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看了众人的判词,听了大家的判曲,知道大家最终都难以逃脱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命运。倾巢之下无完卵,薛宝钗自然也难逃一死。但红楼梦一书未完,那么薛宝钗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1.是冻死在雪地里吗?

从“金钗雪里埋”的暗示看,薛宝钗是死于雪地里。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姥姥讲的雪地里抽柴的故事。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给大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

刘姥姥说得很清楚,十七八岁,极标致,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这些都都是薛宝钗的特征。十七岁点明了宝钗的年龄。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前,贾母已经为宝钗过了十五岁的生日,间隔一二年,也就十七八岁了。极标致其实是说宝钗长得漂亮。溜光的头是指宝钗的头发。薛宝钗染病梨香院,贾宝玉前去看她,看到她头上是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穿着大红袄也是宝钗的装束,她在给看金锁时,解了排扣,里面穿的就是大红袄。所以刘姥姥讲的雪下抽柴的女孩就是暗指薛宝钗。

从判词和刘姥姥的故事简单推测,贾府被抄家后,薛宝钗最终过上了雪中抽柴的困苦生活,并最终死于大雪之中。但这个观点不能自圆其说,因为即使贾家没落,宝钗也不至于穷得雪天抽柴,因为她还有薛姨妈和哥哥薛蟠。皇商之族财大气粗。除此之外,还有薛宝琴、薛蝌等亲戚可以依靠,断然不至于冻死在雪地里。

2.是投井而死的吗?

从薛宝钗给金钏儿的两件殓衣看,金钏儿之死似乎也暗示了薛宝钗投井而死。

红楼梦里有一种奇怪的人:替身。清虚观的张道士是荣国公的替身。妙玉之所以出家,是因为替身不管用。红楼梦第七回,金钏儿刚出场,甲戌就写了一句侧批“金钏、宝钗互相映射。妙!”脂砚斋为何如此写,应有所指。

金钏儿和宝钗,其实都是金簪,所以金钏儿对宝玉说,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其实是一句谶语,暗示金钏跳井,宝钗嫁宝玉。另外,金钏儿姓白,宝钗姓薛,雪即白。另外,薛宝钗对王夫人说过,金钏儿生前常穿薛宝钗的衣服,她一个丫环怎么能有这种可能穿宝钗的衣服?而王夫人也侧面说过,她是把金钏当过自己的女儿的。薛宝钗作为是她的亲外甥女,王夫人又一心想让她嫁给宝玉,自然也会待她如女儿一样。所以金钏儿即是薛宝钗。金钏儿的死法也暗示了薛宝钗的死法。

但是这种死法难以让人相信的是,这既与薛宝钗的判词不符,也不像是薛宝钗平时那种行事处事风格。

3.薛宝钗究竟怎么死的?她的贴身丫环说出了答案

薛宝钗的贴身丫环只有一个,那就是莺儿。

莺儿在外人眼里,分量很重,是一定会陪着薛宝钗一同出嫁的。红楼梦第三十五回,贾宝玉挨打后,大家都向他献殷勤。贾宝玉只要开口,就是有求必应。袭人想求莺儿打几根络子,贾母知道是为宝玉服务的,所以亲自交办让莺儿前往。打络子时,宝玉与莺儿闲话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宝姐姐也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莺儿抿嘴一笑。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

宝玉为何这样说,自然是知道主仆两人的关系。而从宝玉的这句话来推演,薛宝钗出嫁后,莺儿也会随着它一起嫁到宝玉房里,至于能不能作为通房大丫头保留,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莺儿会一直跟着宝钗。

那么薛宝钗最终是如何死的呢?其实莺儿早就说过原因。

红楼梦第八回,贾宝玉到梨香院探望生病的薛宝钗,在薛宝钗看了通灵宝玉,念出上面的字后,莺儿说出这样一句话:“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莺儿为何这样说,因为宝钗的金锁是和尚给的,这句话也是和尚说的。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薛蟠在气头上,对宝钗说道:“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薛姨妈为何这么说?因为和尚在给金锁时,说是等日后遇上有玉的方可成婚姻。薛宝钗参加选秀失败,身边有玉的人只有贾宝玉,所以,她才想尽办法削尖脑袋往贾府里嫁。在她和家人的持续努力下,她最终成为了“宝二奶奶”,与有玉的人结为夫妻,完成了和尚所说的,要嫁给有玉的人。

但可惜的是,强扭的瓜不甜,贾宝玉稀里糊涂的与她成亲后,最终离家出走了,她千方百计想嫁给有玉的人,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宝玉走了,她独守空房,没有与有玉的人生活在一起。和尚说得没错,金锁没有了宝玉,自然也不会保佑薛宝钗过上幸福生活。贾府抄家后,薛宝钗自然也无法幸免,只能如贾家其她女人,或充军发配或被卖为娼妓。对于这种结局,红楼梦书中借助巧姐卖入烟花巷,巧妙地暗示出来了。另外,成婚后史湘云最终沦为船妓,也是对薛宝钗最终命运的一种影射。

陷入到社会的底层后,尝尽人间的苦难后,薛宝钗冻死在雪地里,或是投井自尽,就都有了可能。所以,莺儿当初说的金配玉才是一对儿,暗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金锁有了通灵宝玉才是完美结合;相反,如果宝钗没有了宝玉,只有死路一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