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定位正常,巡航路徑設置完畢,數據傳輸鏈路正常。”11月27日晚20時許,隨着準備工作完畢,一架搭載微型紅外熱成像裝置的無人機緩緩起飛,對220千伏湄棲Ⅰ/Ⅱ路沿海線路開展防污閃夜巡、無人機紅外測溫工作。這是國網莆田供電公司首次應用無人機搭載紅外裝置開展自主夜巡,在全省尚屬首次。

國網莆田供電公司首次應用無人機搭載紅外裝置開展自主夜巡(陳娜麗 攝)

據悉,莆田地處東南沿海,環境潮溼、鹽霧重,且冬季降水少,電氣設備及輸電線路表面極易黏附固體、液體或氣體的導電物質,導致線路設備絕緣水平下降,從而引發污閃、發熱、電暈放電等問題。若未及時排查並消缺,將造成輸電線路障礙,引發變電站全停、重要用戶中斷供電等電網事故。

對此,莆田供電公司選擇便於觀察時段開展防污閃夜巡工作。完成沿海20座變電站、38條輸電線路、25條配電線路防污閃夜巡,逐基排查設備是否存在點狀閃絡、局部發熱等問題,重點關注瓷絕緣子、瓷跳線串、直立式瓷電纜終端頭等易積污部位,對發現的問題逐條建檔跟蹤整改,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爲解決人工遠距離巡視、測溫精度不足和視野盲區等問題,莆田供電公司將無人機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於防污閃夜巡、測溫。基於線路點雲數據三維建模,依託線路模型規劃巡檢航線,將航線加載至自主巡檢作業軟件,自主控制搭載紅外裝置的無人機開展飛行測溫。該無人機可以更接近所測設備,實時顯示測量區域溫度,全程錄製高清紅外視頻流,現場實時數據,準確把握輸電線路的“健康”運行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以往人工操作手持紅外熱像儀遠距離巡視,無人機自動駕駛技術減少對操作人員技能水平的依賴,有效彌補了夜間巡視輸電線路難度大,風險係數高的缺陷,具有不受地形、時間限制,巡檢效率高,人員安全保障好和低成本高精度等優點,在數據採集方面更具規範性。

下一步,該公司將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提前制定夜巡工作計劃,加大開展電網防污閃夜巡、監測力度,加強變電設備、輸電線路的運行管控,對於嚴重污染源附近區域的線路設備,開展針對性的鹽密灰密測量,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提升防污閃能力,確保電網健康穩定運行,爲春節保電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