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一劇,果郡王與甄嬛的感情悲劇,一向讓人感嘆恰不逢時,未在最好的時光遇到最合適的人。

圓明園宴會之時,甄嬛曾偷偷溜出來,更是在池邊將鞋子脫下露出玉足戲水,恰逢果郡王在場,出手相助更是調戲於她。古代女子的玉足只有嫁人後夫君纔可看,甄嬛身爲果郡王的嫂子,在面對此等場景果郡王應有所避嫌,爲何他卻毫不避諱呢?

其一,果郡王與甄嬛的相遇是偶然。

果郡王其人,一向風流倜儻,不遵循規矩,因此每到家宴之時,他不是晚來就是缺席,而這次他就是爲了躲避無聊的家宴才尋找一個安靜之地去喝酒。那一夜,在倚梅園中,可不僅僅只有皇上一人,甄嬛虔誠的祈願,以及那句“逆風如解意”,是被在場三個人全部都記住。

餘鶯兒藉着這句話冒充甄嬛,曾在皇上面前得到百般寵愛,而皇上聽到此詩,震驚於宮中有如此女子。果郡王則是真正拿到甄嬛小像,並且聽到詩之人,自此他內心對甄嬛一直充斥着好感。

一個本來滿腹才華的人卻要爲了保命,不得不韜光養晦,以風流多情,不參與政事作爲自己僞裝的外表。果郡王的生活看似富貴肆意,實則孤獨又無望,他尋找一個角落喝酒本是爲了放鬆自我,思念母親。

沒想到,卻遇到了曾有好感的姑娘,活潑開朗,大方肆意,在脫鞋戲水,他本不想出現,畢竟宮中此事若被人傳出,於甄嬛還是他都並非好事。可沒想到,戲水之際,甄嬛一不小心險些落水,果郡王出手相助。

而後調戲之語,稱讚甄嬛的玉足雪白纖細這絕對是果郡王肆意的性格能夠幹出來的。從當初的詩句到現在不拘小節的戲水,讓果郡王對甄嬛產生了知己之感,從劇中能夠看出,果郡王一向做事講究隨心自由,以他的身份,只要不參與政事,他就永遠可以這樣肆意的活下去。

這種發自內心的親近感,讓他忘記了男女大隔,以及叔嫂關係,不由自主地稱讚起甄嬛玉足的美。此時的果郡王並非後面對甄嬛情根深種之人,不過是有好感,而未曾避嫌的行爲更像是他自己不拘小節。

其二,果郡王醉酒,且不認爲甄嬛會與他相識。

本拿酒自飲,半醉半醒,整個人處於一種飄飄欲仙,而又無人束縛狀態的果郡王,突然看到了曾有好感的人以及那一雙纖細雪白的玉足。無論是對美的欣賞還是想要與當初唸詩之人搭話,他都依照自己內心去做了,於是有了出手相救並出言調戲。

而且,果郡王並不認爲甄嬛會認識他,畢竟他從未正式與她在能夠彰顯身份的場合見面,可沒想到,冰雪聰明的甄嬛看到他的長笛以及能夠隨意出入宮中的舉動,自然確定他的身份。

幸而當日,甄嬛與果郡王脫鞋戲水一事,除了流朱沒有人知道,否則甄嬛必將如她所說死無葬身之地,畢竟當時皇上對她不過是有好感,而若女子被外男看足一事傳出,皇上會記得自己丟了面子,雖不會處死,但她也將不再受寵。

其實,以果郡王一向謹小慎微,明哲保身的態度,他在甄嬛脫鞋之時,就應該悄悄離開。大概是內心的好感,讓他並未遠走,更是言語有些過於輕浮的調戲了自己嫂嫂。果郡王與甄嬛,若未娶未嫁時相遇,那麼必將是一對神仙眷侶,可惜兩人相遇的時間與地點都是錯誤的,於是成了一場悲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