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人問我,攝影能力怎麼才能提高,

我的答案就四個字:

“多拍,多看”。

其中“多看”,是指多學習別人的作品,

無論是好的,還是差的。

向好的學習,以差的爲鏡鑑。

而“多拍”,其實就更重要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拍照也如打怪升級,

拍得多了,自然也能悟出自己的獨門祕籍。

但“多看”還好說,

這個“多拍”,很多人可能會抱怨,

平時太忙,沒時間,沒精力出去拍照,

難道攝影拍照,

只能在出遊放鬆的時候才能進行嗎?

當然不是,

對此,我覺得用這幅圖來形容攝影,

也是相當貼切的。

心中有沙,哪裏都是馬爾代夫。

換個說法,

眼中有美,哪裏都有獨特風景。

我之前說過一個拍攝理念,就是把一個固定的場景看做是定量。

而我們要拍攝與挖掘的,則是其中的變量——比如場景中出現的人、物、光。

這樣,即便是我們每天都會經過的街道,也能做到常拍常新。

就像此前推送的那組馬路。

場景不會限制你的拍攝想象,

熱情纔會,

如果對任何事物都保有12分的熱情,

你就能在熟悉的東西里,找到源源不斷的新鮮感。

北方入了冬,萬物凋零,

一切看起來都是光禿禿、冷冰冰的。

好像真的沒什麼可拍。

但是,就像我上面所說,只要你對攝影有熱情,便會發現,

即便是蕭瑟的冬天,依舊處處皆有景。

今天,就用這組照片來說說,

冬日,我是怎麼拍照的。

色彩

冬天,最缺的是色彩,

大自然雖然褪去了繽紛,但是,也正因如此,當你能發掘出一些來之不易的點滴色彩時,纔會更珍惜,更驚喜。

比如這張照片,其實就是路邊曬的一排衣服,

本身的場景很一般,

但是,當我截取局部來拍,它們就好像冬日暖陽下的一道彩虹,

抽象而又不失煙火氣。

這張照片,則是街邊的一角。

同樣將畫面壓縮,截取最鮮豔的部分,把髒亂的地面和牆體都裁切出畫面之外:

照片就有了冬日特有的色彩感。

秩序

其實說到秩序,

冬天是最容易拍出秩序的,

因爲冬天能拍攝的東西真的太少了,

所以,我們得學會將就,

於是,很多平時你沒有注意,或者懶得注意的東西,也會被髮掘出美來。

比如這張照片:

三輛車一背景,紅黃藍綠,如此鮮豔。

試想,如果放在別的季節,

背後的樹,天上的雲,

豐富的色彩會給照片帶來更多的“看點”。

而冬天,一切變得簡單,

天無雲,地無色。

一切看起來都很簡單,那拍出來的照片,也就簡單而又有秩序。

而像這個場景:

如果不是冬日單調,

誰又會有功夫思考攝像頭和電線之間的關係呢?

結合

冬天,可拍元素的減少,其實對我們也是一種歷練,

會逼迫我們不得不無中生有。

在無趣中尋找有趣。

比如,當我沒有什麼可拍的時候,看到了這個牌子:

我便思考它有什麼拍攝的意義,

左右尋找角度,最終發現,將其和路上的汽車結合在一起,居然會如此有趣:

而這張照片也是同理:

有時,不逼自己一下,你都不知道自己的腦洞有多大。

光影

冬天的光線最值得珍惜,

與夏天不同,你不會畏懼陽光,

甚至會很享受在冬日陽光最爲強烈的時刻拍攝的舒適感。

如果你喜歡的對比,

那麼,在冬日的午後,不妨到街上走一走,

比如這個場景:

利用反光鏡,就將高光下曬太陽的人,和陰影一同收錄入畫面之中:

在冬天,

你會發現,到處都是明暗對比,

隨便一拍,都是光影大片。

其實,今天分享的照片,都是平時我在路上的手機隨拍,

沒有刻意,多是偶遇,

照片談不上精美,思路才更重要。

攝影,本就不該被環境限制了初心。

只要你有意,

無論春夏秋冬,

即便是走過了一萬遍的熟悉之地,

依舊能不斷髮掘出新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