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比擬的,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底蘊豐富,豐富精彩。制度、改革、文化、飲食、地域等,這些都充滿了魅力,一個學者窮極一生恐怕也不能參透其萬分之一,哪怕是大家都不願看到的戰爭,在睿智聰慧的軍事家手中,也被玩出了令人歎爲觀止的花樣。一場戰事,絕不僅是比拼雙方人數的多少,更是將帥之間謀略的比拼,畢竟哪方也不想看到傷亡損失慘重。

歷史上有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比如官渡之戰、淝水之戰、赤壁之戰,雙方軍力相差懸殊,但結局卻出乎意料,可以說,勝者創造了奇蹟。

不過,歷史上更多的還是常規戰役,以差不多的軍力對抗,這時候考慮的就是其他因素了,另外也有以多勝少的戰爭,若達不到“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大要素,其實很少會有反轉,往往戰事開始之前,勝負其實早已註定。比如今天要介紹的宋滅南唐之戰,這也是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作戰,事關北宋統一。

有句話說得好,“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陰謀詭計都是徒勞”,其實對應打仗中的智謀也是可以的。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後,趙匡胤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穩定了內部政局,接下來的大多時間都被用在統一天下上,根據“先南後北,南攻北守”的戰略,相繼消滅目標南平、武平、後蜀、南漢。由於南唐實力最強,而且事宋甚恭,但在趙匡胤的統一大計中,南唐必須被除去,所以南唐被放到了戰略的最後。

公元971年,南漢被滅,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

雖然南唐主動稱臣,但這並不代表南唐能夠逃過一劫,因爲南唐確實在搞小動作,國內“內實繕甲兵”,也就是說南唐還在暗地裏招兵買馬、造船造甲,李煜還將兵力部署在長江中下游各要點,以防宋軍進攻。這對於一心追求統一的宋太祖來說,可是萬萬忍不了的。

公元974年,趙匡胤下令對南唐發起進攻,因爲宋太祖以祭天爲由,詔李煜入京,但李煜託病不從,於是太祖下令出兵。

趙匡胤本人的行事作風是很穩重的,在做一件事之前,必會做好完全的準備,這從他被迫“黃袍加身”一事上就可看出,兵不血刃就奪下了皇位。

所以這次渡江大戰,趙匡胤也早已籌謀已久,當初滅掉南漢後,他就開始做功課了,首先便是讓參知政事薛居正和呂餘慶兼任淮南、湖南、嶺南和劍南水陸發運使,這就已經在開始監視南唐了,並且隨時最好籌備物資的準備,這一準備就是兩年時間。

另外這是一次江河作戰,綿延數千公里的長江防線事關南朝的存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次水軍的較量,所以趙匡胤很早就開始下令訓練水軍了,並且進行了幾次水軍演習。

事實證明,北宋水軍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面對訓練有素的南唐水軍也絲毫不落下風,一路渡江,非常順利,更別提征戰多年的陸軍了,所到之處,戰無不勝。另外,趙匡胤爲了確保萬無一失,他還進行了頻繁的外交,與契丹講和,震懾北漢,將南唐置於孤立無援之地,同時聯合吳越,十萬大軍發起進攻。

宋軍這邊準備充分,這還不夠,趙匡胤還將手伸到了南唐,他誘使李煜殺掉南唐名將林仁肇,使得軍心渙散,接納南唐落第進士樊若水,正是此人想到了架浮橋渡江的辦法,騙取南唐諸州圖籍,真正做到知己知彼。

兩相對比之下,也難怪這場渡江之戰能夠穩贏了,其實光靠懸殊的兵力就足夠了,但趙匡胤希望贏得漂亮,所以他儘可能地還用上了謀略,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宋軍就已經渡過了長江,並且圍城。

南唐避戰,與北宋又耗了幾個月,也着實讓宋軍絞盡腦汁,但敗局早已註定,北宋大軍虎視眈眈,即便耗時耗力,但背後的朝廷一直在支援。最終李煜奉表投降,早已失去了進取心的南唐面對野心浩蕩的宋太祖,根本沒有反擊之力,趙匡胤帶領他的大軍實現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壯舉,克服天險,渡過長江,迫降南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