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的一份《大学校友之“大国工匠”》引来无数网友围观、热议。这张榜单上,共有35位“大国工匠”上榜,均为国家顶级项目总设计师级别科学家,细心的网友发现,这次我国的“20家族”总师集体亮相,包括歼-20总设计师杨伟,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直-20总设计师邓景辉,轰-20总设计师唐长红。

尤其是轰-20总设计师,是首次公开报道,没想到竟然就是运-20的总设计师唐长红。

如果运-20和轰-20的总师真的是同一个人,即都是唐长红的话,那就太好了,因为已经有了大型运输机的设计经验,相信对轰-20的设计一定有好处。另外,在未来,这两款飞机一定会有协同作战的需求,运-20改装的运油-20能为轰-20加油,而总师对这两款飞机都很熟悉,故在设计方面更有利。

许多人只想到了要发展战略轰炸机,而忽略了大型加油机的重要性。其实大型加油机应该比战略轰炸机更早发展,而且装备数量也要远大于战略轰炸机。从美俄战略轰炸机使用经验来看,战略轰炸机与大型加油机的出动比例基本是1:3。值得可喜的是,目前运-20改加油机项目早已在研制中,今年二月份的疫情期间武汉大空运的时候,运-20飞行员就曾说过,运-20会有加油型和预警型,并且很快会和大家见面。

对于轰-20,目前存在一个很大的争论,有人认为应该追求像美国B-2那样的隐身性,但也有人认为应该追求最大载弹量,能发射空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只可惜,战略轰炸机在执行远程隐身打击任务和执行空射洲际导弹威慑任务,几乎相当于两种飞机。如果要让我们未来的轰-20同时兼具这两种能力,对于设计而言,几乎不可能。这已经不是一机两型的问题,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飞机。要想隐身,就得采用类似B-2的飞翼布局,并且是机腹内置弹舱;而要想发射空射弹道导弹,内置弹舱根本携带不了,只能外挂,这样就无法隐身,只能采用非隐身的常规布局。

所以,两种布局只能二选一,要么隐身,内置弹舱;要么非隐身,武器外挂。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折中方案呢?

还是有的,那就是在轰-6N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一款四发的大型轰炸机,专门用于挂载空射弹道导弹,或者在运-20的基础上,专门发展一款携带空射弹道导弹的发射载机,这样就可以让轰-20全力追求隐身,甚至结合超音速飞行,这个在设计上是可以实现的。

轰-6N目前只能在机腹部挂载一枚东风-21级别的空射弹道导弹,这已经是达到轰-6N的载弹量极限了,也就是15吨级。如果再专门设计一款大型的轰炸机,就可以携带一枚东风-31级别的空射弹道导弹,这样的话,加上空射本来就可以增加射程,再加上采用类似东风-17的乘波体弹头,用于滑翔增程,那么总体的射程达到12000公里是没有问题的,这样的话,即使在中国本土的上空发射,也能打到美国本土。如果是在运-20的基础上改装一款专门的导弹发射机的话,最好能一次携带两枚东风-31级别的空射弹道导弹,这样的话,威慑效果就更佳了。

笔者个人认为,设计一款专门的空射弹道导弹载机很有必要,因为目前我国只有陆基洲际导弹(公路机动型和地下井发射型)和潜射洲际导弹,缺少空射型洲际导弹,还算不上真正的三位一体核战略。

而且,目前的空射弹道导弹早已不是以前的那个概念了,现在都是空射的高超声速导弹,弹道全程不用出大气层,而且是水漂弹,弹道无法预测,现有的反导系统也就无法拦截。这才是令美国感到恐惧的地方,让他的现役反导系统彻底失灵。

况且,目前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很难像以前那样能够深入敌方领土纵深实施战略目标的打击,因为现在的反隐身雷达已经越来越先进,隐身飞机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靠隐身不被发现,隐身战略轰炸机也许并不适合大国之间的高强度战争。

当然,隐身战略轰炸机对于除中美俄之外的其他国家而言,还是很有威慑作用的,故我们完全可以发展两型战略轰炸机,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一款是类似B-2的隐身轰炸机,兼顾超音速性能;另一款就是专门的空射弹道导弹载机,准确地说应该是高超声速洲际导弹载机,射程12000公里以上,可以直接打到美国本土。

以上只是笔者个人的看法,轰-20最终会是啥样子,相信要不了几年就会公开露面,到时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话题回到文章开头的那张“大国工匠”榜单,里面有一点笔者持怀疑态度,那就是榜单中涡扇-20、涡扇-15总设计师是同一人,即程荣辉。

如果说唐长红在设计完运-20调任轰-20的总师,这个从时间上来说,是有可能的;但是涡扇-20、涡扇-15的总师是同一个人,确实有点说不过去,涡扇-15是歼-20的配套发动机,而涡扇-20是运-20的配套发动机,两个都是重点型号,类型也不同,一种是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一种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而且发动机的研制周期要远远长于飞机的研制周期,一个人不可能分身同时兼顾两种重点型号的研制。

是真是假,只有等待以后的官宣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