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印媒一直炒作要將坦克拉上中印邊境地區的高原上,最後發現他們手頭缺少像中國那樣的適合山地作戰的15式輕型坦克,於是,臨時抱佛腳向世界求購輕型坦克。

其實,印度如果看了中國紅箭-10反坦克導彈的發射畫面後,相信再也不會認爲把坦克拉到高原上就能對付中國了。

近日,央視軍事報道了陸軍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炮兵營,在塞北某地,實彈射擊紅箭-10命中目標的演練畫面,只見檢測、掛彈、導彈上電、選彈……紅箭-10反坦克導彈發射,4枚反坦克導彈全部命中目標!

演練畫面中共出現了4輛導彈發射車,每輛車上有一個單聯裝發射架,這樣4輛發射車共計4枚反坦克導彈,一次齊射足以消滅4輛坦克。其實,紅箭-10反坦克導彈還有雙聯裝、四聯裝和八聯裝的發射架,珠海航展多次展出過,而且在我軍的演練中也多次出現過。另外,紅箭-10反坦克導彈還有兩種輪式的發射車,公路機動能力更強,特別適合中印邊境的山地作戰。一種是8×8的,珠海航展上曾展示過;另一種是4×4的,曾在西藏軍區的演練中出現過。

此次演練中,紅箭-10反坦克導彈打的靶標是真實的坦克。

從上圖能夠看出,充當靶標的坦克還是採用的圓形鑄造炮塔,一看就是老舊的59坦克。也許有人會問,印度裝備的T72坦克和T90坦克,性能要遠勝於老式的59坦克呀。其實,這跟坦克性能沒有多大關係,因爲再強大的坦克,在紅箭-10反坦克導彈面前,都是不堪一擊的。

筆者曾在珠海航展上見過紅箭-10反坦克導彈的真實靶板,當時將其誤以爲一塊朽木,經展臺工作人員介紹後方才明白,那塊長長的像木頭的板子,竟然是紅箭-10反坦克導彈的靶板,穿深達到了一米四。試想一下,世界上那輛坦克經得住紅箭-10反坦克導彈的致命一擊。

所以說,在紅箭-10反坦克導彈面前,印度派再多的坦克上高原都是徒勞,都是活生生的靶子而已。再加上空中的察打一體無人機,結合這次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納卡衝突,無人機的空中打擊威力太大了。未來的中印邊境如果發生戰事,印軍前線部署的坦克,有多少能生存下來,真是值得懷疑。

紅箭-10反坦克導彈在發射前,會先打開導彈發射箱的前蓋,圖中能看到露出的導彈頭部和導彈出發射箱的瞬間。

紅箭-10反坦克導彈採用了光纖制導方式,圖中箭頭所指的就是制導光纖。

這次央視畫面中還首次曝光了紅箭-10反坦克導彈的操作面板細節,比如導彈上電按鈕、選彈按鈕、發射按鈕,以及操縱桿等。

而且,這次發射演練是以老帶新的形式展開的,旁邊有一位教員,一直在教新學員如何操縱,比如用十字壓住目標,保持姿勢不要動,跟蹤穩一點,壓住不要動等,結果四枚導彈全部命中目標。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下紅箭-10反坦克導彈採用的光纖制導方式,由於光纖傳輸具有數據量大、速度快的特點,在配合導彈頭部的光學攝像機使用時,就可以將導彈飛行途中“攝像機捕捉到的畫面”實時回傳到射手控制檯的屏幕裏。這樣,射手就對前方的敵情一目瞭然。由於紅箭-10反坦克導彈的最大射程可達10公里,打擊10公里距離上的目標需要飛行45秒,所以射手有充足的時間根據回傳的圖像來判斷敵情,和選擇要攻擊的目標。如果發現更重要的目標,射手可下達指令,改變攻擊目標,這就是“人在迴路中”的巨大優勢。

紅箭-10反坦克導彈不僅具備“鎖定目標後,發射後不管”的能力,而且還具備“射後鎖定”能力。所謂“射後鎖定”是指射手在發射位置較爲隱蔽的條件下,直接向敵人可能存在的區域發射導彈。待導彈飛近目標區域上空後,再根據導彈回傳的畫面,對所需要打擊的目標進行鎖定和攻擊。即“先發射、後瞄準”。

由於光纖制導制導的紅箭-10反坦克導彈,在飛行過程中的指令均由光纖傳輸(有線),因此其抗干擾能力和命中精度均十分優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