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爲在高通驍龍技術峯會中,旗艦級的驍龍875和中端的驍龍775會聯袂登場,不過等了半天,這兩個主角一個沒來,旗艦級的驍龍還好,只是名字由驍龍875變成驍龍888,換了個馬甲。而中端7系列的產品,卻是音信全無。那麼,高通的中端處理器還會來嗎?爲什麼會出現延遲呢?

從以往經驗來看,高通的中端7系列芯片和高端8系列芯片,基本上是同步發佈,同步上市。這樣可以在產品發佈初期,就形成較爲完整的產品線,而從消息靈通人士"數碼閒聊站"的微博來看,此次驍龍775最快要到2021年Q1纔出貨,這樣算起來,也許要等到2021年Q2,才能看到搭載驍龍775的手機上市,較之驍龍888手機上市,延遲了兩個月以上。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對此,不少人認爲,是三星的產能有限,從而優先生產驍龍888,導致了驍龍775產能不足。其實,從現有情況看,驍龍775使用的是三星6nm技術,與驍龍888使用的5nm技術並不在同一生產線上,因此也不存在二者產能衝突的問題。同時,三星的6nm技術是在原7nm技術上,通過EUV改造實現的,工藝成熟度更高,並且在去年底就已經量產出貨,因此,推鍋三星,並不合適。

還有一種觀點認爲,這是高通的市場策略,通過延遲中端芯片的出貨,讓消費者更多地購買高端的驍龍888手機,以增加銷售額。但由於定位差異,其實中端缺乏對於高端的推動並不大,還要冒着失去大量中端市場的風險,雖然高通在芯片領域足夠強勢,但遠未到無敵的地步,MTK,三星等都是高通的潛在敵人,以損失中端份額增加少量高端銷量,顯然不划算。

也許,此次驍龍765的延遲,恰恰是高通太重視中端市場的後果,我們知道,在驍龍865時代,由於驍龍765的性能孱弱,在驍龍765(跑分約30萬分)與驍龍865(跑分約60萬分)之間,留下了巨大的性能空間,再加上MTK的天璣系列出色的表現,天璣800和天璣1000系列正式在驍龍兩款芯片的夾縫中獲得巨大的成功。

而在今年,市場又出現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是因爲ARM的新核心推出,讓去年普遍使用A76核心的中端芯片,有性能更加出色的A77或A78核心可選。

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爲美國的制裁,讓華爲失去了代工渠道,麒麟將退出手機市場。不得不釋放出原本由麒麟芯片佔據的約20%市場份額。而爲了爭奪這一市場份額,芯片處理廠家無不竭盡其能,從流出的消息來看,這一屆的中端芯片格外威猛,如使用了一個Cortex-A78內核(最高頻率爲2.8 GHz)、三個Cortex-A78內核和四個高效的Cortex-A55的Exynos 1080,爆出了69萬的跑分,而採用了四核Cortex-A78大核+四核Cortex-A55小核設計,GPU爲Mali-G77的MTK新中端芯片,跑分也高達62萬分,二者第一接近甚至超過了這一代的旗艦驍龍865。

而在9月份,業內就有人預言,今年可能看不到SM7350(驍龍775)芯片,其推進速度較之三星和MTK的慢,這點也是蠻出人意料的,畢竟,高通在研發能力上應比三星和MTK更出色,其推進速度慢,就顯得不太正常了。

不過,在查閱新聞後,我們發現一個比較有趣的事,即在六七月間,從各渠道流出的新聞看,驍龍775預期使用的是A77核心。而從現有情況看,驍龍775使用的應該是A78核心。這樣,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因爲三星和MTK在中端芯片上使用了A78核心,性能大幅領先,迫使高通變更了設計,從而導致芯片推進速度較慢。

就在高通驍龍技術峯會前夕,業內消息靈通人士數碼閒聊站又發微博稱SM7350(驍龍775)芯片跑分53W分,這一分數雖然較驍龍765G大漲60%,但如果與三星和MTK的新中端處理器相比,卻還是大幅落後,有點擺不上臺面。這是不是也成爲驍龍775延遲發佈的一大原因呢。

當然,既然已可以跑分,說明產品流片已經完成,設計再大改的概率已經很低。否則,將會出現半年以上的延期。不過,改善改善工藝,提升提升頻率,讓跑分多個百分十幾二十,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那麼問題來了,驍龍775要何時才能發佈,當然,還有另一個問題,它會改名叫驍龍777,或乾脆叫驍龍666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