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恰巧看到了《母儀天下》中,昭君出塞的情節,讓我一下就想起來了李彩樺版的《昭君出塞》。

若說最美昭君,李彩樺的昭君扮相,在我心裏一直是最美的。有事沒事,就喜歡去回顧一下她那一版《昭君出塞》。

李彩樺版的《昭君出塞》,除了女主角本人美,跟男主角呼韓邪單于(羅嘉良飾)之間的感情,也挺吸引我的。

一個是心懷大志的美貌才女,一個是鐵骨錚錚的單于。倆人於大漢內初遇,互相傾慕。

一個被局勢所迫,遠赴大漢和親。一個爲擺脫宮中束縛,自願請嫁。都是不情不願,卻又那麼巧合的,在大殿相見。

兩人突破重重難關,攜手離開大漢,回到匈奴,平定匈奴的內亂之後,從此幸福美滿的生活在一起。

小時候就覺得他們倆的昭君跟單于非常相配,他們倆的這個故事,是那麼的美好。就算是長大後,以前也從未改變過這個想法。

一直以來,這部《昭君出塞》,在我心裏都算經典劇!

可今天看到《母儀天下》中,王政君三人送別王昭君的時候,我才反應過來,昭君出塞這個故事背後,其實是個悲劇啊!

真正的昭君,離開大漢,前去和親。嫁的,可是一個老頭子!後來,呼韓邪單于死後,又嫁給了他的兒子。

昭君遠離家鄉,爲漢朝和親。在匈奴那邊,境遇淒涼。這纔是昭君出塞這個故事的本質!

昭君出塞這個故事,流傳至今,已是多年。根據這個故事改編的電視劇,也有好幾個版本。

但就我所看過的版本中,只有李彩樺版的《昭君出塞》把王昭君跟呼韓邪之間的感情,進行了美化。

其他的版本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楊冪曾經飾演的一版昭君,明明白白的講出了昭君後來的淒涼。

大漢不讓昭君回去,反而讓昭君遵循匈奴制度,父死嫁子!

這纔是昭君出塞這個故事,最本質的現實,殘酷無情。

《母儀天下》中,昭君多年未受寵,心冷請嫁。雖然後續沒有詳細交代,昭君在塞外,究竟是怎麼一副模樣,但應該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孤苦無依的少女,無親無故,遠赴匈奴和親。從小在大漢禮儀規矩薰陶下的弱女子,去到匈奴那個彪悍的地方,怎麼可能會過得很好?

也就李彩樺這版的《昭君出塞》,對劇情進行了極大程度的美化,勾勒出了一張昭君嫁到匈奴之後,美好的未來。

想到這裏,我有點沒法直視李彩樺這版的《昭君出塞》了!本來好好的故事,突然間變了味道,怎麼想都不是原來那個滋味。

不得不說,李彩樺版的昭君,對我的影響實在是太深了。

以至於,我連劇情都給忽略掉,忘記了昭君出塞,本質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你們覺得,李彩樺這版《昭君出塞》美化出塞的行爲,對嗎?這種劇情改動,在得知了昭君出塞這個故事的本質之後,你們能夠接受嗎?

反正我說不上來能否接受,就是現在重溫李彩燁版《昭君出塞》,總覺得劇情有種說不上來的奇怪。

仔細想想,其實就是我本質上,覺得昭君出塞不該這樣改動。本就是個悲劇,何必改得如此美好。

看過李彩樺版本的《昭君出塞》,再看看原本昭君出塞的故事,馬上就出現了違和感。

儘管女主角李彩樺的確美得驚豔,但故事的本質,一直都沒變過。只要記得原本的故事,就沒法直視美化過後的劇情。

一想到流傳下來的昭君出塞的故事,感覺李彩樺版昭君的“童年濾鏡”都快破掉了!

好在這版《昭君出塞》已經有些年頭了,若是放到現在,這美化過後的情節怕是會被不斷吐槽。

你們更能接受哪個版本的昭君出塞?是美化過的,還是偏現實的?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