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彭博新能源財經上海峯會召開,會議針對中國碳中和之路的發展,電力、油氣、科技等細分行業的成就、機遇與挑戰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分享。

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提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承諾震驚世界。

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和能源消費國,中國的碳中和之路肯定會對全球能源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彭博新能源財經近日發佈白皮書《中國加速低碳進程》,詳細討論了中國邁向碳中和目標的可能路徑。這當中包括中國工業和公路交通等領域加速電氣化,並加速部署可再生電源等零碳電源。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2018年排放量全球佔比高達28%,約90%的碳排放來自電力和熱力生產、工業和交通領域。其能源需求和排放量仍在上升之中,2060年達到碳中和任重道遠。

BNEF中國電力高級分析師劉雨菁指出,隨着中國頒佈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中國的低碳化進程需要進一步加速。實際上,中國的碳排放增長在過去幾年中已經開始放緩,且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中國將在2027年實現碳達峯。

而爲了達到2060年的碳中和目標,促進終端用電部門電氣化,提高零碳電源滲透率,以及用零碳氫氣取代化石電源將是關鍵。劉雨菁表示,隨着電氣化加速,我們預計加速電氣化將使得中國2050年電力需求在基準情景上增加36%,終端用能電氣化比例達到53%,也將需要6.8萬億美元的投資用於風電、光伏與儲能。

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規模將大幅擴大。“十四五”規劃,光伏年新增裝機容量將較“十三五”翻倍,由現在3000萬千瓦提升至5000-7000萬千瓦,至2030年,太陽能發電量或將增長十倍以上,而風力發電量也將實現三至四倍的增長,中國超過四分之一的電力供給將由太陽能和風能提供。

白皮書通過“加速轉型情景”來分析中國能源市場的長期發展前景,在這一情景中,到2050年,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的53%,其中92%的電能由光伏和風電爲主的零碳電源提供,並主要通過氫燃料燃氣輪機提供系統平衡。如此一來,電力行業排放量最快於2024年達峯,此後迅速下降。儘管用電需求仍不斷上升,但年度碳排放量以平均每年1.5億噸的速度下降,降低了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難度。

劉雨菁指出,只有發電排放強度快速下降的情況下,加速電氣化纔有助於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應繼續推進電力市場改革,優化可再生能源的投資環境,同時通過更清潔的創新方案來降低對煤電的需求。

索比光伏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