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声明,此文章为原创,请大家支持原创。

雪夜袭蔡州,很多人不是太了解这场经典战役。想来也是,中国古代有太多太多名将主持了太多太多的著名战役,人们把目光都放在那些名将身上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小弟想说一句掏心窝子话,你要想好好学史,不管你读哪一朝的史,雪夜袭蔡州都是你的必修课。几个懂历史的人坐在一起喝着茶聊着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雪夜袭蔡州,如果你对此一无所知,那你就太LOW了。喜爱军事但却不了解雪夜袭蔡州的,那就更要下狠功夫了解一番。小弟为什么这么吹捧这场战役?因为雪夜袭蔡州实在是太经典了,唐朝以后,宋元明清各朝的将领但凡有了奇袭的念头后,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借鉴雪夜袭蔡州的经验。如果成功了,当时的朝野会称赞这个人有李元直的风采。不单古人把雪夜袭蔡州奉为经典就连我们现代人也极为推崇这场战役,在现代,雪夜袭蔡州被列入中外军事教材甚至中外军事家评价雪夜袭蔡州为教科书奇袭战役的巅峰存在,由此可见这场战役有多牛叉。

雪夜袭蔡州这场战役的主人公叫李愬,字元直,也有人喜欢叫他李元直。李愬在这场战役之前声名不显,在雪夜袭蔡州后,李愬瞬间照亮了中国军事史的天空。李愬是唐朝名将李晟的第八个儿子,李愬是正八经的名将之后。李晟用两段内容来形容就足够了。第一,李晟绰号万人敌。第二,李晟的画像进入了唐朝最高荣誉殿堂凌烟阁。将门虎子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将门出身的李愬从小就擅于骑射且精于韬略,李愬是典型的文武全才。李愬的个人作风也被后人高度评价,这世界没有完美的人,但李愬真的是接近于完美的一个人。

李晟

话不多说,开始进入正题。小弟先交代一下雪夜袭蔡州的历史背景。唐王朝当时的社会现状是藩镇割据,这些强大的藩镇割据势力已经严重威胁到唐王朝的统治。为了维护统一,唐王朝必须消灭这些藩镇割据势力。藩镇割据势力在当时残酷的剥削着自己势力范围内的百姓,这让百姓们苦不堪言。在唐王朝对藩镇割据实力发起攻击时,老百姓纷纷响应。唐王朝毫无疑问是正义的一方。雪夜袭蔡州是一次局部作战,李愬打击的目标是淮西大军阀吴元济。虽然这是一场局部作战,但雪夜袭蔡州的结果却影响到了整体战役,雪夜袭蔡州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李愬用这一战彻底打崩了各路军阀的心态。这场经典战役的述说可能有点长,请大家耐心阅读下去。

公元817年,李愬奉命到唐州主持政务。这时候的唐州形式很不妙,因为唐州刚刚经历一场大败,唐州的士气很低落甚至出现了畏战的心理。李愬到唐州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提升士气而是先撇清自己,李愬对军队说“我是来安抚你们的,作战的事情不归我管”,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位新大领导,结果这位新大领导还不管事,这让唐州军队的士气彻底跌入谷底。李愬来了不长时间后,他的软蛋名声就被传了出去,敌人笑话他,自己人也不满他。

其实这是李愬的一种示弱,他曾跟心腹说过“我来了,敌人不知道我的情况势必要加以防备。如果我故意让敌人看到我军不够整肃,那敌人势必会轻视我,他们会认为我是个懦夫、废物”。在敌人对李愬彻底卸下防备的时候,李愬开始暗中训练军队以此来强化军队的战斗力。敌人被李愬这种外松内紧的套路给玩的彻底麻痹了。

在军队战斗力上来以后,李愬开始在心中筹划袭击蔡州。李愬先是上疏唐宪宗让唐朝北线军队去吸引吴元济的主力,后是问唐宪宗要人,最后唐宪宗给了李愬2000人。一切都已经铺垫好了,李愬开始等一个机会,等一个能够一击毙命的绝佳机会。817年初七,李愬的侦察兵生擒了吴元济部下的悍将丁士良。这个丁士良经常为害唐州,李愬的部下强烈建议李愬杀掉丁士良来泄民恨。李愬故意让这种激愤情绪上升到顶点,丁士良也以为自己必死了。看到丁士良的心理变化后,套路极多的李愬在最关键时刻救下了丁士良。丁士良被李愬的攻心计感动的感激涕零,丁士良发誓要誓死效忠李愬。这时候,李愬有了丁士良这个情报机器。丁士良的投降事件很重要,接着往下看就知道了。

丁士良投降后,文城栅敌军将领吴秀琳也表示要投降于李愬。李愬随即领兵前去接纳吴秀琳,在文城栅西边五里处,李愬留在了这里,他派部下前去接纳吴秀琳,令人想不到的是吴秀琳开始攻击李愬部。部下回来后把具体情况如实禀告了李愬,李愬部当时极力主张攻击吴秀琳,但被李愬劝阻住了,李愬表示“是我失误了,要想招降吴秀琳,必须我亲自前去”。结果李愬就真的亲自前往了,他是一点都不害怕吴秀琳叛变啊!这胆量,小弟一万个服气!这次吴秀琳没有发起攻击而是出城拜倒在李愬的身前表示自己愿意真心投降。李愬的魅力值与手段是真的高,在李愬一番安抚后,吴秀琳就差把心掏给李愬了。在丁士良与吴秀琳投降事件后,李愬军队的士气瞬间高涨,军队认为跟着李愬这样的神人打仗肯定能战无不胜。其他路敌军将领得知丁士良和吴秀琳在投降后在李愬手底下混的极好时,这些敌军将领立马络绎不绝的前来投降。李愬在潜移默化中就那么无声无息的弱化了吴元济的实力。李愬再次展现了他过人的手腕,在得知归降者家中有父母时,李愬发粮食让他们回家照顾父母,这让这些归降的人对李愬是感恩戴德。自此,李愬人心所向。

吴元济的主力全被北线唐军吸引走了,再加上李愬所做的一切都是暗中进行的,所以吴元济部对此是一无所知。吴秀琳这个人很有才能,李愬向他询问袭击蔡州的事宜。吴秀琳表示要想拿下蔡州,就必须让李祐为我们所用,否则别无他法。李祐是淮西的骑兵将领,他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悍将,李祐平时驻守在兴桥栅。李愬最后用计生擒了李祐,小弟详细讲述一下生擒李祐的过程。李祐当时在村子里割麦子,这个绝佳的良机立马被李愬抓住了。李愬让人埋伏在树林里并且摇动旗帜表现出一副要烧他们麦堆的架势。李愬胸有成竹的表示李祐那个人瞧不起我们,他肯定会追击我们,只要我们袭击他,他势必被我活捉。结果真是跟李愬所料想的一点不差,李愬真是神,想生擒谁就生擒谁,小弟真怀疑这小子是不是开挂了。李祐归降的过程跟丁士良差不多,李愬的套路还真是屡试不爽呀。但李祐这个人比丁士良的名声还要差,李愬部能接纳丁士良,但唯独不能接纳李祐。

大家注意了,李愬的终极套路来了。李愬知道自己部下不肯接纳李祐,他又怕李祐有叛变的心理,所以李愬先下手为强了。在一次集体会议上,李愬突然大哭起来,李愬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拉着李祐的手深情说道“你我相知相交,但还是敌不过悠悠众口啊”,所有人都被李愬这一哭给干懵了,包括李祐。哭着哭着,李愬突然大喊道“这么样吧!既然你们都怀疑李祐是奸细,一心想处死他,那就让我给他亲自戴上枷锁把李祐送到皇上那里,让皇上定李祐的生死。你们看怎么样?”。大家一看李愬把问题上升到皇上高度,想不同意都不行。李祐还没启程,狡猾的李愬就提前命人给唐宪宗送去了一封书信,内容很简单“没有李祐,我就无法取胜”。唐宪宗提前得到了李愬的明示,李祐后续的事情也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在李祐被唐宪宗放回来后,李愬又开始了“大哭大法”,李祐还没回到营地,提前得到消息的李愬就大哭着奔出去拥抱着李祐喊道“你平安回来真是太好了,真是社稷有灵啊”。平安回来的李祐知不知道这是李愬的套路,我们不得而知,史实只记载每当李愬与李祐密谈时,李祐总是哭的稀里哗啦,偷听的人根本听不清二人在讲些什么,他们只知道李祐的哭声中含着浓浓的感动。全是套路啊!让人防不胜防的!

李愬

有了李祐后,李愬就掌握了打开蔡州的钥匙。

李愬这个人确实是打仗的料,他经常故意打一些败仗来迷惑敌人,让别人觉得他是个军事上的小菜逼。李愬的部下也习惯了自己老大不按常理出牌的作风。随后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吴元济在看到自己部下全都跑到李愬那面后,他也动了投降的念头。吴元济这人倒也干脆,说做就做,他立马给唐宪宗上表认罪,表示自己愿意亲自去京城请罪。唐宪宗看到吴元济的上疏后是欣喜不已,立马下诏表示愿意免吴元济一死。就在吴元济要动身的时候,他被部下控制住了,吴元济被困在蔡州。

此时,李愬还不知道吴元济被人控制了。李愬当时的目标是吴房县,李愬打吴房县的日子也很有学问,是在古代最不吉利的往亡日。李愬部全都劝阻李愬别在这一天打仗,因为太不吉利了。但李愬表示“大家都知道这一天不吉利,所以敌军也就不会防备我们”,毫无防备的敌军被李愬杀了个大败。吴房县战役后,敌军其他的精锐军队全都驻扎在边境上来防备唐军北线军队,这也导致蔡州的心脏位置附近基本上没什么精锐了,敌军不可能把驻守在边境的军队调回来,再加上了解蔡州的李祐知道此时的蔡州全都是些老弱病残在防守,李祐果断的表示此时正是袭击蔡州的最佳时机,李愬欣然同意。在吴房县战役中,李愬再次展现出了他超强的军事天赋,他本可以占据吴房县但是他没占,众人都不理解,在拿下蔡州后李愬才对此给出答案“如果占据了吴房县,那吴房县里的敌军势必全都跑到蔡州,到时候人员聚集的蔡州就不好攻取了”。李愬为了袭击蔡州真是铺垫了很多。

吴房县战役为什么能打赢?因为他们太轻视老打败仗的李愬了。吴房县战役的意义在哪里?还是为了麻痹敌军,李愬出动精锐攻打是为了让敌军认为吴房县是李愬的战略重点,是非拿下不可。敌军虽然败了,但他们不知道李愬是故意不占领的,敌军天真的认为李愬是没有后续实力来占领这个地方。李愬这一手给敌军灌输了一个惯性思维,李愬是要拿下吴房县这块军事要地的,虽然他赢了,但是他没有后续实力来守住吴房县,所以他才会撤走。如果李愬积蓄好力量,那他还是会再来攻打吴房县的。所以当时的敌军都把吴房县视为与李愬的主战场,没人会考虑蔡州的问题。

袭击蔡州的计划定好后,只有高级将领才知道,李愬的保密性做的很好。李愬让李祐、李忠义率领3000人为先头部队,李愬本人率领3000人为中军,李进诚率领3000人殿后。出发后,将领们问李愬去哪里?李愬只有一个回答“只管往东前进”。到了擒获李祐的村子后,李愬把村子里的敌军全杀了,以此作为一个据点。这个据点很重要,这个村子的很多桥梁连接着边境,如果把桥梁守好或者是摧毁,那李愬就避免了被敌军围歼的局面。出了村子后,将领们再次问道“我们究竟要去哪里?”,这次李愬没有再隐瞒而是如实说道“我要去袭击蔡州”。这时候的将领们都大哭着喊道“李祐果然是奸细,这是摆明了让我们去送死呀”。当时的气候极为恶劣,风雪大作冻死了很多马屁和战士而且李愬前进的道路全都是官军没走过的陌生路,李愬部下人人都以为自己要玩完了。李愬凭借着自身的强大威慑力才稳定住局面。雪越下越大,李愬部就这么硬趟着大雪急速前进了70里,这最困难的70里让李愬部顺利到达了蔡州。蔡州城边有个喂养鸭鹅的池塘,套路极多的李愬让人过去哄打鸭鹅,借鸭鹅的鸣叫声来遮掩军队行进的声音。

自从吴元济家族对抗朝廷后,唐王朝的军队已经30多年没来到蔡州了,所以蔡州城内的人对此毫无防范。当李愬兵临城下时,蔡州城内没有一个人知道。李祐的确有价值,他带领着李忠义用锄头在城墙上凿出一个个坑然后爬上去。李祐带领士兵瞬间抢占了城楼,李祐这小子也跟李愬学坏了,李祐把人全杀了,唯独留下了打更的,李祐让他们继续照常打更,如果不照做就杀他们。打更的人为了活命当然要照做,打更的声音与往常一样响彻城内,蔡州城内的人天真的以为今天与往常一样。一切准备就绪后,李祐打开了城门,李愬率领大军如洪水一般冲进了城内。历史是这么记载的,鸡打鸣了,大雪停了,李愬也杀到了吴元济的外宅。这时候吴元济的下人察觉到了,下人立马慌张的跑去跟吴元济报信,吴元济当时还在蒙头睡大觉。在听到李愬就在自己外宅时,吴元济整个人是处于懵逼状态中的,我是谁?我在哪?李愬是怎么来的?

吴元济还想自己骗自己,他淡定的对下人说:没事!那是被俘虏的囚徒在偷东西,不打紧。

下人更淡定:城已经破了。

吴元济强作镇定的问道:嗯!是不是驻守边防的子弟跑进城里问我要过冬的衣服?

面对吴元济这一句无厘头的问话,下人实在是回答不了了,这也太能自欺欺人了。当听到李愬在宅子外大喊道“常侍传话”。吴元济才彻底相信李愬杀进来了,但吴元济怎么也想不通李愬是怎么杀进来的,难道是飞进来的?这时候吴元济还想抵抗,他领着人逃走了,跑到牙城去抵御李愬。李愬一下子就看穿了吴元济,李愬说“吴元济现在能依靠的只有董重质的一万多精兵”。李愬这么一说,下面的人立马懂了,看样子跟个好老大是很有必要的啊。一番打听后,李愬的部下屁颠屁颠的领着李愬到了董重质的家中。李愬马上开始施展攻心大法,他苦口婆心的劝董重质的儿子并且晓以大义,董重质的儿子哪见过这么狡猾的狐狸,被灌了迷魂汤的董重质儿子带着李愬的亲笔书信亲自出城去劝降自己老子,董重质随后立马来到蔡州投降了。

孤军奋战的吴元济就是李愬砧板上的鱼肉,你不是要据守牙城嘛!我特么的让你守,我把城门全给你烧了,我让你下不来。吴元济看到这种局面心里已经是绝望了一大半,李愬最狠的还在后面,他命人点柴火烧牙城上的吴元济。吴元济这下子是彻底绝望了,打又打不过,下又下不去,这坏小子还特么拿火烧我,我打了一辈子的仗就没见过这么坏的,我吴元济委屈啊!这里特别强调一下,烧吴元济的柴火全是城内老百姓提供的。吴元济还真是识时务,他立马投降了。后续的记载也挺搞笑的,吴元济是被李愬用梯子接下来的。再次强调一下李愬的过人智慧,他当时对董重质不是很放心,他前脚放董重质回去,后脚就派自己心腹跑到董重质的地盘上把他的势力全都接收了。自此,蔡州的军事力量全被李愬握在手里,蔡州就算想叛变也没那个资本了。

唐宪宗

雪夜袭蔡州,从前面的铺垫直到最后的胜利,李愬所做的一切操作都是顶级操作。大雪有偶然因素,但李愬完美的利用了这个偶然因素,能把恶劣天气变为自己的助力,可以说李愬是气候战的鼻祖。为了袭击蔡州,在多雨天气时,李愬甚至还训练军队在大雨与积水环境下的作战能力,可以说李愬能把别人眼中的不利因素变为自己的有利因素。在大雪夜中孤军前进甚至还选了一条从没走过的路,这有一丝背水一战的味道,要么生要么死,没有第三条路可供选择,战士们只能为了生存而拼死前进继而奋勇杀敌。疾风暴雪,就算敌军发现了李愬,敌军也使用不了烽火报信。吴元济的军队之所以驻扎在边境,也跟李愬的提前铺垫有关,唐王朝的北军牵制住了吴元济的主力。李愬的各种攻心手段与套路也堪称层出不穷,如果没有这些手段,李愬也不能众望所归。正因为李愬的攻心与套路才让那么多敌军前来投降继而弱化了吴元济的实力,掌握了这么多敌军情报,李愬的成功是必然的。李愬这个人也懂得示弱,这个人是真的有军事头脑,为了大局着想,他知道应该适当的打一些败仗来麻痹敌人继而为最终战做铺垫。要说的实在是太多了,小弟实在是说不过来。

雪夜袭蔡州这一战役有很多学问,每看一遍都有一遍新的收获。有兴趣的网友们可以去看一下关于雪夜袭蔡州的相关记载与书籍,记住千万别看盗版的,因为精髓部分有些许删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