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羅亦丹)12月2日上午,以“清朗網絡空間 踐行時代擔當”爲主題的“2020音視頻直播綠色內容生態共建峯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發佈的數據顯示有超過八成受訪者聽音頻時遭遇過軟色情,而對於爲何軟色情屢禁不止,治理音視頻中存在的軟色情現象有何難點,多位專家在法律、技術、道德等層面進行了分析。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與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在會上聯合發佈了《網絡音頻社交“軟色情”侵害風險研究報告》,報告對1400多名網友展開調查,超八成受訪者表示在聽音頻時遭遇過“軟色情”,其中七成受訪者稱會直接舉報,但多數未獲回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發現,治理軟色情的難點之一是每個人對於軟色情的標準判斷不一。

快手社區安全事務總監陸興華舉例稱,軟色情的視頻跟音頻並不相同,“比如說你穿着比基尼在房間裏跳舞算不算軟色情?那可能就算。如果穿內衣,可能要看內衣的款式,這個在房間裏跳舞算不算軟色情?可能算,也可能不算。但你換個場景,你說穿着比基尼在海邊跳舞,這個可能大部分人就認爲不是軟色情,平臺在審覈的時候發現,場景不一樣對於內容的理解就完全不一樣。”

在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洪生看來,首先對於色情淫穢低俗信息的標準判斷就很難,是一個相對模糊的系統,“就是到底衣服脫到什麼位置算是色情?首先就是個模糊概念。此外,專指色情概念來講,很多場景是帶來人遐想的東西更多,跟硬色情比,軟色情是基於人的經驗、想象力、內心需求,所以舉個例子來講,比如有的人喜歡絲襪,這就可以引發人的色情想象,但對於另外的人就沒有,所以判斷什麼是軟色情本身就是很難的事情。”

張洪生表示,去年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配合掃黃打非辦公室,聯合了24家企業制訂了網絡低俗內容判別指引,但這個屬於24家企業內部的事情,沒有對社會公佈。“爲什麼沒有公佈?第一個,判別指引的內容不可能涵蓋所有的現象;第二個,一旦以國家命令的形式出現標準,就會出現另外一種可能性,會有人鑽空子,不在這個範圍內就是可以的,你規定的纔是禁止的,所以在法律和管理層面,可能還有很多需要探討的地方。”

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田豐則表示,其去年做了關於泳裝的調查,調查結果“令我們非常驚訝”,“我們一直以爲在游泳池裏看到泳裝家長是可以讓孩子看的,但結果完全不一樣。這裏面隱含的信息,家長是以道德標準判斷,而不是法律標準,但我們的平臺還是以法律的標準來判斷,這裏就有個鴻溝存在,就是家長的道德標準和現行的規定的差異。”

對於如何弘揚正能量、處罰違法不良信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石月表示,平臺應該在治理當中發揮關鍵作用,“第一方面是對於負面內容的管控方面,我們看到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監管規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包括內部規定的治理,賬號的管理,實名制管理,以及內容巡查,專職人員投訴舉報機制等等,我認爲這個中間最重要的是一個技術手段。目前,從技術層面來看,可能平臺對於一些文字、圖片、視頻這塊,可能監控技術是相對完善,但是在一些語音的監控技術方面可能還有一定的困難。平臺可以在這方面加大技術研發和投入,可能也需要政府在這方面出臺一些鼓勵性的政策,來鼓勵企業在這方面進行一些研發。”

相關文章