病了。爲了給媳婦治病,婆婆請來了大神。

大神讓人支起了鍋,等水燒滾了,讓團圓媳婦脫光了衣服下水治病。團圓媳婦害羞,不肯當衆脫衣裸露身體。婆婆罵道:“這是醫病,怕什麼羞”,便帶着人,強行扒光了她媳婦,投入熱水鍋裏。

人一下水,立馬被燙到尖叫。婆婆又帶着人,按頭,團圓媳婦很快就在熱鍋裏沒了動靜。

大家以爲把人給煮死了,圍觀的村民立馬“善意”地喊道:“快救人啊!”。

跳大神的也慌了,連忙讓人把團圓媳婦給撈了上來,對其一頓抽打。暈過去的團圓媳婦,逐漸醒了過來。

此時,婆婆罵罵咧咧地幫媳婦蓋上了衣服,罵道:“光着個身子,不知羞恥的東西”。

跳大神的跟婆婆說:“想要治好病,必須要下三次鍋”。

婆婆對跳大神的言聽計從,圍觀的村民也樂得看熱鬧。反正下一次滾水,也就暈過去而已。

大家都想知道,這人活活下三次滾水鍋 ,會怎麼樣?果然,人下了三次鍋,沒死。

之後團圓媳婦病重,躺在牀上睡着了。但眼皮還開了一條縫,露出了眼白。沒過幾天,就傳出團圓媳婦死了的消息。

婆婆哭天喊地,哭的不是媳婦,而是哭自己買媳婦損失的錢。

所以,對於被拐賣的婦女來說,下場是很可怕的。偶像劇中的獲救情節,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家中有女兒,一定不要把孩子養成“傻白甜”,因爲這類正是人販子的理想獵物。

一、被拐賣了,還傻傻的向騙子致謝、感恩

影片中的白雪梅,大學畢業,膚白貌美,對將來的生活充滿着期待。希望通過自己努力賺錢,爲家裏還清借款。

人販子以招工爲名,吸引到了這類沒有社會經驗,容易被忽悠,服從度又高的女大學生。

影片中,一個女畢業生還跟着“經理”在車上玩跳繩。這個鏡頭很好的表現出了“傻白甜”的特質。

騙子爲了增加可信度,往往還會找個女性搭檔,充當知心大姐的角色,獲取對象的信任。

中招的白雪梅,還在賓館中向騙子搭檔(知心大姐)表達了自己的感恩之情。

家中有女兒的家長,不要只把重點放在學業上,用補習班將孩子的時間填得滿滿的。正確的做法是:要充分把孩子的課餘時間利用起來,多接觸社會活動。

在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完成社會實踐任務的同時,孩子也學會了察言觀色與社會經驗的積累。

這樣的做法,是爲了讓孩子懂得識別危險的訊號,趨吉避凶。

二、培養出一個有心理彈性的孩子

性格剛烈的女孩,被拐入大山,遭受非人的待遇,也看不到出逃的希望時,會選擇極端的方法結束自己的生命。要麼就是男方爲了防止損失,直接用藥把女孩弄至精神殘疾。

但有心理彈性的孩子,就能夠忍耐,並等待機會求救。

白雪梅割腕自殺後,男方家找來了同樣是被賣過來的女子,勸說雪梅安心生活下來。那位女子就對雪梅說道:“死還不容易?活下來才難。但你想想,你長這麼大,還沒有報答父母就死了,多可惜”。

這話的確勸住了白雪梅。之後白雪梅就用了迂迴的方法自救,哪怕這些方法會噁心到自己。

1. 利用前來示好的男人,試圖獲取幫助。

首先,自己“老公”的表弟也讀過書,考了幾次大學都沒成,只能回老家教書。他認爲白雪梅有文化,經常帶書給白雪梅,還向白雪梅表示:“我很同情你,也想幫助你。但這事急不來”。

這讓白雪梅看到了希望,於是兩人“暗生情愫”,在一次偷情時被白雪梅的老公發現,又是一頓打。

這個教書的表弟,也沒臉再留在村裏,第二天就卷着鋪蓋離鄉了。當然,他也並沒有向白雪梅期待的那樣,出去報警來解救她,而是斷了音訊。

顯然,這種情感交換的策略,失敗了。在這個情人眼裏,老家人的利益與自己的名聲,遠比白雪梅來得重要。

2. 利用自己的身體,來換取出逃的車費

被拐賣的婦女,夫家絕對不會給她們錢,就是爲了防止她們出逃。白雪梅在假裝安心過日子,能夠自由在村子裏走動之後,就去了小賣部裏問老闆借50塊錢。

老闆:“你用什麼來借?”

白雪梅:“我什麼都沒有。那你想要什麼?”

老闆上下打量了雪梅,說:“我家婆娘管得緊,40成不成?”

於是,白雪梅利用身體換取了出逃的車費。但也很可惜,已經坐到了去省城的車上,還是被丈夫硬抓了回來。

3. 用自己的善良與熱誠,獲得了孩子的幫助

村裏有個孩子,因爲家裏沒錢所以上不了學。白雪梅知道後,就讓孩子來家裏,自己教孩子功課。

在孩子心中的白老師,親切,友善,孩子也明白白老師想要回家。

最終還是孩子幫白老師去鎮上郵寄了求救的信件,讓白老師成功獲得了公安的解救。

這麼曲折與艱難的過程,沒有一些心理韌性的人,很難堅持下來。

讓孩子擁有心理韌性,也就是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要讓孩子在安全、可承受的範圍內遭遇挫折,並從挫折中總結經驗教訓。

通過這種循環往復的挫折教育,孩子的心理復原力就會更強,會擁有更高的抗壓力。

《盲山》是一部揭露被拐婦女真實遭遇的優秀國產片。影片能讓我們意識到,從小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留意給孩子創造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是有多麼的重要。

不能盲目樂觀,有時危機來臨的時候,一個決定就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希望世間能少一些這樣的悲劇,嚴厲打擊拐賣婦女與兒童的違法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