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壽光市化龍鎮裴嶺村,有一位善良、勤勞的婦女,她是公婆口中的好兒媳、是孩子心中的好母親,還是丈夫前妻父母眼中的“好女兒”、鄰里稱讚的好模範。她就是張茂愛,8年來,她的善良、勤勞感動了身邊每一個人,三個別人眼中原本不幸的家庭,因爲她的加入,增添了一份幸福溫馨。

視“繼子”如己出,加倍關心愛護

今年44歲的張茂愛,孃家在青州。2012年,經媒人介紹,張茂愛和化龍鎮裴嶺村的丈夫相識。“結婚前,我瞭解到丈夫前妻在多年前去世,留下了一個年幼的兒子‘翔翔(化名)’隨丈夫生活;丈夫前妻的父母也都是裴嶺村人,他們還有一個小女兒,但是不在身邊生活,兩位老人年邁,生活上也需要有人照顧;丈夫的母親患有精神障礙,平時也需要人看護……”結婚前,很多人認爲,張茂愛丈夫的家庭有些“複雜”,趙茂愛又是一個外地人,嫁到裴嶺村可能會有諸多不便。很多人勸張茂愛再考慮考慮,但善良的張茂愛暗下決心,一定要照顧好丈夫的兒子和他前妻的雙親,儘可能彌補他們內心的傷痛。於是,張茂愛義無反顧地嫁到了裴嶺村。

有人說,愛自己、自己父母和自己孩子容易,愛一個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難,但張茂愛不是這樣。“我希望儘自己所能,讓翔翔也能感受缺失的母愛的溫暖。”婚後,張茂愛盡心竭力地照顧“翔翔”,雖然經濟上並不寬裕,但是各種新衣服、新文具,孩子愛喫的雞鴨魚肉、蔬菜零食,別人孩子有的,張茂愛就都會給翔翔買回來。婚後不久,張茂愛的女兒降生,在感受女兒帶來的幸福的同時,張茂愛把更多的愛和關心給了翔翔。“孩子叫我一聲媽,我就要對得起這個稱呼,在我心中,這兩個孩子都是我親生的,沒有任何不同。”張茂愛不僅自己加倍愛護翔翔,還經常帶着翔翔回青州孃家,孃家的親戚也都把翔翔當自己家孩子看待。

孝敬丈夫前“岳父母”,兩家親如一家

“這麼多年,我們身邊多虧了有這麼個‘閨女’照顧着,每天喫飯、換藥,都是她在張羅,在我們眼中,這跟自己的親女兒沒什麼兩樣。”張茂愛前妻的父親叫郭步祥,大女兒去世後,他的小女兒又不在他和老伴身邊,兩老口的生活也都是張茂愛在照料。

前些年,張茂愛丈夫在外打工掙錢,家裏家外、田間地頭全靠張茂愛一個人。因爲翔翔的關係,加之又是同村,張茂愛經常和兩位老人經常走動,在交往中兩位老人的善良、樸實,讓張茂愛感受到了家的溫馨。平時生活中,有個大事小情,張茂愛都會第一時間想到兩位老人。郭步祥的腰不好,張茂愛就每天給老人換藥、做治療。到了飯點,張茂愛又忙着張羅飯菜,在左鄰右舍眼中,他們就是一家人,老兩口也親切地稱她爲“閨女”,這裏就是張茂愛的另一個家。感動於張茂愛真心實意的付出,張茂愛在田地裏忙農活的時候,兩位老人經常把飯菜做好,招呼張茂愛忙完農活回家喫飯。趕集時,張茂愛也會買上老兩口愛喫的肉菜、水果,先給老兩口送去。

在關愛兩位老人的同時,張茂愛也悉心侍奉婆婆的衣食起居,她的孝心贏得了村民們的紛紛稱讚。空餘時間裏,張茂愛還積極參加村裏的公益活動,積極參與愛心捐款,冬天裏給貧困孩子們買棉衣送棉衣,給老人們捐款做棉被送棉被,重陽節參加敬老活動……很多公益活動中,都少不了她忙碌的身影。

因爲張茂愛的默默付出,爲原本三個不幸的家庭,增添了家的溫馨。如今,裴嶺村人人都知道村裏有個好媳婦叫張茂愛,家家把她當做學習的典範。面對衆人的稱讚,張茂愛謙虛地表示,自己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今後,她會一如既往地做下去,盡到一個“母親”“女兒”和“兒媳”應盡的本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